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章:宋朝的经济为什么这么繁荣   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章:宋朝的经济为什么这么繁荣[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



贞观年间,长安城太极殿前。



李世民闭目自顾自推演着,唐末也是小冰河期。



这种死局一眼就能看得明白,应该是无解的了。



首先是人口,一个王朝由弱到强,伴随着的必是人口的快速膨胀,其人口极限就是该国粮食供应的极限。



所以当小冰河区降临,导致降雨量变少,从而导致粮食歉收时。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食的问题。



因为人口已经到了粮食供应的极限,所以当农作物歉收时,必然会爆发大规模的饥荒导致无数人饿死。



而且到那时的人均土地拥有情况肯定远不如今,一个是人口的快速膨胀稀释了人均土地拥有量,另一个就是土地兼并会导致土地大量集中到少数人手上,且情况会极其严重。



土地兼并再碰上小冰河区,矛盾就会被迅速激化,各地流民四起,这帮人为了生存,定会劫掠各地。



所以想要解这一死局,首要要解决的就是粮食的问题,而粮食的增产极难极难,唯一的途径恐怕只有天幕中提及到的高产农作物。



其次是极端气候情况,寒冷的天气会冻死无数人,这种情况可能更无解。



“陛下可曾记得天幕提及的蜂窝煤和烟囱?”房玄龄突然说道。



“蜂窝煤?”李世民皱眉。



“对,有无可能使用这煤炭代替木炭取暖?”房玄龄琢磨着,粮食问题他是无能为力解决了,鬼知道那所谓的红薯在哪里。那么在面对寒冷情况下,煤炭已经是他所能想到的唯一的替代木炭柴火的解了。



这一点还是在天幕提什么化炭中毒的时候评论区有提到过,后世调侃的是在屋内烧煤没安装烟囱。



煤确实能燃烧,也有部分地区贫苦人家使用这种黑乎乎的东西代替柴火,只是并不怎么好用罢了。



“或许是个方向!”李世民思索了一下说道,然后命人取来相关评论记录。



很快就奉上相关的记录,李世民一目十行,最终目光锁定在那句评论上。



一众大臣都抻着脖子望着李世民,房玄龄心也随着陛下皱起的眉毛而悬着。



“...后来到了中原地区看到有些烧蜂窝煤的煤炉没有烟囱,直接在屋子里燃烧排气,我第一次看到时就想不会一氧化碳中毒吗?结果几年下来听到好多起[捂脸]”



还真的是,后世竟然使用煤炭替代了柴火,那想必就一定有煤炭的改良之法。



李世民眼神一亮,这是惊喜!



不不不,不能单靠天幕,如若天幕不提及呢?难道就不去改良煤炭了吗?



“好好好!”思索已定的李世民爽朗笑着,对房玄龄道:“房卿当居大功啊!”



房玄龄不敢居功,推说是天幕的功劳。



房玄龄说得也是对的,但也要多亏他的提醒,此时李世民要琢磨的是让谁去干这一件事,段纶?



...



天幕又切换。



【宋朝的经济为什么这么繁荣?#宋朝#土地兼并】



【宋朝的商业为什么这么繁荣?因为他农业税收不上来啊,就只能拿商业税来顶了。】



【这点倒是和我们现在社会有点类似,不过区别是:一个是主动取消农业税的,一个是真的收不上来】



【正常的情况下,新王朝的建立本身就是土地资源再分配的过程,旧地主被消灭、新的地主登台】



【由于一切都是万象更新,所以新一轮的土地建并要经过几十年才能完成】



【但是宋朝是非常温和的进行了权力的交接,所以当赵匡胤接手后周的同时,也就接手了后周的官僚体系】



【为了维护自己脆弱的政权合法性,赵匡胤就要保留这些旧官僚们已经兼并的土地,甚至还要多给一些,这样一搞土地几乎就都到了宋代士绅和地主家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知道,任何一个时代想要从权贵手里面收税,那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这一点雍正的经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皇帝之所以是皇帝,那是因为你能够给予的利益值得大家跟着你干活】



【所以宋朝也就成了唯一一个在开国之初,就明确把不限制土地兼的朝代】



...



贞观年间,长安城。



“天幕中的后世取消了农业税?”一众大臣议论纷纷,不敢置信。



这个消息无疑是颗重磅炸弹,炸得众人晕头转向。



“不可能,没有农业税那朝廷税收从何而来?”



“朝廷的开支如何维持?”



“那么庞大的军队、军备费用从何而来?”



“那么大范围的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一连四问问得人哑口无言,特别是最后一个,那可是他们心心念着的,那种连农村、山里都铺设过的马路比朱雀大街都干净,让人眼红到嫉妒!



“难道是商业税?”有人迟疑道。



“商业税能多到取消农业税?”



“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不说他们啊,就是李世民都惊骇不已啊,那么庞大的农业税,取消了...



是真的吗?



可天幕何时说过假的?



虽然他们有时会疯疯癫癫,但一些基本的信息应该是不会假传的。



一众文武百官虽说咄咄逼人,但看其阴晴不定的脸色,显然也只是受冲击不小!



而一想到天幕倒从未有过失信行为则又是一阵迟疑不定。



...



洪武年间,金陵城武英殿前。



朱元璋已经默默收起了心情,作为白手起家打下偌大帝国的人岂会被那么遥远的困难击倒,只要咱还在肯定能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



天幕存在一天就有机会!



此时骤然听闻后世取消了农业税,头脑轰地一下懵了,而后反应过来后世心生骇意,要知道那可是养活了十几亿人的粮食啊...



这里面光是每年的税收收上来的粮食恐怕都是难以想象的庞大财源...



“谁来打我一巴掌告诉我这不是真的!”有文官喃喃道。



“这真的不是梦吗?”



...



“呼!”



“呼!”



“呼!”朱标深呼吸,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但语气中还是带着些颤音:“爹,天幕中的后世恐怕有其他的税收来源,而且其收入要比农业税要多很多,才会决定取消了农业税。”



“否则...”



朱元璋眼神一凝,脸上露出了惊诧之色。



胡惟庸、汪广洋、宋濂等一众老臣听闻了朱标的分析,瞬间头皮像炸开一样发麻,惊愕地瞪大了双眼,下意识咽了咽口水...



不会吧?



可除此之外,已经没有其他更为合理的解释了。



要知道税收乃国之大事,绝不是轻易说取消就取消的,这一定是深思熟虑过后决定。



那多得多又是多多少?各自占总税收比例是多少?七三开?八二开?



“不不不,就算是八二开,咱也舍不得取消农业税啊!”朱元璋心中自言自语。



众人望向天幕,难道说...?



...



【既然地主的税不好收,而对底层压迫过重呢又会引起流民和起义】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重农的宋代自然也就要把不抑商一并端了出来】



【面对全国土地被官僚掠夺百姓失去生计的情况,赵宋朝廷给出了明确的方案】



【要不你就去参军,有了朝廷的编制还能混口饭吃】



【如果不想进编那你就去务工,找一个船长或者是窑厂去当工人,你要是有机会攒点钱,到时候花钱捐个官】



【又或者去读书考一个功名,朝廷依然不会因为你的商人出身而拒绝你加入官僚集团】



【这就等于说给失业的农民一条活下去的机会,而且还能够让你有机会实现阶级跳跃】



【这就如同中学历史课文里面的圈地运动一样,英国的农民进城刺激了纺织业发展,最后催发了工业革命一样】



...



汉末南郡。



其实听闻后世取消了农业税之后,众人的心思已经不在天幕之上了。



刘备等人对后世的军备费用等做过相关的猜测,然而越算数字越是夸张,夸张到众人已经无法分辨真假,最后只能作罢。



他们也对后世的税收等有过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从来没想过事情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



自古至今,延绵数千年历史之久的农业税,取消了...



而这恐怕才是他们将自己所在的国家,区别于两千多年的王朝帝国的原因。



诸葛亮勉强稳住心神,仔细听着不敢大意,事实上,作为主管内政的一把手,他所面临的冲击要比其他人都要多很多很多,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工业革命,这词和之前提及过的工业文明是有关联的,主公!”诸葛亮捕捉到了这一关键词,望向刘备。



“啊?”刘备听到有人喊自己才回过神来,挠了挠头,重新振作精神:“你刚刚说什么?”



...



【赵宋的百姓进城激发了宋朝手工业的发展,开封襄阳洛阳这些城市纺织和制造业快速发展起来】



【这些不断涌入的人口逐渐成了中国最早的市民阶级】



【为什么清明上河图的开封是这个样子,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商业带来的附加值肯定要高于农业,朝廷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宋代的官府不仅不抑制商业,反而带头刺激消费,官府去主动收购瓷器,五大名窑就此出现】



【随着商品产量的激增,宋代就拥有了足够销售给海外国家的手工业制造品的生产链,泉州广州几乎停满了可以出海的大船】



【南宋时期,官府仅是收缴船舶停港的赋税,就能够满足1/10的收入需求】



【海外的出口贸易带来的巨大财富,也让宋代的市民阶层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所以说宋代的商业发展完全是因为传统农业税收不成,这才搞起了以前没有人搞的商业】



...



贞观年间,长安城。



宋是他们之后的朝代,这点文武百官都是知道的。



此时赵宋一朝这种完全依靠商业税的税收和发展思路对他们来说完全是新奇的、陌生的。



而当听到仅靠收缴船舶停港的赋税,就能满足1层的收入需求时...



也只是震惊了一下。



毕竟,天幕中的后世...



第41章:宋朝的经济为什么这么繁荣[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