返回 第218章:末日景象!苏曳进京!万众敬仰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8章:末日景象!苏曳进京!万众敬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还有许多军舰,轮船等等订单。



白金汉宫已经点亮了,那冬宫能落后?



凡尔赛宫能落后?白宫呢?



这一部分订单的金额,才是真正的天文数字。



因为各国对这个价格体系是没有概念的,只知道它代表了非常重大的意义。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完全是政绩工程,花多少钱都是应该的。



因为很多报纸上都说了,电灯代表了科技文明的光芒。



很多订单直到了伯克爵士不敢签字为止,依旧是产能受限。



目前为止,不管是放声机,照明系统,甚至自行车,都是九江经济实验区垄断型生意。



可以肯定一点的是,这次九江经济实验区在博览会的订单金额,会超过九江的招商大会。



二十天后!



六月二十九。



胡雪岩作为代表,对所有订单做了一个汇总。



然后,整个彻底发麻,几乎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数字。



订单金额,七百六十万英镑。



天文数字,甚至让人觉得窒息的数字。



尽管,这些订单都需要两年,甚至三年内完成。



也就是说这是未来两三年内的收入。



但,已经很恐怖了。



欧洲这边的订单,竟然比国内的还要多。



最关键的是,限制这个订单数字的是产能。



放声机,照明系统这两样,完全是供不应求。甚至自行车,也是供不应求的。



伯克爵士拿着汇总单子,前往白金汉宫,觐见阿尔伯特亲王。



“亲王殿下,世界博览会还没有结束,但对于九江经济实验区来说,已经结束了。”



“因为我们无法再签任何订单了,接下来两年,甚至三年的产能,都已经完全排满了。”



“清国那边的总订单是两千七百万两左右,而欧美的订单是七百六十万英镑,还要超过清国。”



“而限制这个订单数字的是产能,抛开自行车,放声机。就单纯照明系统,青霉素这两样东西,未来三十年的利益,我们都挖掘不完。”



“根本无法想象,这里面的市场空缺。”



阿尔伯特亲王也不敢置信望着这个数字。



大英帝国对清廷全面的倾销,一年最高的营业额,也没有超过三百万英镑。



而九江经济实验区,这一次在欧洲、美国范围内的订单成交额,就达到七百六十万英镑。



在清国内部的订单,也达到两千七百万两。



尽管这是未来两三年内的营业额。



但是,利益已经完全超过战争和倾销了。



这还仅仅只是刚开始,完全是因为产能限制。



一旦产能完全铺开,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接下来大英帝国要对法兰西,德意志联邦,美利坚等强经济体进行倾销了。



这个利益,已经完全超过对清国战争带来的了。



于是,阿尔伯特亲王道:“能否将这些产业,转移到大英帝国来?”



这才是他这个政治家的本能思维。



伯克爵士想了一会儿道:“亲王殿下,可以在欧洲开办分厂。但是这里面的关键核心技术,依旧掌握在苏曳手中,关键专利,也在他手中。”



“另外,产能完全爆开之后,在清国的生产成本,比在英国本土还要更低。”



阿尔伯特亲王道:“这不仅仅是你的意见,也是东印度公司的部分意见吗?”



伯克爵士道:“是的。”



对于这十几个英国财团来说,九江经济实验区完全是他们有史以来最成功,甚至是最疯狂的投资。



仅仅三年,就已经看到了天大的利益。



为了保住这份利益,他们可以拼命。



……………………………………



当天晚上,阿尔伯特亲王拿着这份订单附件和维多利亚女王进行了详谈。



“我经过周密的计算,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下去,十年之内,我们和中国的全面投资合作,能够让大英帝国的生产总值提高三个百分点!”



“而且这会是最核心,最宝贵的经济价值。”



“不是原有经济的衍生,而是纯粹新诞生出来的经济需求。”



“我们知道,有些生产值是不值钱的,因为属于价值链的末端。而有些生产值是非常值钱的,因为它是源头,能够衍生出很多其他的经济价值。”



“就单纯1860年而言,九江经济试验区给我们带来的价值,就已经超过对清国倾销的最高值。”



女王道:“那不能两种利益,都抓在手中吗?一边合作,一边倾销?”



阿尔伯特亲王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两种利益。但归根结底还是排斥的,九江经济实验区完全在苏曳一人身上,而他在清国的政治地位是受到压制的。想要这部分利益得到充分的发展,他很有必要执掌清国的权力。”



“所以,扶持苏曳符合我们的最大利益。”



女王道:“他的诉求是什么?”



阿尔伯特亲王道:“当下的诉求,把战争阻止在清国的京城。”



“更具体的是,不能摧毁清国的国家象征,包括皇宫,皇家园林,不能伤害清国京城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准确说,是要让他出面力挽狂澜,挽救清国。”



女王想了一会儿道:“我明天就召见首相,对这个议题进行讨论。”



而这一天,已经是六月三十日。



京城都已经沦陷了。



英法联军已经攻破安定门和德胜门了。



等到决议出来,再前往中国还要一个多月,那个时候已经八月中旬至少。



届时,黄花菜都凉了。



圆明园早就被烧了,皇宫说不定也被烧了。



所以,不管怎么样,哪怕明日女王和首相达成一致,也已经晚了。



但是……



作为九江经济试验区的代表巴厦礼,这段时间时间没有出现。



负责博览会展区的,只有伯克爵士,还有胡雪岩。



因为,巴厦礼六月十日,就离开伦敦,返回中国了。



开幕式结束后,他就和阿尔伯特亲王强调,这一次博览会一定会成功,九江经济实验区的成交额一定惊人的高。



但是,等不到这个成功的结果了。



清国那边的战争进程太快了,必须提前去制止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阿尔伯特亲王的私人密信。



因为额尔金伯爵答应过,亲王当时支持他上位远东统帅,而一旦亲王密信一到,他也要停止战争。



当时世界博览会仅仅只是刚开始,尽管预知会成功。



但是,在没有得到女王的首肯,没有得到国会的认可。



阿尔伯特写这份密信是有政治风险的。



巴厦礼提交了苏曳的信件,上面写到,一旦战争蔓延到皇宫,蔓延到皇家园林,蔓延到京城的普通百姓,那两国的仇恨就无法化解,那么未来的深入合作,也就无法推行。



甚至,他苏曳也会失去执政基础。



世界博览会既然注定会成功,能够向女王和国会证明,九江经济实验区的利益远大于战争和倾销,那就请亲王殿下冒着一定的政治风险,提前下旨,结束战争。



如果没有苏曳的话,这位亲王明年就会离世了。



如果没有苏曳的话,也根本没有这一场全球瞩目的世界博览会了。



最终,亲王冒险提前写了这封密令,盖上自己的印章,盖上了王室的印章。



然后,巴厦礼带着密令,火速返回中国。



……………………



巴厦礼已经竭尽全力,但是他还是需要一个多月,才能赶回来。



七月二日,英法联军已经杀入京城。



然后,浩劫依旧发生。



联军开始了疯狂的劫掠,京城里的豪门富贾,被抢劫,被击杀。



因为从额尔金伯爵从大牢里面救出了几十名被俘虏的谈判代表和军官,发现已经死了一部分,剩下全部受到了酷刑。



英法联军也报复的名义,开始了肆虐。



比历史上,更加惨烈。



不知道多少女眷,已经受辱。



不知道多少人,已经被杀。



接下来,英法联军冲入了畅春园,静宜园,将这两个皇家园林劫掠一空,并且焚毁。



整个京城,火光冲天。



然后,英法联军将目标落在了圆明园,还有紫禁城。



望着冲天的火光。



望着到处劫掠杀人的洋人士兵。



无数人绝望。



许多读书人接受不了这惨烈的一幕,纷纷上吊自尽。



这个时候,有人耳朵里面响起了当时伯彦讷谟祜的嘶吼声。



你们拥护的苏曳在哪里?



苏曳他勾结洋人,铁证如山。



今日之祸,苏曳罪有四分。



苏曳乃是乱臣贼子。



而更加诛心的是,额尔金伯爵对苏曳的宅邸不但秋毫无犯,而且还专门派了上百名士兵把守,不许任何人破坏,任何人劫掠。



如此一来,苏曳勾结洋人的罪名,变得更加证据确凿了。



整个京城内,最后一批为苏曳辩解的人,也完全失声。



苏曳宅邸上那个乱臣贼子的牌匾。



门口那个乱臣贼子的石碑,显得尤其刺眼。



林书年!



这是当时在京城,第一个站出来表态支持苏曳,并且把几辈子借给苏曳九江办厂之人。



他的三个儿子也在九江,为苏曳效命。



他没有考中秀才,却也饱读诗书,他是苏曳在京城最铁杆的支持者。



当时很多人就是受到他的感染,才纷纷跟着往外掏钱的。



这段时间,苏曳名誉被诋毁的时候,他也在拼命奔走,为苏曳辩解。



但是,今日他也绝望了。



不是因为他家被劫掠,而是某种信念的崩塌。



他虽然没有功名,但是对这个国家也充满了主人翁精神。



见到此等末日景象。



见到皇帝抛下万民而绝望。



整个人不由得万念俱灰。



他也打算和他的老师,他的师兄一样,上吊殉国。



谈不上怪谁,就是面对眼前这个景象,看不到希望。



……………………………………



而此时!



距离京城几十里之外。



苏曳仰头望着星空。



陷入了最剧烈的挣扎。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圆明园被烧,被抢了,紫禁城被烧被抢了,只会对清廷的权威给予更加致命的打击。



对苏曳来说,还是有利的部分。



但是,圆明园也好,紫禁城也罢。



不是它清廷一家的。



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瑰宝。



是整个中国的象征。



这一关,苏曳心理过不去。



他的面前,跪满了整整一地。



沈葆桢、兆布、怀塔布、廷忍、李岐、等等。



“大帅,三思啊!”



“洋人军队太强了,您的决心一下,我们好不容易练出来的军队,可能就全军覆灭了啊。”



“圆明园烧了,也就烧了。皇宫,烧了也就烧了。”沈葆桢咬牙切齿道:“大帅身系天下,我们只带了八千军队,这八千新军,是我们绝对的主力,这是未来大业之根本啊,一旦损毁,如何镇住湘军,如何和朝廷博弈?”



沈葆桢抱住苏曳的双腿道:“大帅,听下官一言。巴厦礼那边,六月十日应该就往回赶了,再过十几天他就回来了,就带着英国王室的诏书回来了。届时大帅您拿着诏书,依旧能够逼迫额尔金伯爵率军退出京城,您依旧能够力挽狂澜,依旧是举国救星。”



“不影响您进入中枢的啊!”



“如果现在怒而兴兵,把主力和洋人军队拼得干干净净,那未来怎么办?”



“为了圆明园,为了紫禁城,哪怕为了京城万民,都不值得您做出这样的牺牲。”



“如果战败了怎么办?您连力挽狂澜的名声都丢了,您就沦为了僧格林沁、荣禄之辈啊。”



确实如此,现在苏曳率军进京。



哪怕看着圆明园被烧,甚至皇宫被烧,被抢。



未来十几天,巴厦礼归来之时,苏曳依旧能以英雄的面目出现,逼迫洋人退兵,挽救京城。



若是苏曳出兵被打败了,那……未来洋人退兵越会变成主动退兵,没有苏曳的功劳了。



从政治利益上,苏曳怎么都不该出兵和英法联军厮杀。



沈葆桢大吼道:“徐有壬,你说句话啊,崇恩大人,你也说话啊。”



徐有壬上前颤抖道:“苏曳贤弟,我……我也觉得,这一趟你不该出兵。”



崇恩上前道:“小曳,我不会丝毫责怪你。为了将来,你确实不该出兵。”



王世清笔直跪下道:“大帅,只要您一声令下,世清愿意粉身碎骨,毫不畏死。但是……属下也认为,不该冒险。”



不管是真心也罢,违心也罢。



在场所有人都恳求苏曳不要出兵。



苏曳依旧静静望着星空,久久没有出声。



他的谋划到现在都没有出错,但想要完全卡住节奏太难了。



现在,就出现了差错十几天的情形。



英法联军那边推进得太快了,比历史上快得多得多。



苏曳这边已经留出了两个月时间的冗余,但是英法联军推进的速度,比历史上快了近三个月。



但是,这或许才是最好的安排?



“轰隆隆……”天上传来了一阵阵闷雷。



一阵阵闪电。



又可以上网了。



但是,现在没有任何可以帮助他做决定了。



只有他自己。



出兵,或许能保住圆明园,或许能保住皇宫,也能拯救无数人的性命。



但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战败!



甚至粉身碎骨。



不出兵,未来依旧可以收获胜利果实。



苏曳脑子里面,响起了各式各样的声音。



分不清楚是真人,还是书本上那些历史人物的铿锵之声。



如果这个世界有未来。



那后世之人,见到今日之我,会不会以我为荣?



会不会以我为耻?



真正的英雄,是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理智。



百分之一的疯狂。



虽千万人,吾往矣?



当年面对联合国军,他老人家真的没有想过会战败吗?



苟且,合作,密谋。



我的权柄,不能全是阴谋,不能全是算计。



还要有光明,还要有王道。



问今日之心,问明日之心,问百年后之心。



苏曳整个人渐渐地平静了下来,再也没有焦灼了。



然后,他淡淡地下了一声命令:“新军,出发,进京!”



这话一出。



所有人寂静。



足足好一会儿后,王世清跪下叩首道:“臣王世清,拜见主公!”



沈葆桢叩首:“沈葆桢,拜见主公。”



“徐有壬,拜见主公!”



“崇恩,拜见主公。”



这个世界,或许还是需要英雄主义的。



八千新军,齐声高呼:“大帅,万胜!”



“大帅万胜!”



随着一声令下。



八千新军,在夜色之下,如同潮水一般,朝着京城进发!



……………………………………



半夜!



京城依旧在劫掠,依旧在焚烧。



依旧在哭泣,依旧在呐喊。



但,忽然一个雷霆霹雳一般的消息传来。



苏曳率军进京!



这段时间,英法联军一直在劫掠,已经失去了任何威胁。



所以,几个城门的防守,已经不能用单薄来形容了。



大家都在发财,凭什么我要守城门?



而且,知道接下来可能要抢劫圆明园等地方,英法联军京城北边附近驻扎。



所以,苏曳的军队几乎轻而易举拿下了南边永定门,冲入了京城之内。



无数民众,透过窗户,透过门缝。



见到外面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苏曳新军。



他们不由得惊骇,这……这又是谁的军队啊?



但是,他们认识军旗上的苏字。



这……这是苏曳大帅的军队?



于是,有人小心翼翼探出头来问道:“请问,是苏曳大帅的军队吗?”



“是,我们是苏曳大帅的军队。”



“你们,你们做什么来?”



“救援京城,驱逐洋人。”军官淡淡道。



顿时间,门内的那个秀才喜极而泣。



一户接着一户的人家窗户亮起。



一家家房门打开。



一个接着一个人影走出来。



其中一个老者,脖子上还有勒痕,正是上吊被大儿子救下来的林书年。



他颤抖着高呼道:“是,是苏曳大帅吗?”



苏曳道:“林叔,是我!”



林书年的泪水狂涌而出,直接跪在地上,大声高呼道:“苏曳大帅救京城来了,苏曳大帅来了!”



“老朽就知道,老朽就知道!”



“我这双眼睛,绝对不会看错人。”



“苏曳大人万胜!”



“苏曳大帅万岁!”有人喊错了。



尽管是半夜,但苏曳进京的消息,还是如同海啸一般席卷。



他的新军到了哪里,就涌出来无数的人。



这一瞬间,不管他未来胜负如何。



苏曳的那些罪名,什么勾结洋人,什么乱臣贼子,全部荡然无存。



无数民众的目光,充满了无限的崇拜和敬仰。



洋人军队如此厉害,朝廷几万大军都输了,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苏曳大帅率军几千里北上。



这是向死而生!



……………………



注:近一万二送上,恩公,您口袋的月票,给我几张好吗?



那我吃饭去了啊,差点忘记祝大家元宵节快乐,谢谢您!



(本章完)



第218章:末日景象!苏曳进京!万众敬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