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9章 龙颜大怒,素质二连(五千字章)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9章 龙颜大怒,素质二连(五千字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心病来的快,去的也快。



黄知县第二天就能下床了。他先劝走了在县衙外聚集的百姓。随后主动找到了常风深谈。



常风通过这件事又得到了一个教训:不能以貌取人。



身型肥胖的官不一定是贪官。



体态清瘦的官不一定是清官。



用徐胖子的话说就是:「胖子怎么了?胖子又没吃你家大米。」



后衙客厅。常风与黄知县对坐喝茶。



常风关切的问:「黄知县身体如何了?」



黄知县道:「老毛病了,无甚大碍。让上差见笑了。下官小时候让狗咬过。从幼年起胆子就小。」



片刻后,黄知县知道自己失言了,连忙道:「啊,我不是那个意思......」



常风一笑置之:「无妨。锦衣卫本就是皇家豢养的恶犬。」



「黄世兄,有件事我还要请教你。为何各地的官仓都是满的?」



黄知县答:「各地官员从收购百姓存粮上已经能够赚的盆满钵满,无需再打官仓的主意。」



「譬如说圣旨规定下等小县应囤粮五千石。他们花了买五千石粮所需的官银。实际收粮数应该在八千石左右。」



「黑心一点的可能实收一万石。多收的粮,自然就流入了一层层的地方官、吏、役手中。」



常风若有所思:「也就是说,囤粮的圣旨得到了落实。官员们也赚得盆满钵满。唯一受损的就是百姓。」



黄知县答:「正是如此。有句话说出来可能不太好听。算了我还是别说了。」



常风走到黄知县面前,亲手给这位好官续了茶:「我们是亲切的世兄弟。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



黄知县踟躇良久,这才壮着胆子说出了心里话:「敢问上差,历朝历代的皇帝,怎样才算得上是好皇帝?」



常风思索片刻后答:「建功立业。」



黄知县摇头。



常风又道:「开疆拓土。」



黄知县继续摇头。



常风再道:「勤政爱民。」



黄知县还是摇头。



常风问:「还请黄世兄赐教。」



黄知县的回答振聋发聩:「不折腾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常风一愣。随后问:「何解?」



黄知县道:「纵观史书,大有为之帝王对于百姓来说不一定是好皇帝。」



「汉武帝时,大将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饮马瀚海。大汉何等荣光?」



「代价呢?是数十年间大汉户口减半!老百姓食不果腹。」



「汉武帝年老时才明白过来。发《轮台罪己诏》。可是.......已经晚了!」



「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大片西域、北庭土地成为大唐疆土。」



「然而,杜工部有诗曰: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啊!」



「我华夏泱泱数千年。数千年来,百姓一代又一代像牲口一样活着。」



「一旦摊上什么大有为的帝王,百姓想像牲口一样混一口草料过活都是奢望!」



「有句老话说的好,闷声发大贝才。」



「皇帝不折腾,官员、商人、地主们发大财。老百姓能够跟着安安稳稳混上一口草料,别被饿死。已经算得上真正的盛世了!」



「就比如皇上去年下的囤粮旨意。本意是想有所作为。结果呢?两京一十三省的百姓全都遭了殃!」



黄知县说完这席话就后悔起来。他说的是心里话,



也是实话。



但这样的话,有大逆不道之嫌。



怂人也有三刻胆。黄知县胆小怯懦了半辈子。今日却当了一回勇士,将想说的话全说了出来。他仿佛抽干了身上的力气。直愣愣的坐在椅子上。



常风惊讶万分:「黄世兄这番言论......着实新奇。我说不上赞同,但一时也想不出反驳的理由。」



「是非对错。就留待后人评说吧。」



二人又聊了一会儿。常风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对了,北直隶粮价今年春暴跌。跟皇上囤粮的圣旨有关嘛?」



黄知县点点头:「息息相关。官员只长了一张嘴,一天不过三顿饭。光吃能吃多少?」



「通过囤粮大政捞了那么多粮食,自然要找路子换成银子,再拿银子置田产、房产,买歌儿舞女。」



「我听说京城有个神通广大的人。能把海量的粮食变成银子。地方官都是找他出售压榨百姓得来的粮食。」



「那么多粮往市面上一冲,粮价不跌才怪。」



常风想到了锦衣卫在洪武年间侦破的一件大案——郭桓案。



郭桓时任户部侍郎,他与上千名大小官员勾结,贪墨田赋总数两千四百万石。



案发之后,太祖爷将六部侍郎及以下官员皆处死。



上至侍郎,下至粮长,总共杀了官员及家眷三万余人!



难道说,弘治朝也出了个郭桓?



常风问黄知县:「黄世兄可知京城里那个神通广大的人是谁?」



黄知县微微摇头:「下官没有贪墨过百姓的粮食。也没出售过脏粮。故而不知。」



常风问:「黄知县,你任期还有多久?」



黄知县答:「还有一个多月。到时我会去吏部述职,候选新职。」



常风道:「这样吧。你先将县里的事务跟县丞交接。随时等候跟我回京。我会请求皇上召见你。」



「你是个好官。任职容城县六年,造福桑梓。应该让皇上知道天子脚下的北直隶有你这样一个清官廉吏。」



「同时,你要将囤粮大政的弊病,亲口说给皇上听。」



黄知县道:「好!其实下官去年接到囤粮的圣旨,就打算上折子给皇上提个醒的。」



「奈何下官只是个县令,没有直接上折的权力。折子要经知府衙门、布政使衙门、巡抚衙门、通政司衙门一级级往上转递。」



「恐怕刚到知府衙门,折子就会被扣下、烧毁!下官也会身陷不测之地。」



「因为这样的折子是在断天下地方官的财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故而下官没敢上这道折子。」



与黄知县聊完,常风召集徐胖子、钱宁等人议事。



他将囤粮的秘密说给了众人听。



众人个个目瞪口呆。



钱宁很兴奋:「常爷,咱们立大功的时候到了!若真如黄伯仁所言,全天下的州县官儿全要落在咱们锦衣卫手里!」



「杀他个一两千官员,咱们锦衣卫的威风算是抖足了!」



钱宁上回惩治两京言官出尽了风头。他算尝到甜头了。有什么比整人更方便立威的?



他从卫里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旗,一跃成为京城中出名挂号的人物,靠的就是整人。



徐胖子附和:「他娘的。那群地方官吃老百姓的肉,榨老百姓的油。应该好好惩治惩治。」



常风却认为,单纯的炮制大案、杀人解决不了问题。



洪武朝时的郭桓、空印、胡惟庸、蓝玉四大案,生生把天下官员杀了几茬儿。够狠了吧?



到头来呢?当官的该贪还是贪。



根本没有解决吏治腐败的问题。



常风道:「这样。咱们挑一个县。嗯,就雄县吧。查清雄县囤粮五千五百石,实收百姓粮食到底多少石。」



「县衙从上到下的官吏又贪墨了多少石。」



「查清雄县的事,作为一个例子,给皇上做权衡和考量用。」



用后世的话说,本来常风出京的任务是验收,现在任务变成了调研。



锦衣卫搞调研,可不会跟地方官促膝谈心。大记性恢复术那可不是盖的。



众人商议好,出了容城县,直奔雄县。



十日之后,雄县县衙。



清瘦的程知县正在后衙搂着两个扬州瘦马吃酒。



第149章 龙颜大怒,素质二连(五千字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