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8章 第一个战略闭环,金融农业与大明粮食储备局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8章 第一个战略闭环,金融农业与大明粮食储备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北京王府街交易所。



一些穿着皇家银行制服的人,把一些纸贴在上面。



上面有不少信息,例如大兴县田老爷家里有良田售卖,例如昌平县的张安家里有良田售卖……



不少人感觉新鲜,便前来围观来了。



关于最近北京城这种种怪相,大臣们都看在眼里,有不少大臣们心底还是不认可皇帝的这种玩法,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劲。



有人甚至笑称银行今年绝对会完蛋,那些人来买田,根本只是图一时心血来潮。



一旦后面无力偿还银行的贷款,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欠债效应。



说这种话的还有不少人。



例如钱龙锡就给崇祯奏疏一封,阐明目前“金融农业”的弊端,他认为农民根本拿不出钱来偿还。



半年之后,就会大动荡、大危机,到时候换不起钱,银行的钱收不回来,在银行存钱的老百姓就会觉得自己的钱也拿不出来了,就会产生民间恐慌。



很快,这种声音越来越大。



八月下旬,这种声音就开始在朝堂上占据主流。



并且开始影响所有人的人心。



甚至连陈子龙都感应到了这场看起来很顺利的事情背后的重重危机。



一旦真的爆发了,银行将会顷刻之间报废。



八月二十五日,就有不下一百位大臣奏疏,阐明了他们心中的担忧。



甚至一些新政派也开始忧虑重重起来。



但这种恐慌暂时还没有蔓延到民间,至少现在大家还是非常热情地去银行贷款买田的。



这些问题,崇祯知不知道?



他当然知道!



大明朝的金融规则就是他一手设计的,他能不知道其中的风险所在么?



金融最害怕的是坏账。



坏账产生的原因就是贷款人还不起钱了。



例如某人找银行贷款买田,但是因为粮食卖不出去,赚不到钱换钱,就会预期,按照规矩,超过两期未还,就要收回良田,并且上银行黑名单。



不仅如此,还要惩罚服徭役三个月,并且终身背债,这是为了防止有些故意钻空子的人到期了故意不偿还。



既然知道有这个风险,那为什么崇祯还要大肆推行下去这个“金融农业”?



当然是有原因的。



一、这样的确可以快速消化没钱买地的老百姓对良田的需求。



二、他有后手,也就是后面的准备工作。



什么准备工作?



朝廷收粮,减轻老百姓卖粮食的压力。



朝廷为什么要收粮?



因为在新军政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在各个州府建立中大小型粮仓,做战略储备。



就在八月二十六日这一天,崇祯宣布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成立大明粮食储备局!



这个大明粮食储备局现在暂时挂靠在农政院下面,归属宋应星来管理。



很快,一道政令下去,全国各地州府,必须开始兴建粮仓。



大臣们这才震撼地发现到,新军政的粮仓建设,竟然与“金融农业”有着莫大的联系!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原来皇帝早就已经全盘规划好了,起初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银行,竟然与田产有了联系,后来又与粮食储备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118章 第一个战略闭环,金融农业与大明粮食储备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