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2章无苦寺了尘长老【五千六】   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2章无苦寺了尘长老【五千六】[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时间飞逝。



转眼间又过去十来天。



随着入秋,天气也愈发清冷,早晚间已经渐渐有了寒意。



这天,九江城外长江水巷古渡口划来一艘渡船。



偌大的渡船上,只有寥寥六人,但在密密麻麻,千帆横过的江面上,却是让人一眼就能记得住。



原因无他。



一行人无论男女,气质皆是极为出众。



尤其是其中两位女子,将冷艳和明媚、少女和成熟演绎的淋漓尽致。



而且这行人装扮也极为古怪。



其中三位,身穿蓝黑色长袍,长发束在脑后,分明就是深山道观中修行的道人。



至于剩下两人,也都是身形高大,眸光灼灼。



和周围那些南下逃难走荒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很难让人不注意到他们。



“过了九江就快了。”



站在船头,目光眺望着身下辽阔的江面,陈玉楼轻声道。



闻言。



周围几人明显都是松了口气。



这一趟南下,当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在无苦寺出家的了尘长老而来。



除了鹧鸪哨师兄妹三人外。



陈玉楼就只带了杨方和红姑娘两人。



昆仑和拐子则是留在庄内修行。



那天听说昆仑修道凝气成功后,花玛拐终于再不敢偷奸耍滑,下定决心要追上众人的脚步。



出发前。



一连闭关了两天,将气息调整到最佳状态后,便迫不及待的去请他护道。



对此陈玉楼自然是乐见其成。



花了一夜时间。



帮着他熔炼了那枚流汞朱丹。



不过彻底炼化还需要不少时间。



只是借朱丹,在气海中种下了一枚灵种,以便能够源源不断的吞吐天地灵气。



至于昆仑……



想到那小子。



船头上的陈玉楼,眼里都忍不住闪过一丝惊叹。



当日,李树国如约从石君山赶回。



足足大半个月时间,他终于不负所托,将那件蛟鳞重甲给打造了出来。



以秘金为骨,蛟龙大筋为脉,龙鳞为甲叶。



浑然一体。



光泽璀璨。



足有数十斤重。



寻常刀枪剑戟根本无法穿透。



送到庄子时,饶是陈玉楼都有些迫不及待,立刻带着重甲去地下石窟寻找昆仑。



等他穿上的那一刻。



陈玉楼似乎就像是穿越千年历史,出现在了朱仙镇战场,亲眼见到了身穿重甲的背嵬军猛将。



近两米身高,在这个时代本就少之又少。



再加上开窍过后,脸色间再没了往日的痴愚。



覆以蛟鳞重甲。



让他看上去就如一头远古凶兽。



凶戾之气几乎是汹涌而出,浑身上下每一寸都散发着令人心悸的迫人气势。



尤其是配合身后那杆大戟。



说是典韦重生都不为过。



之所以一直谋求为他打造一件重甲。



倒不是单纯的好奇。



而是弥补昆仑最后一块短板,那就是由于身形过大,而导致的速度不够。



他在山野之间。



身形自然无人能及。



但生死厮杀时,尤其是面对同等甚至更强的对手时,哪怕一丝的耽误,都有可能致命。



有了这件重甲护住周身命脉。



纵然速度上稍稍慢人一步,但也足以挡得住生死一击,为他拖延时机冲阵反杀。



当然,在陈玉楼看来,这件蛟鳞重甲仍旧不够完美。



还缺少最后一步。



那就是天书箓文。



而之前他一直没有太多思路,直到见到了杨方手中那把打神鞭,就像是一只无形的大手,将迷雾尽数拨开。



打神鞭本身也不过一把铁器。



但它之所以能够镇尸伏妖,便是阴刻在鞭身上那一道道符箓。



来无苦寺一路上。



陈玉楼特地从杨方那里借了打神鞭观摩。



再加上他从周蛟手中得来的打鬼鞭。



相互验证。



一点点研究。



如今他心中思路已经愈发清晰。



只等此行结束,重返陈家庄后,便打算着手尝试阴刻箓文一事。



“各位,到咯。”



微微失神间。



一道带着浓浓口音的提醒声,从身后传来。



陈玉楼下意识抬头,这才发现,不知觉中身下渡船已经穿过了茫茫长江,停靠在了渡口码头。



“老人家,不知从这前往虎背岭要多久?”



几人牵马顺次下船。



陈玉楼则是顺势跟摆渡的老头打听起了路程。



“哪?”



“庐山虎背岭。”



老人家一辈子没出过九江,哪里听得懂湘音,陈玉楼只能尝试着放缓语速。



“虎背岭呐,那不远嘞。”



听到他们是去庐山,老头顿时来了谈兴。



反复叮嘱了路线不说。



还热情向他们推荐了仙人洞,说是那里香火不绝,解签也灵验。



估计是见到他们一行人里,鹧鸪哨师兄妹三人皆是道人打扮,以为他们是来拜访名山道观。



“多谢老人家。”



陈玉楼哭笑不得,又不好点破。



只能耐着性子等他说完,这才拱了拱手。



“不用不用。”



老头连连摆手,随后又像是想到了什么。



“要说这求仙问道,还得是龙虎山和三清山,你们要是有空,大可去走走。”



闻言,陈玉楼心头微微一动。



对于后者他没太多兴致。



但龙虎山不同。



崔老道可就是在那偷看的两行半天书才得以入道。



不知道他有没有机会观摩一番。



不过这念头一起,饶是他都忍不住失声发笑。



要知道当年因为崔老道私自窥探天书,令龙虎山道人大怒,自此封锁五雷殿,更是将鬼门天书彻底藏住。



没有天师手谕,都无权观看。



就算去了,大概率也是无功而返。



“好,我记下了。”



冲老头点点头。



陈玉楼不再耽误,牵着龙驹下船,与几人汇合后,就在渡口随意吃了点东西,之后便一路直奔虎背岭。



关于无苦寺所在。



陈玉楼还是让人在江湖上反复打听,这才得到了一丝线索。



当年铁磨头在洛阳城外倒斗时,被丧门钉打中罩门身死。



想到师傅临终前的遗言。



摸金校尉,合则生、分则死。



飞天狻猊心灰意冷,带着两枚摸金符一路南下。



直到过虎背岭时遇到一座早已经荒废的古庙,心有所感,于是毅然在寺中剃度出家。



花了不少年时间。



将荒废的古庙清理出来。



然后从心经那一句‘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中取无苦二字,为古寺命名。



两世为人。



这还是陈玉楼第一次过九江。



此地古称浔阳、江州,地处四省交界,素来就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衙’的称誉。



除却庐山外,鄱阳湖、东林寺以及白鹿洞书院皆在此处。



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名人隐士往来其间。



数月前,瓶山之行结束,鹧鸪哨师兄妹三人返回族地孔雀山,就是从湘省过江,绕行鄱阳湖,然后一路进入江浙。



没想到如今时隔几个月。



倒是又重走了一次。



不过,对陈玉楼而言,让他印象最深是九江不过一州之地,江边古城,竟是有着近乎于长沙府城的繁华。



穿行在小城里。



经常能够见到西洋风格的高楼建筑。



甚至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身着西装、碧眼卷发的洋鬼子。



看他们穿着打扮,并非传道士那么简单。



街上行人,对他们的存在似乎也早都司空见惯。



问了下鹧鸪哨他才反应过来。



因为天然的地理优势,从晚清开始九江就开埠立市,借着长江水运连通四地,那些洋鬼子也正是看中了这点,往来于此做生意。



陈玉楼虽然有着远超这个时代的眼界。



但对此时的风土人情却是不甚熟悉。



一直穿城而过,熟悉的景象才一下扑面而来。



即便已经入秋,但良田万顷,青山碧水,令人不自觉放缓脚步。



到了午后。



视线中的田地才渐渐被起伏的山脉替代。



山高入云,仰头望去,一座座奇峰拔地而起,壑谷、岩洞、怪石、急湍、飞瀑、溪涧、山中幽潭,随处可见。



见识过瓶山之粗犷,遮龙山之险峻。



庐山则完美融合了二者,又兼云遮雾绕,一眼望去,就是一副生动的水墨山水画卷。



只可惜,此行太过急促。



陈玉楼等人并无暇驻足欣赏山景。



只有偶尔遇到山民问路时,才会停下片刻,从莲花洞一路进山,足足在山里走了两个多钟头,才终于进入峡谷。



驻足危崖之间。



看着身下那条绵延无尽,少说数十丈深的裂谷。



饶是见多识广的一行人。



都不禁心生惊叹。



更为奇绝的是,横跨峡谷,只有一座悬空木桥。



听进山采药的山民说,这已经算是不错了,早些年,只能涉险从裂谷大河中蹚水过去。



见两人身手矫健,经验老道,陈玉楼随口向他们打听了下无苦寺所在。



“无苦寺?”



“你们是去烧香拜佛?”



第212章无苦寺了尘长老【五千六】[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