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千六百九十三章 朝闻道,夕可死矣   紫阳仙帝叶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千六百九十三章 朝闻道,夕可死矣[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宁语嫣微微一笑,美眸望向叶秋:“但语嫣相信,先生一定有办法,证明这一点!”



朝闻道,夕可死矣!



既然这句话,乃是叶秋所言。



那这句话,肯定也是破开,如今危机的关键!



果不其然!



在宁语嫣的期待目光中,叶秋没有废话,直接揭晓了答案:



“在正史的记载中,朝闻道之‘道’,的确是指——仁义之道。”



“但论语这本书,并非是孔圣所写,而是他去世之后,弟子们所写!”



论语乃是儒家经典,里面记载了很多,关于孔子的言论。



但问题是,这本书的作者,压根就不是孔子!



论语的成书时间,乃是孔圣去世之后,弟子们为了纪念他。



一些优秀的弟子,汇聚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了一些关于孔子在世之时,曾经说过的名句。



这些名句被整理之后,汇聚成一本书,于是有了——论语!



参与论语创作的人多,并非只有孔圣的亲传弟子,也包括大量的再传弟子。



要知道,在孔圣辉煌之时,麾下有七十二大亲传弟子,更是有三千再传弟子。



故而论语这本书之中,那些孔子说的话,究竟是不是真的,其实这根本无从考证。



而对于论语之中,孔圣说的那些名句,不同的读书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因为对论语的理解不同,所以对论语的注解,自然也是截然不同。



就算是一本论语,同样的文字和语句,却发展出了三大学术流派。



朝闻道,夕可死矣!



这七个字,被后世公认为,乃是孔子在对弟子,讲解什么是“仁德”的道理。



但叶秋的话,其实也没说错。



难道“朝闻道”这三个字,就只是指代“仁义”之道?



论语又不是孔圣亲自所写,你真能确定孔圣,他真要表达这个意思?



而且孔圣说这句话之时,你能确定他当时,心中究竟如何想的?



无人知晓!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往事,后世读书人岂能知道?



但叶秋,却知道!



“夫子当年,曾经问道于道家老子,这才有了——朝闻道,心生夕可死矣的感慨。”



“一两百年之后,孔圣继承者孟圣出现,老子也有了继承者庄子。”



“庄子和孟子,而二人一动一静,一个出尘一个入世,人二人的确是两条平行线,彼此都没有交集,却点亮了那个时代的夜空。”



“但我身为孔圣弟子,曾将孔圣之道,再传给了孟圣。”



“至于庄子此人,我虽然接触不多,但我却曾经和老子论道……”



往事如烟,一幕一幕!



世人皆知,道家庄子当年,曾经写了一篇逍遥游,从而领悟大道,最终成就了圣人的境界。



但在世人眼中,逍遥游中的鲲鹏,却只是一个传说,并非真实存在。



然而历史的真相,难道真是这样……



如果您觉得《长生十万年》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



第两千六百九十三章 朝闻道,夕可死矣[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