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七九章 我很难搞哦,版本又更新咯   苟道不死[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九章 我很难搞哦,版本又更新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阚越将两枚玉简递到孟周面前。



孟周神识扫入其中,心中便已了然。



其中一枚玉简,记录了大量三川塬之外的各种信息。



而另一枚玉简,则记录了发生在三川塬之内的各种信息。



任何一枚玉简中承载的信息量,其繁琐庞杂,都超越了孟周此前阅读过的那数百本轶闻笔记。



孟周已经忍不住想要享受一顿“盛宴”了。



不过,阚越难得过来一次,孟周一边请茶的同时,一边询问三阶大阵的布设情况。



自从当日阚越领着青玄宗的一些专业人士来他这灵田中转悠了一圈,在地下埋入了五件异物作为阵法节点,之后就一直清闲安静,再没人上门打扰。



而除了埋入异物,异物与地脉灵气相合之时灵田区域的灵气发生了一些转变之外,也再没有更大的动静,一切都仿佛停滞了一般。



实际上,大阵的布设工作,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而随着阚越将今年以来跟随青玄宗专业团队的所有见闻分享出来以后,孟周结合自家灵田,以及通过月镜对周边其他灵田以及未开荒之地的观察,再加上他在阵道之上的造诣,也清楚的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虽然翠玉湖的升级和三川塬的升级都是由青玄宗主导完成的,但两处灵脉的升级,用的却并不是同一套方案。



——不只是因地制宜的细节改动,而是核心思路就完全不同。



对翠玉湖的灵脉升级,经孟周的提炼,其核心思路是“提炼”。



翠玉湖的广袤水域中,蕴藏着充沛的灵气,将这些灵气进行充分的激发,并加以提炼,便足以在翠玉湖造就一片可持续的三阶灵地。



而三川塬的灵脉升级,青玄宗给出的核心思路是“引导”。



因为先天条件,三川塬在藏蓄灵气方面,即便已经经历了多次成长,都远不能与翠玉湖相比。



若将拥有广袤水域的翠玉湖当成先天就能藏蓄大量灵气的“洼地”,那三川塬就是一片“平地”。



但神奇的地方在于,随着三川会这几年有意的引导,以一座座灵田为节点,人为制造了一个遍布整个三川塬的灵田脉络。



这些灵田脉络的出现,加速了灵气在整个灵田脉络之中的流动。



而另一方面,这些灵气在灵田脉络中的流动,又促进了灵田脉络的更进一步完善。



两者是个彼此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就像是原本一片“平地”的三川塬,出现了密布纵横的浅沟,原本散漫于各处的灵气,如同流水一般,开始有规律的沿着这些浅沟流动。



这些浅沟也在这过程中,不断的被拓宽、被加深。



青玄宗的方案就是因势利导,将这些“沟壑”固定、并进一步加深成为永久性的“河床”,以这样的方法,完成三川塬的灵脉升级。



且在促使三川塬灵脉升级成三阶灵地的同时,对三川塬本身的灵脉特点也没有抑制妨碍,反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



当然,这两种方案,不能说孰优孰劣,对两处灵脉来说,都是最合适的方法。



通过对这两次灵脉升级的分析和思考,孟周也不得不对青玄宗在阵道领域表现出来的实力表示叹服。



而在更仔细的分析对比之后,孟周还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青玄宗用在翠玉湖的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效率快,一旦方案确定,且有充足的资源跟进,用不了太久时间,就能完成三阶大阵的布设,让灵脉成功升级。



事实也确实如此。



据孟周所知,升级翠玉湖灵脉,从正式开始到灵脉升级完成,总共没用到两个月时间。



与之相比,三川塬的灵脉升级,耗时就要长久许多。



既然要因势利导,那自然就要与三川塬本身的灵脉特点打配合,不能用强。



按照青玄宗给出的时间表,整个升级过程,需要一整年的时间。



从今年初开始,到明年初结束。



前者快,后者慢。



但前者消耗的资源更多,而后者消耗的资源更少。



而这些特点,居然恰好和青玄宗彼时的需求暗合。



改造翠玉湖灵脉的时候,青玄宗要的是立刻出成果,快刀斩乱麻,且要借机对青玄域内纷杂的势力进行“粗暴”的梳理,“大出血”就是一个考题。



就像是拿着一把刀站在旁边,眼神凶恶的扫视众人。



更别说,这刀上还滴着曾经被誉为翠玉湖第一势力满族的鲜血。



跟,还是不跟?



而这一次,青玄宗却给出了一个偏缓慢温和的节奏,已经表明只出技术不出资源的情况下,还给出了一个尽可能节省资源的办法。



这个形象,相比于升级翠玉湖之时的凶相毕露,简直就是个妥帖温良的大哥哥啊!



这是巧合吗?



琢磨出这一层的孟周,自然感觉有趣。



……



送走阚越之后,孟周暂时停止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开始研究起阚越送来的两枚玉简。



第一枚玉简中,记录的都是三川塬以外的各种信息。



青玄域以外的各种外域信息又被单独归为一类。



青玄域以内的信息,则以每处灵脉为纲——所有的一阶灵脉,以及二阶灵脉。



海量信息,就被归纳在这些灵脉之下。



有关各处一阶灵脉的信息,都不是很多。



少的三五条,多的也就几十条。



在这里,孟周再一次看到了有关暖云谷的消息,信息数量在所有一阶灵脉中都位居前列,足有近百条之多。



这是因为,暖云谷因为其特殊的环境,被职业者协会当成了一阶炼丹师、一阶炼器师的培育基地。



而因为三川会与职业者协会的关系,潘会长、阚越等人自然可以很轻松的获得更多与职业者协会有关的非机密信息。



孟周发现,短短数年过去,曾经在暖云谷中盘踞了数十年的“巨擘”们,早已在时代的大潮中风流云散。



如百器堂、真符馆这些势力,其精华直接被职业者协会汲取一空,剩下的那些“残渣”,根本不足以支撑局面,很自然的就崩散了。



有的势力,如百艺堂,则是在与那些大量涌入的外来修士的角逐中被不断撕扯、不断消磨、最终分崩离析。



因为现在遍及整个青玄域的大势就是“开发”。



下面,是越来越多凡俗之人涌入修行界,成为修行新人,他们贪婪的渴望着一切。



身周,是大量练气中期、练气后期修士以远超以往的速度提升修为,而随着修为提升,他们对资源、对地位,对一切,都将拥有更多的诉求。



上面,是随着青玄宗持续放出筑基丹,凡是修为达到练气九层的人都有机会去试一试曾经根本不敢奢望的机会,大量高层自己都想扔下“包袱”,去追求更大的前途。



连老大自己都要跑路,还指望那些“百年老店”的凝聚力有多强不成。



便是有责任心的老大在跑路前做好了交接工作,面对外界一日一变的局势,内部人心动荡的氛围,又能有多少作为呢?



在这种高速的流动中,暖云谷虽然还叫暖云谷,但和孟周印象中的那个所在,却早已经面目全非了。



而这样的事情,不在一处两处,而是在遍及青玄域的所有灵脉上演着。



相比于发生在那些二阶灵脉之上的变化,发生在一阶灵脉剧变都算是温和的。



因为那些真正有野心、有天赋的修士,都会主动离开上限不高的一阶灵脉,进入那些更加广阔的二阶灵脉之中。



虽然,发生在虹梁湾的记录还没有被打破,但数名,甚至数十名筑基战斗,死伤三五个这样的事情,基本都要变成家常便饭了。



而那枚单独收录与三川塬相关的玉简,其中包含的信息量,甚至还在第一枚玉简之上。



现在的三川塬,修行者来源之杂,根脚之乱,一点不比青林坊、翠玉湖差。



再加上孟周特地点明,“事无巨细,不拘大小”,以三川会的能耐,能收录的信息就海了去了。



若不是神识在玉简中录入信息快捷方便,这海量信息要是用手去写,能把笔写秃,手写折。



……



海量信息被孟周读取,吸收,消化,与已经在脑海中构建的“演绎世界”进行信息接轨。



这样的阅读,让孟周有种更奇妙的体验。



一些在“演绎世界”中也曾绽放光华的势力,现在落魄了,失势了,甚至消亡了。



一些在‘演绎世界’中原本只是边缘配角的修士、或者势力,抓住了大势的机遇,成了新的弄潮儿,在上升、在绽放,说不出的意气风发……



这是一个旧格局被快速打破,新格局正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彻底建立起来的混沌阶段。



对有些修士来说,这是最危险的时代,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朝不保夕,命不由己;



可对有些修士来说,这却是他们最渴望的时代,正是因为不确定性,才一切皆有可能。



他们在这混沌的浪潮中肆意张扬,要么成为弄潮儿,站在潮头浪尖,要么被大潮拍得粉身碎骨……



从故纸堆中建立起来的“演绎世界”与大量庞杂的“新闻”联动,彼此牵连,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孟周仿佛一个立在岸边的旁观者,看着青玄域的过去和现在。



当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极其残缺的。



支离破碎,非常片面。



在这过程中,源源不断的经验涌向“万象演绎”。



直到十一月初十,孟周才将两枚玉简中的内容完全消化,并将之完美的嵌入到“演绎世界”之中,让“演绎世界”的规模变得更加庞大。



它们总共为孟周带来了超过三万五千点的经验收益,万象演绎借此终于完成了小成之境的积累,晋入大成。



不过,随着万象演绎晋入大成,其效果越发神奇的同时,处理同样的信息量所能给他反馈的经验却变得越来越少。



“万象演绎大成32000/60000”



……



孟周通过月镜观察了一下,发现涂柏耀坐镇的那处店铺屋顶已经系上了一根彩绸。



想了一下,孟周便土遁离开了庭院。



片刻之后,店铺之中。



涂柏耀将一个储物袋递到孟周面前。



孟周神识往里面一扫,发现足有三千多本典籍整齐的堆放其中。



孟周讶然道:“这么多?”



他也心中感慨,集体的力量,有时候真的是个人无法取代的。



他自己在黑市中淘捡了好久,蚂蚁搬家一般,至今也没有凑出一千本来。



而他将消息传给碧血军才多久,居然直接给自己送来了三千多本,这效率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花了多少灵石?”



孟周一边问,一边就要掏灵石。



纸质典籍的价值虽然无法和传承玉简相比,但只要数量足够多,也是不容忽视的。



更别说,这事要是落在他头上,耗费的时间精力更不知道会有多少。



见他这动作,涂柏耀赶紧摆手道:“不要灵石。”



孟周皱起了眉头,并不因这免费而高兴。



涂柏耀对“葛先生”的性情算是碧血军中摸得最透的了,他很清楚,这事要是不赶紧解释清楚,反而会弄巧成拙。



于是,他赶紧道明了原委。



原来,当天孟周将消息传递给他,他第一时间将消息传回碧血原之后,碧血军都还没有采取任何动作,碧血原内但凡是叫得上名号的势力,就主动捧着大量藏书送上门来。



碧血军要给他们灵石,他们死活不要。



一副你看得起我这些书你就拿着,不然我就抱走。



要是说灵石,那就免谈。



我家世代藏书,无价之宝,那是能够用灵石来衡量的吗?



就这样,短短数日之内,碧血军便收到了三千多本藏书。



按照涂柏耀所说,这还是第一批送过来的,按照碧血军的估计,以整个碧血原的潜力,后续还会有更多藏书送过来。



“这些藏书本就没花一块灵石,我们又怎能拿您的灵石呢?”涂柏耀“委屈巴巴”的解释道。



孟周听完涂柏耀的解释,那点不悦早已消散。



可他却知道,这么做显然是不行的。



因为他对藏书的需求,可不止于碧血原。



他希望碧血原拿出当初从各方势力手中硬抠三阶灵材的灵活手段,能够借着身份的便利,从更多渠道获取更多藏书。



那个时候,碧血军不管是直接用灵石买也好,还是用什么条件去换也罢,总之,是必然要付出代价的。



便是碧血原那些势力看起来是将藏书免费赠送给他,让碧血军代为转交,但这真的是“免费”吗?



孟周的原则是,只要是能够用灵石解决的问题,就绝对不与什么“人情”“情谊”之类的沾边,这才是真的没完没了。



但现在这种情况,他真要强给灵石,也不妥当。



仔细想了想,心中一动,孟周生出一个绝妙的主意。



这正好可以解决他心中的一个顾虑——他的顾虑很简单,他希望碧血军给自己提供的藏书不能和自己已经读过的重合。



再进一步,孟周还希望他们能够对其中内容做一个初检,将内容雷同,相似度极高的藏书提前做一个整理。



这样能够让他的阅读效率更高。



这就等于让万象演绎的经验增长更快。



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他经常向碧血军提供一个已读书目一样的东西。



再就是这个初检说来容易,工作量却也着实不小。



第一点,他自己不愿意。



第二点,他也觉得有些不太妥当。



在此之前,他始终没有想到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可现在,随着这大量的“免费赠书”,孟周的思绪豁然开朗,让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他神识在储物空间中那近千本藏书中扫视,将那些内容敏感的藏书单独挑出来放到一边。



然后,将其他典籍全部取了出来。



等待“葛先生”回复的涂柏耀眼见对方一阵思考后也取出一大堆典籍,他有些傻眼道:“先生,您这是?”



他心想,葛先生莫不是想要来个互相交换?



孟周道:“我喜欢收集藏书,但不是喜欢藏书本身,而是其中承载的知识。”



他这个开场,听得涂柏耀有些莫名其妙。



但见葛先生态度很认真,他自然也摆出了郑重的姿态,轻轻点头。



“所以,在我吸收了其中知识后,这些典籍对我的价值就没那么大了。



与其留在我手里,放在储物空间里常年不见天日,将它们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人因其中的知识而受益,反倒是我所希望的。”



涂柏耀依旧疑惑,但隐隐约约也听出了一些门道。



他有些惊讶的看向孟周。



他之所以依旧疑惑惊讶,是因为他的观念受修行界传统思维影响太深。



按照传统的修行观念,知识也是力量的一种。



虽然,这些藏书典籍中承载的“力量”,没有法术、秘术、职业技能那么直接,但力量就是力量。



而按照修行者的逻辑,凡是力量,就没有轻易与人的道理。



碧血原那些势力,听闻“葛先生”需要收集典籍,他们一个个捧着大把藏书主动送上门,分文不取,似乎对这些藏书看得也没那么重。



可让他们将一本藏书免费送给一位无根脚、无背景的泥腿子小修士试试!



他们在这件事上表现出来的慷慨,恰好说明了他们对这一观念的默认。



因为神秘的“葛先生”,在这些碧血原势力的心中,代表的就是最大的力量!



在“葛先生”面前,他们家中藏书所代表的的那点“力量”,只能用微薄来形容。



第一七九章 我很难搞哦,版本又更新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