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四章 傻呵呵的世道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傻呵呵的世道[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修建官道的事他还参与过一部分。



再看这份奏章,原本潼关就是关中与崤山的重要关口,黄河水位的下降导致原本的河滩成了一条新路,而这条新路也导致了潼关原本的地理位置优势产生了变化。奏章中,潼关的三县县丞以及现在的地方卫治理卫府治军将领问询朝中。



中书省给出了三个方略,无外乎增设外城,或者是修建河堤,再有官道建设城廓。



其实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用的,但从成本上来看都不太合适。



李承乾对一旁的太监道:“有现在的潼关地图吗?”



一旁的太监抬眼看向陛下,等到陛下点头之后,老太监递上一张图。



李承乾看着地图上,现在的潼关样子是原来的潼关经过前隋时南下迁徙形成的,现在坐落在黄河边,成了关中通往函谷关,出崤山的咽喉之地。



传说修建潼关的人是曹操,而且曹操就是在潼关,差点死在马超的箭下。



这些有趣的典故如今还依稀记得。



当年杜甫记述过潼关,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便也说明了潼关城险要,以及扼守关城,便有一夫当关之势。



要应付这种奏章对自己这个大唐祥瑞来说……太简单。



根据种种典故,以及地理位置的变迁,这根本就是开卷考。



在黄巷小道要道口修建城廓,建设关隘,切断要道。



这个关口不用多大,只要能修建个三丈左右高的小关口便可以扼守要道。



如此一来成本也就降低许多,也不用因关城迁徙,导致大兴土木而忧虑。



唐朝对潼关的第二次改建还是杜甫那个时期。



以至于现在,李承乾有一种自己参与进历史建设的感觉,只不过将这个建设提前一些。



潼关对于李唐王朝来说十分重要,涉及潼关的事就不是小事。



李世民端着碗喝着茶水,目光看着儿子已批完了一份奏章,并且还是头疼的潼关的奏章。



皇帝身侧的老太监知晓陛下的目光,便将太子批阅奏章的奏章拿给陛下看。



殿内很安静,皇帝父子两人一前一后坐着,各自批复着奏章。



旁人说的或许都是风闻,太子批阅奏章有多么快,能力有多强,唯有亲眼看到才算。



潼关的奏章这孩子处理得很不错,黄巷小道也就是黄巷坂这条路起初确实没有考虑,经一番批注,再看之后,确实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现在观察承乾专注翻阅奏章的背影,李世民神色上还是板着,眼神中隐约有了笑意。



等这个儿子就要转过身来,李世民当即连眼神中的笑意也收了。



“父皇,这份奏章,儿臣不好批复。”



李世民恢复了严肃的神情,抚须颔首,语气带着些许的责问,道:“如何不能批复?”



“金吾卫需要制甲胄一千,兵械长弓两千,所要用度二百六十五贯,儿臣以为这个账不能这么算。”



“你觉得要怎么算?”



听到父皇反问,李承乾眉头又紧皱了几分,道:“应当拿出各项以往开支作为参考,并且做好预算之后再给用度,而不是先给用度再做预算开支。”



李世民搁下手中的茶碗,吩咐道:“让秘书监将军械营造的各类卷宗带来。”



“喏。”一旁的太监连忙去传话。



李承乾又道:“还有金吾卫人数以及各项所需的细则。”



李世民颔首示意,太监又是行礼,又有一个太监离开。



几片雪从窗外落入殿内,李承乾低声道:“父皇,儿臣还发现有不少账目的卷宗,丽质如今数术水平不错,她盘账已很熟练了,想请她来帮忙。”



“其他人不行吗?”



听到父皇又反问。



李承乾气馁道:“父皇,丽质手中有一个叫算盘的物件,她用起来更熟练。”



李世民点头又让一个太监去传话。



等着儿子刚又坐下,还未坐片刻,他又站了起来。



还没批几份奏章,就接连提要求。



还没等这个儿子开口,李世民抢先道:“你又怎么了?”



李承乾叹道:“父皇,以后这种账目类别的卷宗让他们朝中各部做好预算,各项开支,之后再来要钱会更合适些,别工作还没完成,就往这里送。”



李世民点头,拿起茶碗准备喝水。



看这个儿子刚坐下,便觉得没事了。



谁知茶水刚入口,他又站起来了。



李世民神色不悦地重重放下茶碗。



李承乾道:“一定要让他们先做好预算,不然儿臣这边怪累的。”



李世民闭着眼深吸一口气,点头。



继续看着下一份奏章,说是泾阳坎儿井的事,陇西地界的几个县想要开坎儿井灌溉。



泾阳的坎儿井开垦是因地制宜的,也是许敬宗主持建设的。



李承乾写下学习泾阳的坎儿井建设经验,从假设到论证开始慢慢进行设计,提倡各县县丞去泾阳主动学习经验,规划设计,脚踏实地一步步来。



写完这个工作意见,这份奏章就准备打回去了,让他们规划好再来递交。



各地的县官治理水平与文化水平良莠不齐。



所以呀老天还是眷顾大唐的,就算是治理得差一点,哪怕是保持原样……



李承乾啧舌犯难,大唐是怎么成了盛世来着的?



傻呵呵的世道,傻呵呵的大唐,就这么大步朝前地走着,一步步成了当时的世界巅峰。



细数历代王朝,足可见……贼老天有多偏心。



过了半个时辰,李丽质披着一件大红色的大氅走入殿内,道:“父皇,皇兄。”



她说着话脱下大氅,将大氅上的雪都抖落下来,而后放在一旁的桌上。



李世民还在低头看着儿子刚刚批过的奏章。



见父皇没说话,李丽质拿着小算盘走来,低声道:“皇兄?怎么了?”



李承乾将厚厚一叠奏章推到她的面前,“这些账目相关的奏章,孤整理好了,也做过批注了,你将账目盘算好留个数。”



“好。”李丽质吃力地捧着这一叠奏章,放在另外一张矮桌上,而后推着桌子与皇兄的桌子合并在一起。



两张桌子合并之后,兄妹两人是面对面而坐的。



(本章完)



第六十四章 傻呵呵的世道[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