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科举漏洞   藏国[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科举漏洞[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刚进入十二月,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落下,整个关中平原白雪皑皑,一片银装素裹。



华清宫的御书房内炭火正旺,忽然爆起一串火星子,噼啪作响,使房间里格外温暖。



李邺正在看一本奏折,奏折是苏州刺史韦应物写来,韦见素指出连续三年的科举江南士子占比太低,今年进士科江南士子更是全军覆灭。



韦应物认为是科举考题对江南士子不公。



韦应物指的是最后策论题。



“启禀陛下,江南偏安一隅,对天下大事知之甚少,偶然知之,也是只言片语,知而不详,偏偏对策要求极高,现实性极高,诸如辽东安西,诸如陇右南诏,需天文地理无一不知,需历史渊源如数家珍,微臣也曾拜读进士高中者大作,思虑老辣胜过宰相,眼光深远,几十年官宦皆自叹不如,这真是他们所思所虑,还是他们父祖长辈的教导?



江南士子大多皆弱冠之年,如何让他们去了解国之大事?如何让他们个个变身宰相,忧国忧民,见解深远,考虑大唐百年之布局?



陛下,难啊!



另外,朝廷地方都在倡导行万里路,读万里书,朝廷可曾考虑过贫寒士子的家境承受?



陛下常常说,寒门子弟当自强,但朝廷设计制度,又几时为寒门子弟考虑过?



臣胡言乱语,实在是所见所闻所虑太多,不吐不快,望陛下赎罪!”



韦应物的这本奏折让李邺深深触动了,让他不得不开始反思,实际上这不是韦应物第一个提出来,他父亲李岱当年也批评过他,乱改科举,贻害无穷。



自从当年河陇科举开始改革后,这两年科举改革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开元天宝还有不少寒门子弟考中进士,但自从他科举改革后便越来越少,这两年基本上没有了。



原本只考书本内容,对寒门子弟和权贵子弟都是公平的,现在加重了对策题后,不光对寒门子弟不公,甚至对富家子弟也不公,只对世家宦官子弟有利。



这是李邺所犯下的一个巨大的认知性错误,他想当然的以为天下士子都应该了解国家大事,事实上,在信息闭塞的大唐,只有最接近权力的人才能了解到一点点国家大事,绝大部分人都一无所知,甚至连地方官都不知道。



还有游学风开始兴起,原本也是李邺鼓励的,让学生出去走走,见见世面,不要做书呆子,但他却忽略了游学费用的负担问题,官府再补贴食宿也不可能不花钱,最基本的车船开支就不少,出去一个月,最少最少也要花三四贯钱,这对贫寒家庭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又不能完全由地方官府负担,不现实。



所以很多改革看似公平,实际上却蕴藏着巨大的不公平,很多从前想当然的决策,为后面藏下了巨大的隐患,恶果开始显现了。



这时,宫女在门口禀报,“陛下,韦相国和张相国来了!”



这两人来得正好,李邺连忙道:“快快请进!”



很快,韦见素和张立一起走进来,一起躬身施礼,“参见陛下!”



李邺歉意道:“这么冷的天,还让两位跑来华清宫来!”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科举漏洞[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