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千零一十二 虞彬甫,你也开始明哲保身了?   启明1158[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零一十二 虞彬甫,你也开始明哲保身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素来激进的虞允文这一次选择了十分保守的态度,这确实让人感到惊讶。



但是虞允文的理由一样十分充分。



经过之前对整个关中地主士绅的全面打击之后,明国对关中的统治已经十分稳固,人心归附,不可轻易图谋。



至于西夏叛乱,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因为西夏的精华地带都在明国控制之下,那些叛乱者只是输红了眼的赌徒而已,其实没什么胜算。



加上明军素来精锐善战,金兵都被他们全灭,打不过金兵的西夏军队又如何能逆风翻盘呢?



所以,南宋必须要保持冷静,现在不是战略机遇期,绝对不能被他们拉下水。



虞允文的建议极大动摇了原本想要趟一趟浑水的陈康伯的想法,于是他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做出决断。。



尽管吴璘两次请求陈康伯做出决断,但是陈康伯都没有做出决断。



这确实是太难了。



而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新的情报传来,说面对西夏叛乱,关中明军没有大规模调动,一切如常。



随后,不断传来明军大破西夏叛军的消息,去年年底,明军攻克甘州的消息传来,据说明军乘胜追击,继续向瓜州和沙州进军了,西夏叛乱彻底失败了。



再往后就是西夏灭亡,河西行省建立。



南宋终于算是半主动的做了一次正确的战略决策,没有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让整个南宋战略决策圈子意识到明国对地方的统治的稳固远超他们的想象,明国对一个地方的并吞和占领效率也远超他们的想象。



西夏好歹是一个延续几百年的地方政权,也有自己的文字传统和文化,统治延续了那么久,怎么着也该有点追忆往昔的遗民才是。



但是其民众在明国并吞他们的过程之中没有任何反抗的迹象,唯有官方上层发起反抗,结果很快就寄了。



国家灭亡之后,民众不怀念故国,  心安理得的接受了明国的统治,  地方秩序快速恢复,  人们又开始心安理得的过日子。



根据那个党项商人的说法,又是明国的底层政策起到了效果。



明国实施了【善政】,这个善政安抚了西夏遗民,  让西夏遗民获得了更好的生活,于是哪怕是西夏国族都不愿意维护西夏王朝,  而接受了明国的统治。



按照这样来看,  明国和南宋的主体民族一样是汉族,  这样一来,双方岂不是更加没有隔阂?



明国甚至能够把国内的契丹人、奚人、渤海人和党项人都给治理的好好的,  那么对待同文同种的南宋汉人,难道有什么难度吗?



只要他们使用《洪武政论》当中的底层政策,让利于底层,  给底层土地,  给他们优惠的政策,  不照样能够让南宋国民对他们死心塌地吗?



世间竟然有如此恶毒恐怖的阳谋?



这却如何是好啊?



朝堂之上,  赵昚和宰辅团队思虑良久,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应对明国如此可怕的恶毒阳谋。



难道也要学习明国给底层让利,  让底层的草民心向他们?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登天。



习惯了剥削与压迫的人怎么可能会老老实实交出自己的既得利益让利给底层呢?



不存在的。



就算赵昚有那个想法,并且试图改变什么,  那数量庞大的不愿意这样做的读书人老爷们一定会想方设法让赵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



官家,  你要知道,你能当皇帝是因为我们支持你,  而不是因为那些泥腿子支持你,泥腿子只知道你是皇帝,  但不知道你是赵昚,你指望他们?



那好,我们就支持其它人去了哦?



赵昚作为大宋天子,作为继承皇位的皇帝,他的统治根基是读书人老爷们,是官僚,是大地主士绅,  是整个上流阶层,而不是农民们。



一千零一十二 虞彬甫,你也开始明哲保身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