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4章 新格局,崇祯与皇太极的对峙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4章 新格局,崇祯与皇太极的对峙[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崇祯虽然向关外调度了5万精锐之师,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相信北方会有一场打仗。



毕竟打仗这种事,越是高明的政治家,越隐蔽得极好。



就说皇太极要攻打北府这事,是绝密。



而崇祯之所以调度大军,完全是处于整个北方战略平衡格局的考虑。



漠南蒙古诸部的武装力量被打残了,南直隶事件后,大规模的儒生被发配进入草原,草原在崇祯四年下半年,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势不可挡的汉化进程。



这些消息传到沈阳,让皇太极几乎失眠了整整一个月。



因为一旦漠南蒙古进入大规模汉化,代表着皇太极西进的路程上将横出一块巨大无比的铁幕。



例如归化城的汉化,例如元上都城的汉化,例如北府城的营建。



这三座城市,将在草原上形成一个三角状的经济带,若是形成规模,将会有源源不断的农作物、牛羊、商品、人口和大规模的军队输入。



此后,漠南草原蒙古时代将彻底落幕,中原王朝的版图会向北边扩张数百里,俯瞰漠北,东震辽东,西望河套。



这是皇太极决不允许发生的。



同样,崇祯也决不允许,在漠南汉化序幕拉开后,有半点差池。



今日之局面,是无数将士付出鲜血和生命才换回来的。



两次草原之战,两次辽东之战,大同之战,死伤人数高达数十万,无数家庭破碎。



又调儒生、关内之民多达十数万而北上。



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决不可功亏一篑。



崇祯五年,三月十八日,盛京以西八十里。



一队队八旗骑兵正从远处奔腾而来,他们汇聚在主军营帐前,在指挥官的整顿下,排好了队形。



战马的铁蹄在地上踏出浅浅的印子,喷吐热气。



上面的士兵正在探讨着最近在辽河边的村子里的收获。



并且为即将到来的战争感到兴奋,这代表着他们可以去掠夺财富了。



去年多尔衮的军队南下攻入朝鲜,满载而归,就引起了建奴内部不少人的羡慕嫉妒,战争重燃的声音在建奴内部甚嚣尘上。



再加上火器的大规模制造,以及红夷大炮的到来,都大大增强了建奴的信心。



而且皇太极在内部的权力清洗,也使大多数人收益,军队后勤明显变得更加清廉。



代善等人下野,新上台的高级军官,渴望建功立业,巩固自己的地位。



对外扩张的意愿更加强烈。



建奴内部分出两派,一派是大军挥师西进,直取广宁,一派是避开辽东战场,到蒙古高原开辟新战场。



最后,皇太极决定暂时避开辽东战场,西征蒙古。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前年的辽河之战,卢象升在辽河边打败济尔哈朗后,辽东局势从大规模会战变成了小型的较量。



自此,辽东出现拉锯局面。



这正是袁崇焕想要看到的,也是崇祯想要看到的。



袁崇焕向皇帝提出“筑城而守,蚕食辽地”的战略方针,得到了皇帝的鼎力支持。



什么是筑城而守,蚕食辽地?



就是不与皇太极正面冲突,以广宁为中心,开始修筑城寨。



在正统历史上,孙承宗和袁崇焕这师徒俩便是这样的战略。



这种战略早在北宋年间,由西北经略使韩弼和范仲淹提出来,为了对付西夏。



结果是什么呢?



第314章 新格局,崇祯与皇太极的对峙[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