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振兴文事,集百家所长!(第2更)[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是皇帝,厉害的在于长久的战略眼光,还懂得用人!
李信败给了楚国,老赵立马屁颠屁颠的去请王翦出山。
这份气度,绝非常人所有。
大秦一统天下,老赵没杀一个功臣。
对比后世的刘邦,狡兔死,走狗烹。
可怜韩信一代国士,就这么挂了。
功高震主,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
后世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皇帝就来了个杯酒释兵权。
再对比对比老赵,就知道他的气度是有多大了。
当然,也因为王翦是聪明人,没有作死,急流勇退。
知道自己功高震主,二话不说直接退休回家养老了。
楚君笑着拍拍秦始皇的肩膀,“不错,这就是我的意思。”
远处正在吃饭的阴诩当场喷了。
旁边几个玄武卫更是看傻眼了。
古往今来,有哪个臣子敢这么拍皇帝的肩膀?
秦始皇倒也不在意,不解的望着楚君,“何意?”
“老赵你重用李斯,以法治国。这点没问题,可你是皇帝啊,你得雨露均沾,不能独宠法学。”
“就说你儿子扶苏,不就是崇尚儒家学说吗?只要别整的和腐儒一样,那就没事。”
“你想想看,你想用纸振兴文事,最后振兴的其实是权贵。因为,现在老百姓连字都不认识,你振兴个鸟?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废纸,用来擦屁股刚好合适。”
秦始皇:……
楚君,这又喝高了。
不过,话糙理不糙。
直来直去,听着虽然刺耳,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秦始皇也没放在心上。
“所以,得办私塾!”
“开民智,方能兴文事。”
武将可开疆辟土,治国还得靠文臣谋士。
只要他老赵把持着科举制度的最后一道关卡,天下文臣谋士,就没人敢反他的。
说白了各家争相涌入咸阳,目的就是为了一展所学,为老赵效力,为大秦效力。
“就像是我说的,各家都有所长,是别家无法比的. ......兵家打仗,不香?”
“纵横家合纵连横,谋他国强本国,不香?”
“农家,研究种田的。你们不是说大秦以农强国吗?天象地泽,二十四节气不香?为啥没看到农家受到重用?我瞄半天,也没碰到个农家的。”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对农事没用?”
说到这,楚君的声音都略微有些哽咽。
严格来算,他也是农家的。
二十四节气更是烂熟于心。
小时候没天气预报,村里老人却能依据星象和动物的举措,精准判断是否有雨。
二十四节气自古便有,正式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收入进《太初历》。
其实,早就已经有了,只是和现代的略有不同而已。
“这……”
秦始皇沉默了。
他的世界观再次崩塌。
他想的是以法强国,遏制其他学说的发展。
可现在看来,却不该遏制,甚至可以提倡!
“再说墨家,去除那些脑瘫,也不缺有用的科学家啊!各种理论,早了外国一两千年时间!你是皇帝,你打压他们,他们就得完犊子。你帮他们一把,他们就会回报你。”
“建造私塾简单,最难的是什么?老师少!”
“等最多两个月,土豆就彻底长成了。汉中郡的土豆,足够全国百姓吃的。再建造免费的私塾,让百家门徒去教导他们。什么感兴趣,就学什么。”
“喜欢种田的,就学种田。喜欢领兵打仗的,那就学兵家理论。想当医生,那就学医家。”
“如此,文事才能真正的大兴!百家争鸣,才可以迸发出更多的思想理论!”
楚君深深的叹了口气。
这就和后世的学生一样,语数英是基础。
到了初中,正式接触生物地理化学物理。
等到高中,就能学的更深入,并且根据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分科。
到了大学,就能专攻一个学科。
在大秦肯定不能这样。
能识字的,就已经是有学问的文化人了。
包子得3.0一口一口慢慢吃。
但不出几年,肯定会有所收获!
百家也可以彻底归顺大秦,发挥出各自的特长!
而不是成天呆在咸阳,无所事事,郁郁不得志。
有了纸,文事可兴。
楚君还准备接下来就找些百家门徒办报纸。
印刷术不难,搞起来方便的很。
开个百家讲坛专栏,这不比后世来的强?
再开个争论专栏,比如说白马非马理论。
嗯,再来个时事政治版块。
一份报纸一钱,买的人肯定多。
又是一个发财大计!
而此刻,秦始皇则是彻底石化。
沉浸于楚君构造的宏伟蓝图中。
自始至终,无人提醒他可以这样。
李斯本就是法家代表,他想的肯定是以法独霸大秦。
而楚君不同,集百家之所长的仙家弟子!
秦始皇双眼几乎喷出了精光,恨不得现在就赶紧去安排。
发挥百家的优势,为朕所用!!
【第2更。关于百家理论,这些是作者菌个人见解,有不同意见的话可以提哈。然后就是秦朝时期的儒家,没后世那么差劲的。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下公羊学派的九世复仇,真的刚……】.
第125章 振兴文事,集百家所长!(第2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