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4章 聪明人(三更)   侯府小哑女[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4章 聪明人(三更)[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沈小哥听她这么一说,也有点急。



“你说怎么办?我都听你的。”



“我们俩种不了多少地,又是干旱,今年种地肯定没收成。我们只能靠手艺吃饭。”



王元娘是个很有想法的女人,脑子转得快。



沈小哥跟着她发愁,“可是东家都开始减少产量,我们又不能离开富贵山庄,每天还是要干活。除了给东家做活挣钱,我们还能靠手艺去哪里挣钱?”



王元娘也在愁这件事。



两口子都是靠富贵山庄吃饭。



富贵山庄一旦陷入危机,两口子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



不管是旱还是涝,人都要吃饭。



吃饭要有粮食,地里粮食减产,就得花钱买粮食。



挣钱门路少,叫人发愁啊!



王元娘想了想,说道:“先攒粮食。以后每餐少吃些。”



沈小哥没意见,点点头,“听你的。”



王元娘又说道:“改明儿我去和四季布庄的伙计聊聊,问问他具体的情况。若是价格合适,再攒一点布匹。”



“攒布匹做什么?家里有穿的。”沈小哥有点懵。



王元娘白了他一眼,“我是担心布匹涨价,年底万一有个意外,布匹还能换点粮食。”



“布匹会涨价吗?”



王元娘说道:“我记得小时候,我大概七八岁,也是大旱。那年冬天,家里穷得开不了锅,人都要饿死了。是我娘拿出半匹她出嫁时陪嫁的布匹换了粮食,我们一家人才活了下来。



我还记得,爹爹和娘亲说话,说是不光粮食涨价,其他东西全都涨了,布匹比以往贵了一倍还多。幸亏存了半匹布匹没舍得用,才能换回粮食。”



“那就听你的,攒点布匹应急。就算年底布匹没涨价,也可以用来做衣衫。”



王元娘不识字,却能将事情一件件安排得明明白白。



她觉着不光要攒点布匹在家里放着,还要攒一点酱料酱菜,攒一点红糖。



万一这些全都涨价,以后去买,就会花更多的钱。



她还决定等爹爹来赶集的时候,仔细问问当年干旱的情况,是不是所有东西真的都涨价?



沈小哥提醒她一句,“东西别攒太多。说不定明儿就会下雨。”



“我看难!从过年到现在,一滴雨都没落下来。这种天气,至少都会旱一整年。”



沈小哥笑话她,“你这么有经验啊?”



王元娘抿唇一笑,“我有个习惯,我喜欢记天时。而且,我记性好。”



若是她读过书,定然是个了不起的女子。



沈小哥连连点头,认可。



元娘的记性的确不错。



就是灵性不足,至少比不上他。



手工艺这一块,作坊上百号人,他若是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手工艺,他的灵性天赋,大师傅都说无人能出其右。



不过,离开了手工艺,其他方面他只是平平。



王元娘则不然,各方面都比较拔尖。



她是长女,责任在身,事事要强,处处拔尖,脑子锻炼得特别聪明。



只是可惜,没读过书,也没机会接触书本文字。



王元娘决定,每天下工后,接一点手工活来做。



沈小哥编竹制品,做木工活。



他手艺好,可以卖给南北杂货铺。



南北杂货铺常年收购各种手工艺品。只是要求比较高,一般的手工艺品,南北杂货铺根本看不上眼。



沈小哥手艺没得挑,不怕南北杂货铺不收他的货。



王元娘则从四季布庄接到一份打鞋底的活。



她用粮食换了棉布,四季布庄的计掌柜才肯给她一份打鞋底的活。



计掌柜说了:“我们布庄所有针线活,都是由京城的大师傅亲自上手。做工精细,绝非常人能比。不过,打鞋底这活,你若是不嫌累,倒是可以做。我们布庄出碎布头,出米浆,你出工,你可愿意?”



王元娘想都没想,直接点头应下。



她怕晚了,这活就被别人抢走。



这样一来,夫妇二人,都有了两份收入。



纺织工坊一份收入。



下工之后,沈小哥忙着做手工活,她则忙着打鞋底。



夫妻二人,夫唱妇随,倒也其乐融融。



……



干旱持续,气氛就开始变得有点紧张。



说到底,整个富贵山庄,九成以上的人,都是看天吃饭。



尤其是那些租种田地的流民和乡农,一想到干旱,粮食减产,头发都愁白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遇到了一位有良心有远见的东家。



农耕用水,暂时还能保证。



东家没有禁止大家从池塘引水灌溉田地,这让紧张的众人,长松一口气。



就怕遇到那种恨不得所有人都破产的东家,明明池塘里面有水,却不准佃户取用。



眼睁睁看着田地干旱,庄稼枯死,人都绝望了啊!



越来越多的人朝富贵山庄而来。



第184章 聪明人(三更)[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