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42章魏亡   季汉大司马[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2章魏亡[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再用力一拔,曹叡选择识趣松开了嘴,让刘禅将象征天命的玉取出。



面缚衔璧者,面缚己身,乃示自己无害;口含玉璧,是为降国请罪。



玉者,为祭天之器物,今被刘禅取走,代表国家灭亡或天命转移。



终于能开口说话的曹叡,忍住眼间泪水,哽咽说道:“罪人刘叡,奉上冀、并、幽三州二十余郡,在册百姓百万,甲士六万,官吏四万人。余者详情尽在案牍、公文之中,请天子受降。”



“罪臣陈群、孙资……,参见陛下!”众人怀着复杂的心情,说道。



刘禅双手虚扶,安抚众人说道:“过往之事不计,诸君侍奉新朝,日后当尽心尽意尔!”



“多谢陛下!”



刘禅简单安抚了下,示意魏廷众人将案牍、公文交于汉官。并让人带走曹叡与其家眷直接带走,直接护送到关中居住。



刘叡、毛氏、孙璎哭哭啼啼走后,刘禅望着在场的新汉官们,问道:“今曹真、曹洪二人握有重兵,不知何人愿为朕效力,携美阳公诏令出使二将,令二人率兵出降,速至邺城赴命。”



“陛下,臣与曹洪有久,愿为陛下出使。”



“臣与曹真关系亲昵,愿为陛下出使。”



听有立功的机会,不少魏官为了能得到诸葛亮的欣赏,当即表示愿为大汉说服二人来降。



“相父?”



刘禅未因受降曹魏而自信心爆棚,而是将选择权交于诸葛亮,让其负责处理北伐之事。



诸葛亮打量出列的官吏,说道:“陛下,容亮考选贤士。”



“善!”



又聊了半响,在降臣的带路下,刘禅与诸葛亮乘车驾入邺城。



车驾上,刘禅问道:“相父,今令曹洪、曹真二人归降,将以何为条件?”



诸葛亮轻抚羽扇,说道:“禀陛下,曹真、曹洪性情刚烈,如若辱之,则会逼二人反叛,此将不利我国。曹真本为秦姓,后被曹操所收养,今可令曹真改为原姓。”



“曹洪可暂不改其姓,竭力安抚之。更待二曹入邺城拜见陛下,则发曹操、曹丕父子陵墓,收头骨藏于府库,以暗观二人反应。”



闻言,刘禅顿时明白,笑道:“相父欲假意安抚二曹,待二曹离开大军,则轻易可擒杀尔!”



“陛下英明!”诸葛亮持扇拱手,说道。



诸葛亮明显是在钓鱼执法,先故意安抚二曹,忽悠二曹离开大军。一旦二曹离开大军,再用挖曹操父子的陵墓为导火索,逼反二曹。



二曹若是反叛了,派几名士卒擒杀,轻松可以解决。二人帐下兵马,因有陆逊、霍范二军管控,根本乱不了河北大局。



当然了,若是二曹不反,诸葛亮或许会留条性命。毕竟诸葛亮相对讲政治原则,凡是归降之人,诸葛亮都不会搞事后诛杀。曹魏灭亡之后,在中原树立起公信力,才是大汉目前的首要工作,



随着车驾穿过城门通道,诸葛亮想起一件事,说道:“陛下,相国已在长安以南,择龙首为建新都之所。故关中当下百废待兴,水利、漕运、建都皆需人手,而关中人口不丰,宜迁关东大族入关。”



说着,诸葛亮压低声音,说道:“可将谯郡夏侯氏、桓氏,颍川荀氏、郭氏、陈氏,河内司马氏等高官士族尽数西迁,以免留在关东为祸。”



将关东大族西迁的创始人为嬴政,嬴政为了不让六国余孽在关东作乱,特意将六国贵族西迁。



刘邦在建立西汉之后,为了充实人口,以及继续减少六国后裔在关东施加影响力,效仿嬴政迁民关中。



为了能长期迁民,西汉甚至弄出陵邑制度。



陵邑制不单单是弱关东大族的工具,更是西汉早期防备匈奴的军事据点。



长安城在渭南,而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大多在渭北,沿着郑国渠一字排开。在匈奴入侵关中时,在渭北的陵邑将会是前线据点。



刘禅沉吟少许,说道:“既为充实关中人口,振兴左冯翊生产,不妨恢复陵邑制。先帝惠陵在武汉,距长安甚远,可迁先帝陵墓至渭北。”



“嗯!”



诸葛亮微微颔首,赞同说道:“今关中疲弊,陵邑制为强本弱枝之策,不可不复旧制!”



第742章魏亡[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