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3章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五千字)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3章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五千字)[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常风一直到十七岁都没过县试。



黄元点点头:「回大人。今年刚过的府试。」



常风追问:「府试名次如何?」



黄元的回答更加让常风震惊:「回大人,府试忝列案首。」



案首是府试的第一名!



顺天府是天子脚下,学风冠绝天下。黄元考中顺天府的府试案首,换在某些偏远省份,完全可以考取举人了!



常风夸赞道:「了不得啊!老前辈,你有福啊。」



老瘸子自豪的说:「这孩子从小爱读书,知道上进。不枉我当初从小乞丐堆儿里把他捡回来。」



常风笑道:「元哥儿,我也在备考呢,预备明年春闱。没事的时候你来我府上,咱们切磋下应试文章。」



宋、明将十几岁的少年郎称呼为「哥儿」,表示亲近。



黄元道:「原来是举人前辈。失敬啦。我一定去府上讨教。」



常风选好了纸扎样子,回了府。



翌日清晨,黄元赶着一辆骡车来常府送纸扎。常风去参加御门早朝了,不在家。



仆人帮忙,跟他将纸扎扛进了前院。



前院中,常恬正跟壮壮哄着一条小奶狗玩耍。虎子在一旁耷拉着耳朵趴着。



产房传喜讯,跟虎子配成的那条母犬生了。一窝生了七只。



然后传丧讯,七只奶狗有六只夭折,只活下来一只。



常恬给它取名为「小虎」。



黄元见到常恬,拱手行礼:「小姐。我来送贵府大人订的随丧纸扎。」



仆人提醒黄元:「什么小姐。这是宛平郡主!」



黄元连忙给常恬跪倒磕头:「草民拜见郡主。」



常恬抱着小虎说:「免礼吧。」



黄元起身一抬头,跟常恬对了下眼。



常恬见这小哥哥生得俊秀无比,顿时脸上生出了两朵红云。



哪个少女不怀春?常恬这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春心已经开始萌动。



常恬放下小虎,走到纸扎面



前:「这仙鹤扎的真精致。」



黄元连忙道:「谢郡主夸赞。」



常恬问:「是你的手艺嘛?」



黄元如实回答:「竹架是我爹搭的,我就管刷刷浆糊,蒙纸皮。」



常恬转头望向他。黄元低下了头。



常恬道:「真有趣,手艺真好。你以后来我府上,教我如何?」



堂堂郡主学做纸扎,明显有违礼法。



不过常恬是京城里的团宠,一贯任性。她就算学做棺材恐怕都没人拦着她。



黄元有些踟蹰:「草民正在备考院试。恐怕......」



常恬道:「那我不管。我也不让你天天来。七天来一回,教我一个时辰总行吧?」



「我每月给你五两银子。」



郡主有命,黄元一个草民岂敢不尊?他道:「是,草民遵命。」



少年和少女爱情的种子,自此开始萌发。



弘治五年的除夕如约而至。



除夕当日,北直隶普降大雪。瑞雪兆丰年。弘治帝敬天爱民,似乎老天爷也被这位明君感动,降下了福报。



常府内。



常风领着常恬、壮壮在雪地里打雪仗。虎子和小虎在雪地兴奋的来回乱窜。



刘笑嫣走了过来:「你们干什么?一个郡主,一个从四品武官,加上一个太子未来的伴读郎,在雪地里撒野成何体统......」



不等刘笑嫣说完,「啪」,常恬一个雪球甩在了她的脸上。



刘笑嫣吃了小姑子的亏,也不管四品恭人的身份了,抓起一捧雪加入了战团。



九夫人正在张罗厨娘们拌饺子馅儿呢。听到动静来到了前院。



常风拿起一个大雪球直接扣在了九夫人的头上......



对于常家人来说,弘治五年是团结的一年,是胜利的一年。



常风替弘治帝赶走庸相刘吉,替名臣王恕洗脱了冤屈,在京城之中的权势、威望更胜。



常恬成了弘治帝的义妹,受封宛平郡主。让常家成为了皇亲。



刘笑嫣跟张皇后姐妹情深,继续做着***的闺中密友。



九夫人的女红刺绣、衽席裹套功夫也都见长。



与此同时,大明京内外的许多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度过除夕吉日。



乾清宫内。



弘治帝祭拜完祖先,回到龙案前埋头批阅着奏折。



宽仁与勤政是这位明君的优点。即便除夕也不例外。



相比于张皇后亲手包的饺子,他更关心九边将士过冬的物资是否充足、黄河河南段是否会发生凌汛、广西的平叛战事能否以全胜告终......



坤宁宫恭房。



刘瑾正在仔仔细细的给小太子朱厚照擦拭着尊臀。



朱厚照拉屎擦屁股的时候都不老实,一扭腚,弄了刘瑾一手的粑粑。



刘瑾满脸堆笑:「谢殿下赐老奴黄金。」



伺候好太子,以后有个好前程,是刘瑾的除夕愿望。



司礼监内。



当值的秉笔钱能跟义子钱宁围炉而坐。吃着钱宁刚送来的饺子。



一个叫谷大用的监丞,正在一旁给钱能读着王恕从陕西写来的信。



钱能感慨:「老王八蛋走了几个月。真想他啊!」



城北李东阳府邸。



明年春闱会试的主考官李东阳坐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听着三个儿子跪地背诵文天祥的《正气歌》。



除夕背诵《正气歌》,是李家的家学渊源。



詹事府左春坊。



刚刚担任经筵讲



官的杨廷和,正在整理初五进宫主讲大经筵的内容。家人催了三遍,他才离开公案,回家过年。



给皇帝讲书,是一件前程远大的差事。他丝毫不敢懈怠。



山西臬司衙门。



长得比狗还丑的杨一清,正在提审一名犯人。



他虽只是按察副使,却比臬司正堂更勤于公务。



他认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清理冤狱,还含冤之人一个公道是他的责任。



大同卫。



一个名叫江彬的边镇小将,正站在城楼上虎视眈眈,眺望着北方。



他担心北方胡虏会趁汉家除夕佳节,南下入寇骚扰。



北直隶学政府邸。



刚刚执掌学务的前朝状元郎王华,正在看儿子王守仁的一篇应试文章。



去年王华取了个巧儿,让王守仁回浙江老家参加乡试。王守仁不负父望,高中举人。即将参加明年的春闱。



王华看完文章,嘴上骂儿子:「文字糊涂。」



其实心里乐开了花:祖宗保佑!我儿果然是有大才学之人。今日作的这篇应试八股行文流畅,构思精妙。他来年春闱拔贡不成问题。殿试至少也能位列二甲。



王守仁已经二十一岁了。这两年他的学业大有长进。但他越来越喜欢谈论军事,还很喜欢射箭。



他如今的偶像不是朱熹、二程,而是王恕、马文升。



他曾对小他三岁的好友张璁说过:「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方真丈夫也!」



自「格竹」失败后,他对于程朱理学产生了怀疑。



程朱理学如今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实现心中抱负的晋身之阶罢了。



怡红楼。



徐胖子不喜欢年节祭祖那些乱七八糟的公爵府仪式。干脆躲到了赛棠红的榻上。



赛棠红虽已三十五岁,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正是带劲的时候。



徐胖子把她的榻压得「吱嘎吱嘎」乱颤。



他的两个靴兄弟张鹤龄、张延龄这回没跟他同榻胡闹。



这俩小子正在楼下两个新来的大同婆姨房中忙活呢。



没错。这俩小混蛋外戚,自己老爹的丧期未过,就跑到怡红楼拥香窃玉。



大明六千万人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度过除夕。



午时,皇宫鼓楼敲响了新岁鼓。



钟鼓司的小宦官扯着嗓子高喊:「弘治六年癸丑!瑞雪丰年,大吉!」



时光如水,流水不腐。历史的洪流依旧滚滚向前......



第163章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五千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