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134章:台谏与中书之争,为赵祯背锅的陈执中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134章:台谏与中书之争,为赵祯背锅的陈执中[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樊楼,包间内。



苏良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道:“官家,臣有主意了,就一个字,拖!”



“拖?”赵祯不解其意。



“官家,如今已是七月底,皇后应该在十月初临产,可对?”



赵祯点了点头。



曹皇后乃是在二月二日晚上查出身孕。



当时已怀孕两个月,按照周期是在十月初临产。



“官家可先令中书拟诏,任命张……张通判为宣徽南院使,判河南府,而后不出意外的话,台谏、包学士、欧阳学士必然会反对,臣也会反对。这时,官家可令中书留此诏而不发,但也不撤回。”



“先拖着,臣恳请官家,无论台谏、包学士、欧阳学士如何反对,官家都莫要动怒,可让中书顶着,只需拖着,拖到皇后临产!若有必要,可多交待陈相几句。”



“若皇后生下男丁,此诏可撤,毕竟官家如此宠幸张美人,对皇后而言确实有所不公。”



“若皇后生下女儿,那皇子的重任依旧担在张美人和苗昭仪身上,而那时张美人身孕已五个月,正值关键时期。”



“官家若强势一些,称是为稳张美人心绪而擢升其伯父,臣等应该不敢相激,大概率会让官家下发此诏。”



“至于过程中的具体细节与意外,臣只能尽可能在其中周旋了,是否能成功,臣实在不能保证。”



赵祯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



他也不想因后宫之事而使得自己与朝堂官员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苏良想了想,又说道:“官家,臣只能做到这里了,以张尧佐之才,实在不能再往上走了,他若回京入职,臣定当第一个反对。”



这是苏良的底限。



外戚掌权,百害而无一利。



张尧佐若回京任要职,那将是对当下政事的最大迫害。



“朕明白了!”



苏良长呼一口气,心中喃喃道:人无完人,张美人误朝政,但又是官家心头之爱,做臣子的,只能迁就迁就了!



……



翌日。



赵祯先是令内侍省为张美人和苗昭仪送去了许多礼物。



苗昭仪之母乃是赵祯乳母,父亲早逝,对外没有亲人,便收下了礼物。



但张美人则依照赵祯所言,演起了戏。



其婉拒了赵祯的礼物,称其伯父在南方多病,恳请北调。



而后,赵祯才令中书拟旨,称张美人贤良淑德,不要厚赏,故封赐张美人的伯父为宣徽南院使,判河南府。



中书三相公都觉得此举理所应当。



后宫立功,外戚受益,乃是历来不成文的规矩。



宣徽南院使是个虚衔,张尧佐也影响不了朝堂,故而都没有出言反对。



但此消息一出。



欧阳修、包拯、台谏官们都纷纷上书,表示反对。



众人反对的原因都一样。



对外戚,要防微杜渐。



张美人已数次在官家面前吹耳边风,令张尧佐走后门擢升。



张尧佐无才无德,心胸狭窄,若张美人真生下龙种,张尧佐必定入两府。



到那时,若张美人之子成了太子,将更难钳制住张家之势。



为防外戚专权,大家才出言反对。



赵祯将众官员的反对奏疏皆留中不发。



统统冷处理。



而首相陈执中依据赵祯的旨意,也并未将此诏书正式下发,而是停诏不发。



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次了,乃是赵祯和中书的常用套路。



待反对者不再群情激愤,诏书便会再次下发。



得知停诏不发后,欧阳修和包拯便不再发言了。



二人深知赵祯的性格,且当下张尧佐依旧是地方官,便没有再上书。



第0134章:台谏与中书之争,为赵祯背锅的陈执中[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