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06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06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明华,我觉得你现在越来越喜欢写现实中小人物的故事。”宋棠棠看完整篇,抬起头对方明华说的第一句话。



“呵呵,丽丽也是这么说的。写宏大史诗性的叙事固然受欢迎,但我觉得这种小人物故事更有社会意义,他们在这个剧烈变化时代里很容易被忽视,值得为他们发声。”方明华解释道。



“你说的有道理,作家嘛,就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就是这样明华,你这部如果能改编成电影,就更好了。”宋棠棠说道。



“等发表以后再说吧。”



时间到了七月下旬,这篇终于完稿。



原来这部电影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故事叙述的模糊,造成了“另类的晦涩”;故事情节的不完整,情节过于简短,很多东西没有交代清楚或交代充分,导致观众看不大明白。



不过在方明华这篇里,有些问题已经不存在,七万字的篇幅足可以让作者从容不迫讲好每一段故事。



叙事的模糊性,在中本身就就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技巧,像鲁迅写的《孔乙己》英国作家乔伊斯写的《尤利西斯》等都运用了这种技巧。



还有,在普通影迷中的诟病:这部电影结局不像《钢的琴》那样来一个大团圆,而是用了开放式结局。



但是在中,这也是优势之一。



方明华初稿结束后,又仔细修改了一遍,这才打印出来开车到《延河》杂志社交给白苗。



白苗看到方明华来是投稿显得很高兴。



“明华,你可是真是及时雨啊,下期的《延河》我正愁主编推荐栏目没有合适的文章。”



方明华听了感到有点惊讶。



“不会吧?不说别的,有那么多签了大神约的作家,竟然没有一篇文章入你的法眼?”



“哪啊.”白苗闻言苦笑:“这个月,那些签约作家竟然没有一个人寄来自己的作品,我还专门打电话问了几個,像经常给咱们投稿的余桦、莫岩、苏童、刘震云等,都说这两年精力主要放在长篇上,减少了中短篇的写作。”



方明华听了点点头。



确实是这么回事,进入九十年代后,这些中青年作家写作经验和技巧越发成熟,开始一部接一部写长篇。



历史上,九十年代的长篇无论是篇幅还是质量,都要比八十年代高。



“明华,这主编的位置,越来越不好坐了,压力大啊.我都有点不想干了。”白苗又感叹了句。



方明华自然深有感触,不过笑着拍了拍白苗的肩膀,用开玩笑的口吻说道:“白苗同志,干的不错继续好好干,我们都看好你!”



“好啊,那你要支持我!每月起码拿来一篇文章怎么样?”



“你想累死我啊?我可不比不上平娃。”



两人说笑了一阵,方明华才将底稿递给白苗。



“伱慢慢看,我先回去。”



“急啥?坐下聊会,喝点茶嘛。”白苗热情挽留。



方明华瞥了一眼白苗喝的竟然是劳保茶,笑着婉拒:“算了,我回去还有点事,改日再来聊。”



“行,我先看你写的这篇。”



606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