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59章 河东   秦吏[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59章 河东[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将李左车。”



韩信去年秋天,在上郡与太原的李左车有一场间接的交手,深知此人对战局十分敏感,绝不可大意--他可还记得,自己此生唯一的败仗河污点,就是轻敌半渡导致的……



“承蒙摄政信任,韩信,绝不会有第二次失败!”



他指着龙门渡对岸的汾**:“数月钱,赵军魏军撤离西河时,便是在龙门渡遭到董都尉伏击,吃了大亏,彼辈不可能不设防。河东线报称,有赵军不断从太原来,至北屈、皮氏两地,皆是为了协防河岸。李左车深知太原与河东互为唇齿,唇亡齿寒,故发赵卒,助张耳守河岸,防的就是我军偷渡龙门……”



“不选龙门,那当从何处渡?”



“封陵?”



“茅津?”



参谋们建言献策,剖析起那两地的优缺点来。



封陵渡的好处在于离关中近,调兵过去方便,缺点在于敌人在对岸也有严密防御,置兵八千。



茅津的好处在于,敌人防御稍疏,缺点则是,己方在那缺少船只。



但韩信却笑了笑,说了一句让人匪夷所思的话:



“渡河何必一定要用船?”



参谋们都愣住了,总不能让士卒们浪过去吧?



“如何不能,不以舟船,用我夏阳的木罂缻亦能渡!”



说话的是此战副将,驻守西河的内史东部都尉董翳,数月前,他手下的大河船工们利用夏阳附近常见的大缶,用绳子绑在一起,再以木头夹住,叫作“木罂缶”,这一个罂缻的浮力,可以载重数人绝无问题,以此奇袭了龙门渡,擒获赵高。



“董都尉所言不错,除了木罂缶,还有不少法子,能使少数人暗暗渡河。”



但韩信却不欲细细解释,对参谋的建议,他有采纳之权,但最终决策,却把握在自己手中,这场仗怎么打,他心中已有数了。



他指了指脑子:“二三子,切勿被条条框框限住了。”



“赵魏联军不过五万之众,刨除守安邑、平阳的一万,其余四万,能守住四个大津渡,但,他们能守得住这数百里河岸么?”



“既然不用船只,这绵延数百里的河岸,何处不能渡人呢?”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参谋们虽然能集中智谋,但也容易陷入兵法和常识的条框里。



他们能协助帅才,让其如虎添翼,却终究无法取代帅才,那一瞬间的灵感乍现,那带着巨大决心的冒险,有时候恰恰是赢取大胜的关键。



而在韩信眼里,河东现在就像个漏水的筛子,能堵住一个大孔,堵不住其他无数小孔!



“在临晋陈船及兵,大张旗鼓,吸引敌军主力,再派人到龙门做准备,假意被对岸发现,使将敌军集中在蒲坂、龙门。”



“而我军先以归乡心切的河东人为先锋,用木罂缶、北地羊皮筏,渡三千人过去,彻底打乱敌人在南部部署,而封陵渡的大军再伺机渡河!”



“那将军,当从何处送前锋过去呢?”



韩信却反问众人:“秦何时扭转了对魏国的屡战屡败?”



“是秦献公时的……”参谋们面面相觑,目光看向地图上,芮城附近,一处两岸多石的崎岖河岸,在那儿,魏军几无一兵一卒驻守……



对登陆战而言,有时候最不可能的地方,就是最合适的地方!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石门之战!”



……



PS:只有一章。



第959章 河东[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