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二章 报纸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报纸[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报纸采用的连史纸在当时就叫竹下纸,也称为竹纸,成本确实比较高。不过报纸本身受众就不是码头苦力,而是那些有闲心去茶馆喝茶的人。



这些人俗称宋代的小康家庭,不是特别富裕,但家庭年收入在百贯以上者。也只有这些人识字,并且喜欢看诗词、,热衷于时局新闻,在市井里与别人聊天扯淡。



报纸的出现显然会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并且这部分人与底层打交道最多,他们是整个汴梁的大多数群体,往往接受到了新知识,很容易通过他们传播给底层民众,从而进行舆论、政治、军事方面引导。



所以在古代报纸没有出现,主要就是受众有限,成本较高。赵骏这前期投入基本就上万贯了,如果报纸不能一炮而红,在汴梁普及开来,以这每张接近10文的成本,怕是得亏死。



两个人说着就已经到了后院。



后院正忙碌着。



目前正在排版,工人们把大小不同的活字进行排列,打算印成宽约两尺(63CM),长约三尺(95CM)的四开大字报。



赵骏过来看了一眼,第一版本的报纸就是他自己设计。



封面自然是最近汴梁最大的新闻——开封府和皇城司对黑恶势力重拳出击。



昨天他就派人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发了过来,今天已经排版,里面除了关于无忧洞、鬼樊楼以外,还有官府最新捣毁的其余黑社会团体新闻。



内容是介绍这些人怎么祸害百姓的,里面很多活生生的例子,然后就是鼓励百姓举报之类。



背面分为四个板块,有诗词区,花边新闻区,还有广告区以及区,只是广告区和区目前是空白,上面写的是诚招广告商以及欢迎投稿之类。



本身报纸这个东西需要时效性,但每天哪那么多新闻?



所以赵骏打算目前先开一期,看看市场效果,随后再邀请一些像欧阳修、范仲淹这样的人在报纸上撰写文章,先暂定七天一期,另外六天收集新闻,广而告之。



“嗯,做得不错。”



赵骏看到排版效果挺好,满意地点点头道:“等第一版本印出来,先送过来让我看看,等确定,没有地方要修改,就正式刊印。”



孟承起笑道:“虽说这印刷坊已经不是我的了,但冲着这诗词,我保证给赵公子办得漂亮。”



“东家做事我放心。”



赵骏也笑了起来。



孟承起就开玩笑道:“现在我不是东家了,公子是东家,对了,公子住在哪里,我估摸着明天第一版就能印出来,到时候我给公子送过去。”



“就送到皇城司吧。”



赵骏随口道。



“皇城司?”



孟承起以为自己听错了,诧异道:“是东华门的皇城司吗?”



现在皇城司已经在城北和城南开了两家分店,一个北镇抚司一个南镇抚司,所以他才这么问。



赵骏点点头道:“是的。”



“额”



孟承起就有点慌了,哆哆嗦嗦道:“这东华门是皇宫大门,我一个平民百姓,怎么进得去?”



“没事,到时候你就说是我让送过来的就行。”



赵骏笑道:“对了孟东家,上次跟你说的事情考虑得怎么样了?我今天跟李相见了一面,他身体不太好,我让他回家休养一段时间,不用上值,到时候你直接去李相府邸找他聊聊,就说是我说的。”



孟承起就更慌了,不自觉低下了头,试探性问道:“不知道赵公子.到底是做什么的?”



“哦。”



赵骏想了想道:“上次只是告诉伱我叫赵汉龙,倒是忘了跟你说,我叫赵骏,字汉龙,目前是政制院知院兼皇城司知司。”



孟承起:“.”



“好了。”



赵骏见印刷坊做得不错,就拍了拍孟承起肩膀道:“下午我还有点事,印刷坊的事情就麻烦给你了。”



孟承起勉强挤出个笑容,态度分明恭敬起来,低眉顺目道:“是是。”



“那我就先走了。”



赵骏转过头离开,只留下孟承起在院中呆立。



这位大佬。



真的没有骗他。



说打算改革粮食制度,就要改革啊。



下午有点事,8点多才回来。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二章 报纸[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