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八章 正面回应东港事件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八章 正面回应东港事件[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即便找到再多的梅森素数,也只是个数学成果,也并非站在数学的顶端,热度稍稍过去也就没有太多人关心了。



学术圈的新闻还是圈子里讨论的人更多。



但同时,一篇有关王浩过往的文章却渐渐火热起来,吸引了许多人关注议论。



这篇文章的名字很大众化,叫做《给国家带来损失,只是辞退就可以了吗?》。



文章中有两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是东港大学材料实验室的数据错误,被报道带来一千万以上的损失,再加上整个实验室研究了三个月时间,时间成本也是很高的。



另一个是一名叫张启润的员工,同样因为自己的失误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结果被辞退外加追究责任,后来被判赔偿七十万,后来再找不到同行业的工作。



两个真实的故事放在一起做对比,明显就能感觉王浩是在被‘特殊照顾’。



他给材料实验室带来损失以后就只是被学校辞退,随后去了西海大学找到了‘同样’的工作。



文章没有对于两个故事进行对比评价,只是做出了个疑问,“给国家带来损失,只是辞退就可以了吗?”



这反映的是一个社会问题。



某些部门的领导者、工作者,因为个人问题,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结果一般就只是被辞退,有的甚至只是调岗。



如果放在市场经济的企业上就不一样了,辞退就只是最基本的,当事者很可能被同行业排斥,也很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当某些问题牵扯到社会现实的时候,就会吸引很多的讨论,文章也渐渐火热起来。



评论明显两极化。



有的人认为任何工作都应该同等对待,有的人则认为科研不同于普通的工作,出现错误也是很正常的,任何的研究都不是百分之百能有成果的。



之后有个网络博主,发表了一片名为《科研工作者理应有更宽容的环境》,也吸引了无数的关注,他认为科研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科研领域想要有成果,必须处在一个宽容的环境,若是出现问题就会被处罚,就不会有科研工作者再去挑战高难度的研究。



随着更多的人士发表相关看法,舆论热度又渐渐火热起来,大部分人还是支持王浩的,认为即便是以前有过失误,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王浩到西海大学马上有了很多成果,说明他个人水平非常的高。



如果东港大学被辞退以后,就没有办法再找到类似的工作,他也不可能做出令世界瞩目的成果。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工作者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



不过其中一部分认为科研工作者是特殊的,反倒是一些其他部门的领导者、工作者,因为自己的决策或者个人失误给国家带来损失,理应背负一定的法律责任。



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认为,科研工作者的失误,给国家带来损失,也应该受到一定的处罚。



等等。



舆论就是这样。



不管针对任何事物,总是会出现不同的看法。



哪怕是一些盖棺而论的事情也一样,总会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



当舆论渐渐发酵的时候,也被西海大学注意到了。



综合楼办公室里一片沉默。



朱萍、颜静、罗大勇以及张志强几个人都在,他们一边刷着评论,也不断的看向王浩。



即便网络上的评论,大部分都支持王浩,但他们知道这个事情,很可能是王浩的软肋。



他们不太敢说、不太敢问。



大家一直都对东港的事情闭口不谈,到现在舆论上再次出现,他们只是看看新闻,也对王浩稍稍有些担心,任谁的‘污点’被翻出来,不管有再多支持的声音,心里肯定也不好受。



这时候,系主任忽然走到门口,问了一句,“王浩教授,有个省电视台记者打电话过来,想对你做一个简单的电话采访。”



王浩正坐在办公桌前刷着舆论信息,但并不像其他人理解的那样很难受,心里倒是感觉有些好笑。



科研工作者该不该受到优待?该不该有个更宽容的环境?



这还用讨论吗?



如果做研究没有成果,给国家带来了损失,科研工作者就会被追究责任,那么谁还去做科研工作?



绝大部分研究都是没有成果的,即便是有成果的研究,也很难实现预想中的目标。



那些大企业也都会在科研上投入大量的经费,但要说产出肯定高过经费吗?



这可不一定。



他正思考着的时候,就听到了门口的问话,想了下还是点点头,“好吧。”



起身,就跟着过去了。



电话对面记者已经等待多时,直接进入了提问模式,“王浩教授,现在网络上都在谈东港的实验问题,作为当事人,你能具体谈谈吗?”



其实记者提问以后,都不觉得王浩会回答。



换在其他人身上,肯定会对此避而不谈,毕竟是曾经的污点,遮掩过去就是最好的办法。



系主任也给了王浩一个眼神,意思就是,“别说这个。”



王浩则是笑笑说道,“我可以很具体的跟你说一下。”



“我在东港博士毕业以后,被邀请进入合金材料实验室担任助理研究员,负责实验数据汇总、计算。”



“那段时间实验进展非常顺利,好多人都认为马上就有大成果了,但忽然有一天,马文钧忽然说数据错误,周晓龙也这么说,三个月的努力付之东流。”



“我当时就感觉不对劲,再去实验室,大家就都说我做的数据有问题。”



“我到自己的电脑上查了一下数据,从头到尾的仔细验算,也没有发现任何的错误。”



“很快,我被停职调查,然后就被学校辞退了,前后只有三天左右。”



“这就是整个过程……”



王浩对着电话一口气说完,随后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



自穿越以来到现在,他还是第一次正面谈到这个问题,记忆里的信息就只有这么多,前后过程非常的简单。



具体中途发生了什么,就真是只能靠猜了。



(求月票)



第九十八章 正面回应东港事件[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