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汉中郡,侯爷真乃圣人也!(第6更,求全订自订)[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汉中,上庸县。
汉中与关中盆地隔着一个秦岭,与四川盆地隔着米仓山与大巴山,形成一个独立的版块。
由于秦岭阻挡北方寒流,汉中气候比同纬度地区温和,四周都是山,降水量也充足。汉水自西向东贯穿汉中全境,汉中也因此得名。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汉中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现在还是比较贫瘠的。
上庸县更是其中甚者!
百姓数量不多,零零总总算上村寨大概有万户。
秦始皇便将上庸县封赏给了楚君,食邑万户。
后来又加封了三千户,则是位于新城县。
村子里百姓困苦不堪,今年收成不好,还要承担赋税。
里长牛山今年已有五十多岁,管辖这一片区域。
大秦有五十多个郡城。
郡下面是县,然后是乡,接着是亭,最后是里。
刘邦之前干的就是泗水亭亭长。
十户为一里,有里长。
十里为一亭,有亭长。
十亭为一乡,有乡长。
秦始皇对权利看的非常重。
大到丞相,小到一个里长,他都有直接任免的权利。
牛山管辖的这一片位于山脚下。
历代都在这居住。
大概有两百人左右,二三十户人家。
汉中原本属于蜀国,战国时“六一七”期蜀国被秦国给灭了。
过去这么多年,他们也已经认可了自己的身份。
牛山咳嗽了下,望着烈阳高照,再看了看稻田内打蔫的稻子,浑浊的双眸中满是悲凉。
大秦一统天下,农户的日子也不好过。
大秦的赋税分为两种,首先是赋然后是役。
先说赋,后世秦简出土过的有提到过。
秦始皇三十五年,迁陵县的田租共收取677石,来自152户人家的400亩税田。
根据当时的亩产可以推测出,秦的税率大致在五分之一左右。
汉代是什五税一,三十税一。
大秦赋税……太高了。
百万士卒,两百万刑徒的重担全都压在了这些贫苦百姓身上。
税说完,然后是服役。
大秦的户籍制度非常完善,甚至影响到了后世。
基于户籍制度,大秦服役也比较高。
正常来说每当有什么大的工程,便会有年龄适当的民夫被拉去服徭役,这叫做“践更”。
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大秦一个男丁一生中服兵役一年,服预备役或屯垦一年,然后每年值更卒一个月。
这谁受得了?
赋税这么高,还得服役。
简直是不给老百姓活路!
所以,楚君始终觉得大秦覆灭的根源在于这里。
赵高胡亥,只是加速了大秦覆灭。
这些粮食交上去后,全都储存在粮仓内。
最后便宜了项羽。
打开咸阳粮草,收获了数百万石的粟米。
国强民穷,便是大秦的现状。
“老里长,咱们是不是成侯爷的食邑了?”
“那咱们今年这收成可咋办?!”
村民们大部分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
面面相觑,眼眸内都透着浓浓的绝望。
今后这日子还怎么过?
牛山摇摇头,拄着根木棍,双眼通红,“我听说,侯爷是仙家弟子,也许……”
“便是仙家弟子,又怎会管我们死活?!”
“兴许是那欺世盗名之辈?”
“说是有亩产万斤的祥瑞,在哪呢?”
村民们义愤填膺。
这是绝望中的咆哮。
他们要活不下去了!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细数历代皇朝,我们看到无数繁荣的皇朝。
看到汉朝君临天下,横扫匈奴;看到三国争霸,武将争锋。
看到隋唐演义,贞观之治。
也曾看到九天阖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
可关于百姓的生活却只有寥寥几笔。
牛山深深的叹了口气。
他们担心,他又何尝不担心呢?
就在他们叹息之时,有个穿着开裆裤的稚童跌跌撞撞的跑了过来。
“里长爷爷!”
“来……来人了……”
这小屁孩还留着鼻涕泡,狼狈不堪。
地面此刻也开始颤动起来,众人皆是大惊失色。
莫非这位仙家弟子,汉中侯来了?!
这可真是稀奇!
便真是汉中侯,那也不会来他们这穷乡僻壤,肯定是去县里找县丞了。
在他们好奇之时,尘土飞扬。
一杆赤红色的大旗浮现。
旌旗卷舒,牛山依稀能认得。
这是大秦的侯旗!
上书,汉中!
是汉中侯的车队!
前面有位披甲将军骑着高头骏马,腰间佩剑。
一看就知道不凡。
后面还用驽马拉着不少的物资。
不过都用粗布盖着,所以无法看不真切。
“汝等何人是里长?”
“咳咳!”
牛山咳嗽了两下。
缓缓走出。
“小老见过将军,不知将军是?”
此刻,村民们已经悉数行拜礼。
低着头,不敢与之对视。
接着,便看到他跳了下来,连忙将牛山搀扶起来。
“小子并非是什么将军,而是侯爷亲卫,名叫丑夫。”
没错,他便是楚君当时出手救了的新兵。
丑夫!
他老家便是汉中上庸县。
不过,并非是这里。
距离此地约有百里路,不算多远。
第105章 汉中郡,侯爷真乃圣人也!(第6更,求全订自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