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4章 悟道!我心即理!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4章 悟道!我心即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真正的圣人,不仅致力于改变世界,更致力于改变目光所及的脚下。



王守仁来到龙场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建立起与鸡枞寨苗人的友善关系。



他这一路南下四千里,地方文官争相给他送乘仪。全加起来得有两万两。



此时的王守仁是真正的地主老财,有钱人。



这日清晨,王守仁和常风、巴沙边吃着早饭边商议着如何经营小小的龙场驿,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王守仁道:“之前我就听说,贵州苗人被土司和汉官剥削,苗寨都很穷。”



巴沙建议:“不如咱们去一趟修文县城。修文县城是有钱庄的,咱们取一些现银,送给苗人。这样一来,苗人定对咱们感激涕零。”



王守仁摆摆手:“绝对不行!直接给苗人送银子,会助长他们的懒惰和嗜酒!得想法子,让他们通过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县城是一定要去的,只不过不是取银子。而是买耕牛和种子。”



王守仁独守龙场,委派常风和巴沙去了一趟修文县城。



自然,常风、巴沙的这趟进城之旅又要翻山越岭,披荆斩棘。



直到一个月后,他们才赶着十头耕牛,一千斤稻种回到了龙场驿。



三人立即带着耕牛和稻种来到了鸡枞寨。



鸡枞寨的三百苗人热情欢迎!他们直接将三人给抓了。



三人一通打手势,苗人才大体知道这三个汉人没有恶意,是来送礼的。



于是,当着三人的面,苗人把耕牛杀了烤着吃,把稻种蒸煮了准备酿酒。



三人目瞪口呆!本来盘算授人以渔,教苗人耕种的。好家伙,渔具直接被他们吃了。



不过这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开端。至少鸡枞寨的头人明白了龙场驿破房子里住的三个汉人不是敌人,而是来送礼的客人。



烤牛眼被苗人视为珍馐美味。头人给了三人一人一个烤牛眼。



苗人们的目光凝聚在他们三人身上,仿佛他们不吃就是看不起苗人。



为了汉、苗之间的友谊。为了实现自己改变龙场面貌的志向。



王守仁眼一闭,嘴一张,干了奥利给!



常风亦是忍着恶心,大口咀嚼着牛眼。



至于巴沙他是土家人,土家人也是吃牛眼的。干净又卫生,嗯,真香!



与苗人的第一次接触,算失败也算成功。



失败是因为苗人把牛吃了,把种子蒸煮酿酒了。



成功是因为,至少苗人不再拿龙场驿的三个汉人当敌人。不会再有事儿没事儿跑过去放火烧房子。



接下来大致相当于一个后世的博士生放弃城里优渥工作,下乡扶贫的故事。



王守仁先去鸡枞寨住了一个多月。学会了简单的苗语,深入了解了苗人的生活习俗。



接下来,王守仁再次派驿卒常风、巴沙进修文县城,买来了种子、耕牛。



这一回,王守仁几乎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才劝动苗人不要宰牛煮种。



王守仁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后。从没种过地。



但他靠着苦读《齐民要术》,边学习边摸索,跟苗人兄弟一起掌握了种地的技巧。



他们在龙场驿开垦了八百亩的良田,下了稻种、种了果蔬。



收获的季节,鸡枞寨的苗人第一次体会到了辛苦耕种换来大米、果蔬的喜悦。



除了劝苗农耕。文化建设方面王守仁也丝毫没有落下。



他在龙场驿开设了一家书院。教苗人小孩识汉字、说汉话、读书明理。



修文县虽是穷山恶水,却也是有儒生的。



县里的儒生们慕名前来龙场驿,请教王守仁。



龙场书院除了一帮苗人小孩,又多了一帮如饥似渴钻研学问的儒生。



说句后话,一年之后的会试大笔,修文县破天荒的出了一位进士。这其中就有王守仁的功劳。



圣人就是圣人。走到哪里,圣人的光辉总是能够照耀身边的土地。



龙场驿是一块死地。王守仁用了不到一年的功夫,让这里变成了百姓的乐园,学风浓厚的沃土。



不过,暂时王守仁还不能被称之为圣人。



因为他还没参透儒家的至高哲学——理。



理是人间的至高智慧。有些笔力有限的八流作家甚至说不明白啥叫理。



总之,理是一个很厉害的东西。如果能参透它,便可参透世上的一切奥秘。



所谓一旦通理,便知天下万事万物。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么,理在何处?



按照朱子的理论,万物皆有理。你今早拉的那坨屎是有理的,你用的痒痒挠是有理的,你擦屁股用的那张草纸也是有理的。



程子给出了读书人探究理的方法“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则终知天理”。



所谓的“格”可以用眼看,可以用心想,可以用耳听。



十八岁那年,“守仁格竹”。王守仁对着一根竹子坐了数天,也未能参透竹子中蕴含的理。还生了一场大病。



程朱理学主张,追寻“理”最大的障碍则是“欲”,应“存天理,灭人欲”。



自来到龙场后,王守仁便在附近找了个溶洞。取名“玩易窝”。每当夜深人静,他总是独自来到这里,思考参悟至高智慧“理”。



然而,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这日,王守仁和常风、巴沙骑着骡子,在龙场附近考察适合开垦的荒地时,偶然发现附近的龙冈山上有个大溶洞。比“玩易窝”要大上数倍。



于是王守仁决定,将参悟“理”的地点改在了这里。



他将其取名为“阳明小洞天”。他在阳明小洞天内打造了一个石椁,每日躺在棺椁之中悟道寻理。



日子一天天过去,春去夏来,夏去秋来,秋去冬来。



转眼到了正德二年的腊月。



王守仁出得阳明洞,下了龙岗山,回到龙场驿。



常风笑着问王守仁:“参悟了嘛?”



王守仁摇了摇头:“还是没有。”



常风道:“不必心急。一旦参悟,伱就是亚圣。亚圣哪有那么好当的。”



就在此时,一人一马出现在了龙岗驿的门前。



马上之人,乃是常风的义子,尤敬武!



常风惊讶:“敬武,你怎么来了?”



尤敬武道:“义父,李首辅有一封要紧的信要带给你。旁人当信使他不放心。”



如今尤敬武在锦衣卫中当得佥事职位。



实打实的讲,刘瑾待他不错。又是加散阶,又是赏宅邸的。



但尤敬武却时刻牢记着,他只有一个上司,那就是义父常风。



常风问:“哦?快把李先生的信给我!”



第324章 悟道!我心即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