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5章 大明战船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章 大明战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大早,军委会、科学院的核心大臣就在北京制造局门口恭候多时。



昨天晚上徐光启就收到了皇帝的传话,让他准备好大明朝目前所有的船的文档。



以大沽口和杭州湾作为反面教材,海禁在以后肯定是要逐渐打开的。



海禁其实很难真正全面禁止人们不出海,反倒造成了朝廷海防的空虚。



你还别说,在正统的历史上,崇祯十年,就在南中国海域爆发了明英之战。



什么是明英之战?



当然是大明朝和英国之间的海战,大明水师对战英国海军。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明朝胜利,英国被迫赔款2800两(约182万元)。



是不是觉得英国战败,还赔款了,大明朝很牛逼?



的确!



这场战局是值得被记录下来的。



不过,历史的真相永远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不能用一加一等于二的思维去看历史。



因为历史也是有逻辑的,任何一场历史事件都和时代脱不了关系的。



七年后,也就是崇祯十年的海军胜利,只不过是天朝海军最后的光辉。



欧洲的海上军事实力随着欧洲大陆三十年战争重新洗牌,以及火器的提升,开始爆炸式增长。



而且,随着这场战争的胜利,南中国海域的郑氏集团越发壮大,变得不可节制,台湾海域的局势也变得十分复杂。



无论是对未来的焦虑,还是对眼下南中国海域那些不受朝廷节制海盗的忌惮,崇祯都需要开始布局海上了。



国家的战略,不能等对方打到门口才开始制定,那样就晚了。



崇祯从马车上下来,诸位大臣行礼道:“臣等参见陛下。”



“都免礼吧,进去说。”



北京制造局的建造越来越完善。



工部下属的火器局已经全部搬迁到北京制造局,大明朝目前所有的火炮、火枪、刀、铠甲等军备,都在这里生产制造。



崇祯快步进了议事厅,大臣们分坐两边。



桌上摆着目前大明所有船只的建造文档。



徐光启说道:“陛下,目前清江督造船厂有匠人5360人,去年造船600艘,其中海船50艘,河船550艘。”



他说的清江督造船厂是大明朝官方直营的造船厂。



是明成祖朱棣一手打造出来的。



当年郑和下西洋,需要巨量船只,朝廷就在南直隶和福建设置了两个造船中心。



其中南直隶的清江督造船厂规模最大,据说有四个总厂,82个分厂,厂区沿河运绵延延展,长达23里。



可见明朝船只的建造之发达。



据说明朝半个世纪就有3万多船下水。



不过,发达归发达,但真正要进入海洋时代的合格战舰,却比较少。



这件事现在不敲定下来,崇祯就会被杭州湾和大沽口的缺口搞得睡不着觉。



第115章 大明战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