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84章 我叫吴明,口天吴,日月明   我在综武当神捕[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84章 我叫吴明,口天吴,日月明[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投降也是讲求技巧的。



有的干脆利落跪地投降,有的需要演戏表明“迫于无奈”,东瀛天皇属于后一种情况,排演了诸多大戏。



唐顺之猜到东瀛天皇的想法,默契的陪他演戏,让朱橚劝他投降。



至于接下来的事情,当然是交给真正的使者处理,朱橚和朱檀,是高高在上的吉祥物,真正的主事者,是最后到来的使者,礼部尚书老李探花。



老李探花是拿着圣旨,拥有便宜行事权力,代表皇帝的真正使者。



具体过程就是:



老李探花根据东瀛的情况,拟定出各种计划,如何封赏投降的大名,如何分化东瀛各地世家大族,哪些家族是儆猴的鸡,哪些家族是千金市骨。



拟定完毕后,交给朱橚、朱檀。



两位皇子盖章。



旨意分发下去。



最先投降的柳生家族,在某些层面给与优待,比如赐予封地、宝刀。



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势力颇为庞大的枭雄,从内部进行分化,类似于汉朝的推恩令,封赏他们的亲信。



权势方面,明升暗降,让两人处在争斗的状态,维持特殊平衡,这是老李探花擅长的事,做的如鱼得水。



最重要的还有一件任务。



朱元璋发动这场战争,目的绝不仅仅只是银矿,而是一石三鸟。



从中原出发到达东瀛,由于大海的天然阻隔,非常消耗时间,很容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养虎为患。



如果从高句丽出发呢?



距离是不是近多了?



反过来想,如果从东瀛进兵,可以两面夹击高句丽,然后以此为跳板对满清实行大包围,彻底扫平北疆。



沈炼原本对此无甚感觉,甚至觉得派出老李探花,略微有些过度,但看到随行而来的副使者,兵部侍郎原少卿的各种动作,才知老朱高瞻远瞩。



这些事情,和沈炼没什么关系。



说句不好听的,若非此次出征的目标是东瀛,沈炼很可能称病告假,在家里养精蓄锐,等待八月的历练。



如今东瀛之地的事情,属于沈炼的部分已经结束,如何治理东瀛,如何以此为跳板进攻高句丽、满清,莫说沈炼这个外人,朱橚朱檀也不在乎。



朱橚除了盖章,就是研究植物。



朱檀除了盖章,就是钻研古籍。



虽说蜃楼被李白开走,但徐福留下的竹简还在,点灯熬油的研究,王怜花博学多才,自然有极高的求知欲,留下来翻译竹简,解开先秦的隐秘。



沈浪想回中原看看。



一方面回家祭祖,另一方面则是当初和白飞飞的事,总该有个交代。



在东瀛武士的欢送声中,沈炼等人乘船离开,相比于唐顺之,沈炼在东瀛的名声更大,相当于武林神话。



既是无数东瀛武士的噩梦,吓得他们失去拔刀的勇气,同时也是无数少年天才追赶的目标,期盼五年之后,能够击败沈炼精心培养的弟子。



……



船头。



风四娘好奇的询问:“夫君,东瀛皇室三大高手,宫城玄武被你击败,另外两个呢,他们为何没有出手?”



左诗对此也是颇为好奇。



东瀛对武者非常崇拜,这份崇拜远远高于中原,武士地位非常高。



前期有诸多龙争虎斗,让风四娘见识到东瀛武士的风范,尤其是他们决死一击孤注一掷的狠辣决绝,以及对于死亡的淡漠,着实让人终身难忘。



自从沈炼击败宫本武藏,东瀛武士不仅没来复仇,反而主动退避。



东瀛皇室培养的高手,除了宫城玄武之外,纷纷避而不战,这些人的勇气去哪儿了?他们的满腔血勇呢?



那个专心武道的皇室天才呢?



那个神秘莫测的皇室供奉呢?



难道他们全都怂了?



怎么怂的这么快?



沈炼伸了个长长的懒腰,活动自己略有僵硬的筋骨,拉了拉筋脉,用最淡然的语气,说出最装叉的词汇。



“因为他们不想死!”



“夫君知道他们都是谁?”



“当然知道,皇室天才,是那个神秘的白衣人,此人虽然不怕死,但自知武功远远不如,挑战是在送死。



他需要更多磨炼,等到他觉得自身武道有成,肯定会来中原挑战。



我希望那个时候,我的徒弟已经成长完全,可以接下他的武士刀。



皇室供奉,就是东瀛国王,此人韬光养晦数十年,平衡东瀛局势,如果不是大明到来,或许能做出成就。



可惜,他没这个机会了!



他所有的骄傲,都在于权势,大军兵临城下之时,权势消失无踪,他的武功随之而去,没了武功,自然会失去出手的勇气,只想着该如何保命。



咱们刚刚登陆东瀛时,如果东瀛国王御驾亲征,两军阵前与我决战,我最多有八成胜算,肯定会受伤。”



风四娘闻言翻了个白眼。



你说的是人话么?



两个绝世高手,一个自知武功远远不如你,只能与你徒弟争锋,另一个更加无语,说出的话半点不挨着!



皇帝御驾亲征不算稀奇,但哪有皇帝亲自上战场参与斗将的?



文武群臣是干什么吃的?



武道供奉都是吃白食的么?



中原如果发生这种事,文武群臣会觉得奇耻大辱,那些武道供奉绝大多数没脸留下来,太特么丢人了啊!



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全都亲自统兵冲锋,李世民三千冲十万,赵匡胤号称一对拳头一条杆棒打天下,朱元璋冲锋起来,常遇春都会惊恐。



但是,那时他们不是皇帝,那是他们打天下的阶段,某些战役,需要身先士卒提升士气,这是必须做的。



即便如此,也是统兵冲锋,是带着一群人冲阵,不是和别人单挑。



面对斗将应该怎么做?



李世民派出秦琼: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



意思就是,如果有高手挑衅,李世民就让秦琼出手,秦琼单枪匹马,当着千军万马的面,斩杀敌军高手。



朱元璋麾下做这种任务的,前期是常遇春,后期是常茂,武林高手交给虚若无、郭不敬,乃至于言静庵。



就算是西楚霸王项羽,古往今来最勇猛的“霸王”,也是冲锋陷阵,而不是找人单挑,就算是单挑,那也是想和刘邦单对单,不是和武夫单挑。



想象一下那种画面。



东瀛天皇御驾亲征,带领东瀛数万武士排兵布阵,两军阵前,和沈炼单对单生死相搏,军队还有士气么?



这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场景。



第584章 我叫吴明,口天吴,日月明[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