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七章 过期胶卷成就的新闻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过期胶卷成就的新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浦江日报怎么了?”



江爸没告诉过厂长,老大已经坐上了副总编的位置。



“你真该好好看看。”



江家常年订报纸,但都是下班回去后再看。



这一会,江向南感觉不对,一路小跑出去买报纸,谁知道一份都没剩。



他又赶紧去给老大打电话,才知道《浦江日报》上帮着“喇叭裤”说了不少好话。



扣上话筒后,江向南还有些恍惚。



回车间的一路,仍有些飘。



说实话,他是怕又给了工人希望后,再无情的击碎。



等走进四车间后,江向南的轴劲又上来了:



“今天晚饭后,照旧在我家集合,多的咱们也不想了,努努力把现在的700条裤子卖了。”



女工们想了想也纷纷点头。



“主任说的没错,好歹是700块钱呢!”



“对,眼看就要过年了,我早想给自己添件大衣了。”



“行,”江向南振臂一挥:



“就这么定了,只要能卖掉剩下的700条裤子,就是胜利。”



……



南京西路651号,坐落着一栋浦江电视台彩电大楼。



这座1974年落成的大楼,在当时的浦江算是排的上号的了。



无论是外面冲天的信号发射塔,还是里面的控制中心、演播大厅……



在全国都是头一份。



硬件好的没话说,但播出内容也……没什么话说。



自今早踏入电视台后,江山同志就一直没挪过窝。



傍晚时分,他和浦江装潢公司的黄华,在古台长的带领下,向单位的食堂走去。



浦江电视台食堂的伙食,也好的没话说。



但黄华悄悄告诉江山,浦江广播电台的伙食才叫绝。



土豆炒肉片、西红柿炒蛋、家常豆腐……



古台长给他们二位,备下了四菜一汤,招待外宾的标准。



这一会,江山同志真的饿了,每道菜都吃的很香。



“后天就要去燕京送片了,”



古台长看着江山的吃相:“小江同志就一点不紧张?”



“我该紧张吗?”江山茫然道:“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规矩?”



对于当下这个年代,江山表示一定要尊重当下。



“倒也没什么规矩,只是让我想起了20年前,第一次进京送片的情景。”



此时,古台长已经陷入了回忆。



对面的黄华,拿出一方手帕,慢慢的擦了擦手。



相处的时日虽然不多,但江山就没见他快过。



总是慢慢悠悠、不急不忙。



但一旦上手工作,再棘手的问题,他都能给处理的妥妥贴贴。



如果说,黄华一直想挖江山去浦江装潢的话,那古台长就一直想把黄华留在电视台。



这样的人用着多顺手,脾气好,技术高,关键从不会多问一句。



“1958年4月,浦江电视台建组筹建时,只因为学过些录制器材,就把我从广播电台抽调了过来。”



古台长的话如悠悠岁月,江山和黄华边吃边听。



“10月1日是电视台决定试播的日子。”



江山:“当年的10月1日?”



古台长:“对,58年的国庆节。”



黄华:“太仓促了,”



毕竟是个从零开始的行业。



“这算什么仓促的,”



古台长笑道:“不过就是准备两首歌,再向八/一厂要一部电影。”



黄华点点头:“现在的电视内容,也没比当年多多少。”



“但国庆节的前一天,上面忽然通知我们播放一些国庆节当天的盛况。”



江山同志觉得可以理解,正好赶上了好日子,电视台采访一下也合情合理。



“要知道这是一家刚刚起步的电视台,一没摄影机,二没胶片。”



黄华惊道:“什么?”



江山:“什么都没有还办什么……电视台?”



“我当时和你一个想法,”古厂长苦笑道:



“但是,这可是正攵治任务,全组人当时都急坏了。”



“到处打听,终于在八/一厂找到了一卷过期8年的16毫米胶片,稍稍试了一下,竟勉强可用。”



“可从八/一厂借来的摄影机,却怎么也不能投入工作。”



“没办法,我带着当时电视台的记者李涛,连夜找遍了浦江大大小小的旧货商店。”



“终于给我们淘到了一部八成新的摄影机”



第四十七章 过期胶卷成就的新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