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百六十七、嵬名令公   纨绔世子爷[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百六十七、嵬名令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景国大军才发,夏国已人心惶惶,不少人开始往景国边境跑。



还有人准备往西避祸,景国兵锋太盛,很多人都不认为夏国能够阻挡景国。



夏国皇宫,李继已经慌了神,不断下令各地征兵,增加军队数目,对于增兵,李继几乎尽疯狂,完全到了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地步。



于是到四月中旬,景国大军还没来,夏国各地就起了内乱,贺兰山下地区揭竿而起,差点攻入京都。



好在李元昌果断老辣,绞抚并用,很快平息这场动乱。



但景国大军依旧快到门口。



这次和以往和不同,以前若是战败,夏国还有最后一条路,往草原跑以保存实力,他们的祖上确实那么干过。



那时候草原乱糟糟一锅粥,他们北上能打败当地部族快速立足然后生存下去,可如今草原各部已统一在蒙古国旗帜下,他们若敢北上,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朝中吵成一团,大多数文臣都觉得干脆向景国投降算了,不然北上落入鞑靼人手中只会死得更惨。



不过皇叔李元昌坚决不同意,并且向朝廷保证,定会将景军阻挡在南面一带。



根据夏国的探子和眼线,他们只知道景国在两个方向增兵。



一个是唐隆镇方向,增加的是边镇兵力。



唐隆镇作为一颗钉子,夏国派出大将嵬名令公率军东进,抵御唐隆镇方向来敌。



李元昌则尽率主力,朝顺军、神勇军南下,抵御南面来敌。



因为之前的情报误导,加上景国狄至军后发,李星洲大军也还在路上,探子回报不完整。



让夏国对大局面产生误判,他们认为南面之敌,西面行营都部署,景国大将刘季率领的是景国攻夏主力。



将一如既往从延州方向往北攻击。



而西面唐隆镇方向则是牵制和袭扰为主,应该不是主力,即便人多势众,也是府州、太原、河中,云州之兵,不是中央禁军精锐。



所以对西面较为放松。



而对河道,夏国也格外重视,景国有一支强悍且无敌的水师,这是天下人皆知之事。



所以李元昌下令,让沿河诸州将搜集民间船只,聚集在石口浅水附近,统一凿沉,以阻塞河道,让景国船只不得通行。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先是搜集百姓船只就会受到阻力,对于世代生活河边的百姓都是靠船养家糊口的。



其次则是将各地船只聚集一处也是个大工程,很耗费时间,主办此事的是夏国如今新中书令王源。



工程浩大,加上水路遥远,水道状况不好,景国还是逆流而上,行船困难,这个时节风向不利景军等原因,王源自认为能很好完成此任务。



不过这只是以防万一的做法,在他心里并不认为景国人会闲到深入腹地这么远以攻击北方。



至于南面则因为水道不再他们控制之中,无法设防,所以王源对此事不太上心,觉得国主就是病急乱投医,已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其实完全不至于如此。



所以做事也不是很上心。



........



唐隆镇以西一百五十里,嵬名令公骑马登上黄土山坡,远远看去,下方山谷中大军正在延绵向东。



八百六十七、嵬名令公[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