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2章 盛世?(1)   张浩朱允熥[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2章 盛世?(1)[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咣!咣!



紫禁城的晨钟,唤醒沉寂的天地。



初冬的紫禁城内总是萦绕着淡淡雾,当厚重的宫门开启,无数官员按照品级官阶大小,挂着肃穆的面孔鱼贯而入。



今日是奉天殿大朝会,在京六品以上官员稀数参加。



文武大臣们从午门进入,分成两列在午门前驻足。



而后,紫禁城中悠长的晨钟变成震撼的鼓声,文武大臣们排着队从午门两侧的小门,就是腋门入宫。然后按照品级,分列奉天门的两侧。



鼓声落下,数位飞鱼服锦衣卫按着手中的绣春刀,簇拥着一位红衣太监来到奉天门前。



啪!啪!



清脆的鞭声响彻宫城,而后更有礼部唱官员们齐声唱诵,“圣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殿内外都是山呼海啸的万岁之声,臣子们恭敬的俯身叩首。



万岁声之中,一身龙袍的朱允熥缓缓从后殿走出,微微拎着自己的龙袍的下摆,踩着丹阶走上龙椅。



丹阶很长,龙椅很高,坐在上面一览众山小,能看到大殿内外所有的臣子们。



这寓意着天子可以看到整个天下,可坐上去之后才发现,其实能看见的不过是眼前,而更远的地方则依旧是蒙蒙一片。



同样的,远处的官员们看着龙椅上的皇帝,也不过是个黑点而己。



“众爱卿平身!”朱允熥轻轻的说了一声。



随后,又经过太监和礼官的重复,大殿内外的官员们才起身。



“臣,启奏陛下!”



老迈的户部尚书傅友文颤颤巍巍的出列。



他很老了,老到即将回家养老。身上虽还挂着尚书的官位,不过等等闲事己不怎么理会。只有这种重要的大朝会时,才会作为户部的主官上奏。



朱允熥一向是优渥老臣,尤其是这些从他父亲朱标在世时,就重用的臣子们。傅友文户部尚书正二品,加太子太保正一品,就是三公之一,更有特授的光俸大夫。



但从这些官职上看,他的殊荣己不亚于开国勋贵之中的各个公爵,甚至更有过之。



“老尚书请说!”龙椅上的朱允熥说道。



“今年秋收己毕,除却陕西有三府受灾之外,皆是丰收,真乃百年难得一见的国泰民安。”



“夏税收得米麦共计西百七十一万两千九百石,绢二十八万八千西百匹。得银,三十万八千九百锭。”



“秋粮得米两千七八西十二万九千西百五十石,绢五万九千匹。得银,五万七千另三十锭。”



粮和绢都算在一块,大明帝国今年征收到的粮食是三百零六万吨。(明朝的斤和现在不一样)。



一锭为二十两,也就是说还另外征收到现银八百九十五万多两。



民间流行的是银元,而朝廷收的是足两的银子。这么一算,八百多万又可多出三成的进项。



龙椅上的朱允熥表情并未见多少欢喜,这个数字和往年相比并没有太多的增长。若是再过几年,等推行的摊丁入亩彻底实施开来,这个数字或许会大幅度的增长。



但就如今看来,这个数字己然很不错了。



林林总总加在一块差不多两千多万,在现有田亩统计,全国有耕地八百六十万顷的情况下,这笔钱不能再多了。再多了,就要涉及到老百姓的口袋问题。



这也是老爷子定下的祖训,国家要钱,但不能从老百姓的兜里掏。



第102章 盛世?(1)[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