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3章 杂阿含功,黑级浮屠   我的夫人是神捕[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3章 杂阿含功,黑级浮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鸠摩智此人最擅长凡尔赛。



明明想要装叉,却摆出一副谦逊低调的姿态,偏偏他又容貌俊秀,让人想生气却又不知该从何处生气。



李瑾瑜懒得听那些无聊的争辩,挨个给大雄宝殿内的僧人相面。



这个面露苦涩,那个眉目凶煞,这个面相像是高僧,原来是天正,这个面露必死之相,原来是天竺阿三。



前前后后看了一圈,发现在场最符合高僧气质的,还真就是鸠摩智。



哪怕是昔年的“妙僧”无花,眉梢眼角也有几分厉色,鸠摩智这张脸,完全可以作为凋刻佛像的模板。



尤其是他低下头,双目低垂,双手合十,嘴角浅笑,配合他的大耳垂,十个人见了,九个会说这是高僧。



这样一张脸去化缘,人家定然愿意多施舍一碗饭、两碗菜!



铁飞花不知李瑾瑜心中所想,只看李瑾瑜左顾右盼,面色忽露笑意,忽有杀心,好似在玩川剧变脸一般。



“你做什么呢?”



“看相。”



“啊?”



“看看哪个和尚长得最俊。”



“你觉得谁最俊。”



“以皮相来说,鸠摩智为最,那两个天竺的面目可憎,印堂发黑,已成必死之相,多半活不过今日了。”



方正一直在两人身边,听着两人滴滴咕咕,说什么比对丑俊,心说这位李爵爷也忒有趣,出家人还比这个?



细细一思量,僧人需要参悟什么我相人相众生相,肉身一具臭皮囊,但世上之人,终归多是凡夫俗子。



凡夫俗子,肉眼凡胎,看到的可不就是皮相?



莫说寻常人,便是全天下的僧人,又有几人能一眼观心?



世人都说他佛法高深,能够修成易筋经神功,但他看人之时,岂不也是先观看容貌,然后再考量别的事?



人生在世,还能真的舍去肉体凡胎不成?便是当初的圣僧玄奘,他的容貌也是风姿俊秀、丰神俊朗。



据说当年玄奘西行学法,沿途不知有多少国王,想要招他为驸马。



方正思索我相人相,正觉得李瑾瑜一番话让他豁然开朗,忽然又听到李瑾瑜说什么印堂发黑,必死之相。



原本觉得有些不妥,毕竟那两个天竺人本就皮肤黝黑,变不成白色。



转念一想,多半波罗星看向铁飞花的眼神不对,让李瑾瑜生出了杀意。



这倒也正常。



方正看过《大唐西域记》,其中便记载天竺某位公主,某一日被歹人扔到寺庙,被迫在屎尿中打滚,把自己弄得污秽不堪,以此保证清白之躯。



不过,天竺和尚好女色,难道中原和尚就清白,风流和尚也不少啊!



方正近些年武功突破,还未完全稳固下来,正是心思最乱之时,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便能引动内心思绪。



李瑾瑜只是在说着玩,甚至比对光头玩起了“大家来找茬”,绝无半分论佛之意,却也让方正思绪万千。



亏得李瑾瑜只是随意聊天,并无与人论法之心,否则那些离经叛道的歪理邪说,非把方正搞得走火入魔。



李瑾瑜铁飞花小声聊天,方正内心参悟佛法,形成一片小天地,显得静悄悄的,与外界似无交流。



恰在此时,忽然传出响声。



定睛看去,却是鸠摩智在演武。



只见他身形略侧,左掌平举,右拳呼的一声直击而出,如来佛座前一口烧香的铜鼎受到拳劲,镗的跳起,正是大金刚拳法中的一招“洛钟东应”。



拳不着鼎而铜鼎发声,还不算如何艰难,这一拳明明是向前击出,铜鼎却向上跳,足见拳劲巧妙至极。



鸠摩智不等铜鼎落下,左手反拍出一掌,正是般若掌的“慑伏外道”。



铜鼎急速落下,鸠摩智伸出大拇指向前一捺,一股凌厉的指力射将过去。



铜鼎向左移开半尺。



鸠摩智连续捺了三下,铜鼎移开一尺半,这才落地。



此招名叫“三入地狱”,出自少林摩诃指,表示修习这三捺用功之苦,每捺一下,便如入了一次地狱一般。



铜鼎香灰渐渐散落,露出一块手掌大的物件,却是方才那招般若掌,以掌力从铜鼎之上切削下来。



纯看演练之时的劲力,不过是江湖一流高手的水准,并无特别新奇。



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鸠摩智只是为了演示武功,并不是要比武较技,表现出的是招意,于自身功力而言,怕是连一成都未用出。



方才演示的三招武功,出自三门不同的少林绝技,让人心中颇为惊讶。



须知少林内门七十二绝技,并非同一人、同一时代创作而出。



般若掌乃元元大师所创,摩诃指是在少林挂单四十年的七指头陀所创,大金刚拳是少林通字辈的六位高僧,穷三十六年之功,共同钻研而成。



当年菩提达摩传下的绝技,至今已然被替换大半,留下来的那些,也已经被修改完善,和原本大不相同。



七十二门绝技,有的专练下盘,有的专练轻功,有的以拳掌见长,有的以暗器取胜,或刀或棒,各有特长。



其根基佛理,有的慈悲为怀,有的杀生渡罪,如摩诃指之类,更是与少林禅宗思想,近乎完全不沾边。



虽有人精通五六门,那也是以劲力刚柔、核心思想互相并不抵触为限。



否则同修十几门绝技,体内聚合或刚或柔的劲力,思想又南辕北辙,最终结果便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少林玄澄精通十三门绝技,乃玄字辈武功最高之人,结果走火入魔,经脉寸断,武功尽失,瘫痪在床。



如今鸠摩智演示诸多绝技,每一门均练得精纯熟练,如何不让人心惊。



更惊讶的是李瑾瑜。



原剧情中,鸠摩智上少林时,已然从曼陀山庄得到小无相功,以小无相功作为根基,修行诸多少林绝技。



如今曼陀山庄早早破灭,李秋水去大理隐居,他从何处去学小无相功?



若无小无相功,如何修行绝技?



莫非鸠摩智另有机缘?



李瑾瑜想的不错,鸠摩智身上的运数当真不俗,还真的遇到了机缘。



却是他数月前,去了趟南少林,当时南少林恰好发生盗经之事,前前后后共有七卷经书被盗。



除了一卷佛经,其余均是秘籍。



偷盗秘籍之事,乃是天命教圣女林仙儿,伙同“心”字辈的心宠为之。



南少林对此看的非常严格,心宠只运走五本秘籍,有一本未能运出。



此后发生无花之事,南少林因此陷入混乱,心宠想趁机把秘籍送走。



也是巧了,正好赶上鸠摩智潜入藏经阁盗经,鸠摩智见心宠行事鬼祟,便跟了上去,得到了这份大礼。



那本秘籍,并非拳经剑谱,而是少林五大神功中的——杂阿含功!



这门武功看似名声不显,实则是七十二绝技的催化剂,若能修成,再去修行七十二绝技,可谓事半功倍。



第253章 杂阿含功,黑级浮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