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三十一章 盗匪遍地,该打扫卫生了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一章 盗匪遍地,该打扫卫生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好了,起来吧,我有这么可怕吗?我又没有怪罪你们。”



赵骏无奈说道。



“谢知院,谢知院。”



听到赵骏没有怪罪的意思,汲县县令这才边擦汗,边从地上站起来。



只是腿还是有些发软。



要说他也是同进士出身,怎么样也是读书人。



宋朝不兴跪拜礼,没道理下跪。



可架不住县令怕死啊。



早听说知院心眼小,得罪他的人往往死路一条。



即便进士出身的文官也不是护身符,死在他手里的贪官污吏不知道多少,其中甚至还有宰相级别的大员。



他一个同进士出身的县令,在百姓眼里是天大的官,在知院眼里跟芝麻绿豆没区别。



所以汲县县令当时就慌了,生怕赵骏动怒,当场下令给他宰咯。



好在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赵骏居然没有生气,语气反而很随和,这让包括汲县县令在内的诸多官员们倒是松了一口气。



“先把人带回去好好审审,大郎。”



“在。”



江大郎走过来。



“你派些人跟着一起审,查查背后还有没有人,除恶必须务尽。”



“是。”



“你们跟我去县衙吧。”



赵骏看向汲县大小官员道:“这件事情只要没查出来跟你们有关,背后没有你们指使,我就不会怪伱们,不过地方上的事情,还是要多多上心,即便不能完全解决,也要多多调查。”



“是是。”



众人如鹌鹑般应着。



直到此时赵骏才下船,环顾四周。



汲县后世是大平原,但在宋朝时期,黄河流经此地,形成了不少支流。



在这些支流岸边,芦苇丛生,栖息着许多村庄。



村庄靠河而生,附近有丘陵、小山坡、树林、田园以及大大小小的河溪,能耕作,能捕鱼,填饱肚子不难,想发大财却不容易。



想来这些黄河水匪,就源于当地一些不安分守己,眼馋过路商旅资产丰厚的不法之徒。



一行人抵达了县衙。



赵骏只是召见了当地皇城司指挥使,让他把当地的情况汇报一下,随后也没有见其余地方官员,而是在县衙里等着。



众人齐聚于衙门后院,围坐在石桌上,正是饭点,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说着。



“这次刚刚进河北,就有很大收获啊。”



赵骏扒拉了几个饭,觉得没什么胃口,放下碗筷感叹道:“我们居于安定太久,常以为只要让百姓吃饱饭,生活无忧,就是王道。却忘了还要关注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前各地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上报,但我却没有重视,这是我的失职啊。”



杨告忙道:“知院扫黑除恶,已经让地方治安大好。这些盗匪不像那些黑恶份子,打砸抢烧,容易辨别。他们藏于民间,隐于乡野,平日里是百姓,劫掠时候才是盗匪,极难发觉,又怎么能怪罪到知院头上去呢?”



“是啊,正如知院不好怪罪地方官吏一样,这件事的责任不怪任何人,只是我们没办法分辨出谁是百姓,谁是盗匪。”



王安石也说道:“他们杀人越货之后就跑了,死无对证不说,甚至连个可疑的犯人都找不到,这次也就是这些人撞在了知院手里,若是普通商人,一没有能力反抗,二地方官府又不能及时赶来,总归是无可奈何之事。”



“怪就怪在那些盗匪,无关旁人的事情。”



“不错。”



“确实是这个道理。”



众人七嘴八舌。



倒不是给赵骏开脱,而是本来就是如此。



赵骏又何尝不明白这一点。



他点点头道:“嗯,不过以前我没有重视也不假,这次遇见了也是个大收获,到时候一定要拟定一个方案,清剿天下的盗匪。即便不能彻底铲除,也得打击一下他们的嚣张气焰,不然官道渡口,光天化日之下这么来,实在是岂有此理。”



后世八九十年代虽然有这样的现象,但往往是深山老林居多,特别是南方山高林密,极易躲藏。



其中国道公路是这些人常去的地方。



稍微文明一点的就设卡要过路费,不文明一点的就直接拿着凶器上车抢了。



北方则比较少见。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躲藏之处非常少,一旦被警察追捕,很难脱身。



如今赵骏可是在北方的华北平原上,光天化日之下在人来人往非常繁华的官道渡口抢劫,可见古代盗匪有多猖獗。



赵骏知道想杜绝不可能,除非大宋的科技发展到全国都是摄像头。



但减少这样的频率。



而且保证主要道路的安全还是应该能够做到。



比如加大基层治安开支,在主要官道上设立衙役部门,配枪值班,让各县在自己辖区主要道路上安排巡逻队伍。



这在后世很难,因为我们国家的道路已经修得四通八达,随便一个县就有不知道多少条乡道、县道、国道、高速公路,几乎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但在古代就容易许多。



因为古代道路没那么多,往往一个县只有一两条官道,最多不超过四五条,组织个巡逻队伍,甚至雇佣当地农闲时的农夫保障官道安全还是没问题。



只是这基本也就只能保证北方平原,南方的话,就实在没办法。



“知院,问清楚了。”



赵骏脑子里正想着,外面江大郎进来了,向他汇报道:“果然有内鬼。”



“哦?”



赵骏问道:“是地方官吏,还是客船有问题?”



“是客船。”



“船老大?”



“不是,是船老大手下的伙计。”



江大郎道:“在我们上船搬运货物的时候,就给水匪送了消息。”



“嗯,意料之中的事情。”



赵骏点点头。



在黄河长江这种地方搞摆渡客运,属于运输行业。



虽说有句俗语叫“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里面的船就是指这种摆渡船杀人越货的事情。



但那一般是指普通小摆渡船,到了长江黄河这种,船只一多,就属于大船队。



比如赵骏这次雇佣的船老大,足足两艘大客船,数百号人加上那么多车马货物,一次性就得给数百贯钱。



若是遇到那种豪横的大商人,货物非常多,过一次河能赚上千,乃至数千贯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正常情况下,为了这一锤子买卖,稍微有点脑子的船老大都不会冒着买卖砸掉的风险杀鸡取卵,选择与盗匪合作。



不过伙计就不一样了,反正不是他的买卖,遇到个肥羊,就能捞上比干半辈子伙计赚的还多。



“那盗匪审问得怎么样了?”



赵骏又问道:“他们那边是什么情况?”



“是大河一条支流细水河岸的两个村子,村子里的人自古就打渔摆渡为生,但也时常杀人越货,久而久之,他们联合在一起,专门做这种买卖。”



江大郎说道:“而且他们很聪明,从不挑小客和散客,往往盯着那些大船豪商,赚够了就收手,藏个数年乃至十余年,钱花完了或者风声过去才会重新干老本行。”



“根据当地县衙调查和审问,发现他们最近一次干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



他继续说道:“四年前有一批丝绸客商在汲县渡河时不知所踪,家属找到汲县,县衙也调查过,很多人都说看到他们登船,船却没有到对岸,于是以为他们是遇到风浪船沉了江底,家属也只能自认倒霉,没想到却是这群人所为。”



“看来是我们上船时的车马引起了他们的觊觎啊。”



赵骏感慨了一句。



随后又问:“他们的家人和亲属有没有参与?”



“尚未调查。”



江大郎道:“不过他们的动静那么大,想来即便没有亲自参与,至少也是知情。”



赵骏眼中闪过一丝寒芒道:“两个村子,数百人。即便不是盗匪也知情,真是触目惊心,吩咐县衙,再让黄三郎带一百人一起行动,全抓起来。”



“是!”



江大郎点点头,随后出去。



赵骏眼睛眯起来。



全村一起犯罪,虽然知道古代这样的事情不算少见,但还是令人震惊啊。



这大宋天下,如今也就只有各地县城扫黑除恶工作还算可以。



可这乡野山林当中,还不知道藏着多少污垢。



想要打扫干净。



任重而道远呀。



或许。



也该打扫打扫家里的卫生了。



(本章完)



第四百三十一章 盗匪遍地,该打扫卫生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