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79、好多的钱,迷花了眼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79、好多的钱,迷花了眼[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峰。



其实准确的说是红了一堆人。



但王峰绝对是占据半壁火红的那种拉开了距离。



所有滚社的乐队都在讨论分析,到底是他运气好还是实力足。



老大真的太有眼力了。



当年好像在他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就说过他一定会大红大紫吧?



首先是王峰头上没人压他。



自从第一期音乐报上市的时候,正好荆小强和曹菲的专辑开始在国内销售。



荆小强提出不许在排行榜上提他和曹菲的名字。



结果收到无数读者的愤怒来信,质疑为什么没有荆小强的歌。



这肯定影响到了《音乐报》排行榜的公正性。



连荆小强都没有的歌曲排行榜,能算榜单?



第二期就不得不在头版角落开了个小窗“鉴于本报是荆小强同志全力推动资助发行的专业报刊,旨在推广全国音乐爱好者云云……,为避免影响公正性,荆小强同志特此声明不参加任何本报音乐榜单,特此说明”。



是啊,荆小强的专辑,还需要宣传吗?



他和曹菲的鸳鸯碟专辑,HK卖99港币,国内还是磁带版,15.9!



良心价有没有?!



两盒磁带哦!



音像出版社都忍不住在海报上这么宣传了,HK原版99港币的全新专辑,只卖15.9元!



不买这个买盗版,都对不起荆小强的苦心!



卖得好,跟音乐报都没关系。



所以真的从第一期开始,荆小强都不怎么出现在音乐报上,不光排行榜没有,内容里面也尽量不出现这仨字。



毕竟他都是出现在各种国家大报跟砖儿台新闻上的人物,真的没必要把这个音乐报搞得像个歌功颂德的私人自留地。



很丢人的。



这已经成了整个报社的不成文规定。



于是王峰就成了在音乐报前四期出现最多的人。



因为他的歌超级多,谁投稿都不如他量大。



而最最最关键在于他恰好写了一系列关于鹏圳打工厂的歌曲。



就类似他后来应该写的《秋天里》、《平京平京》这类歌曲风格。



过去一年多时间,在荆小强要求下,他背着吉他在沪海、平京,以及跟随去过很多城市转悠体验生活。



把他原来创作里面有点矫情的嘶吼洗了个干净。



真正体会到了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的金科玉律。



其中迅速被传唱开来的《流水线》,在第一期就被放在了优秀歌曲选登的版面第一首。



应该说十六版的《音乐报》拿了六版选登滚社为主的歌曲。



能登上的都挺不错,基本都能在全国传唱开。



但立刻就被王峰这首歌拉开了距离。



“我在这大都市里游牧,虽然也是牛马,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



流水线里只看到夜晚跟晨曦……



但我依旧站在这里,不会有半点哭泣……



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哪怕跟我的梦想有一万万光年的距离……”



“我依旧会朝着你走去



哪怕流水而过的线头望不到天际……”



所有其他滚社成员的作品,终究还是大学生的角度。



无论是校园民谣、爱情歌曲,又或者摇滚嘶吼。



都没他这种沉浸到第一线去体验过的真实。



用他自己在鹏圳电子厂去体验过的生活,早上七点多起床。



八点开工,八点收工的流水线生活。



机械单调的工作完毕之后整个脑子都是麻木的,回去就想倒头睡,没有午休,吃饭十分钟,没有摸鱼,没有任何尊严,更没有梦想。



刚开始他的感受是,学习不努力,贪玩好耍,活该进工厂这么累。



如果让这种简单机械的工作,跟高知识文化岗位薪资一样,工作时间一样,强度一样,怎么对得起那些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十年勤劳?



勤劳积极的人终会优秀,好逸恶劳的人抱怨悲观,越混越惨不是活该吗。



可十天半个月的体验下来,才了解到这工厂里的大多数人都来自农村,压根儿就没有获得良好教育的条件。



他们当中大部分人连尊严、梦想这些字眼都从未想过,只会老老实实的打工攒钱,把自己尽量压抑得像机器一样。



那么歌声到底应该给他们带来什么?



是烘托煽动愤怒吗?



是鄙夷嘲讽怜悯吗?



到底应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阐述音乐的抚慰?



王峰的确聪明,他跟在荆小强身边时间那么长,充分体会到荆小强那些温和向善的鼓励风格。



用到自己的创作里。



579、好多的钱,迷花了眼[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