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二章 苦恼的舅舅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苦恼的舅舅[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兄,念完了。”李治在一旁道。



“你去休息吧。”



“喏。”



肥皂之名响彻关内外,光有肥皂还是不行的。



武士彟命并州的同乡旧友在坊间安排了许多人种了茶树,从去年秋天开始,到现在,等到了三月左右,就能够收获第一批茶叶,再过两月又是一批茶。



李承乾拿着油灯走在一个个的书架前,看着一卷卷书,最后落在了一卷司马相如的凡将卷。



这卷书上就有汉朝时期对茶叶的讲述。



宁儿站在殿外,道:“殿下,夜宵好了。”



李承乾道:“端进来。”



一碗馄饨端了进来,上面还漂浮着葱。



李承乾吃着馄饨,目光看还看着书,低声道:“明日一早安排人代孤去问问应公,茶叶的事准备如何了?”



“喏。”宁儿接过殿下递来的空碗躬身告退。



现在的夜风没有这么冷了,中原各地进入了农忙时节,各县的耕种也开始了。



作为太子来说,如今身居朝廷中枢,距离基层还是有些距离。



不清楚基层的情况,便会觉得不踏实。



这种忧虑感,是作为一个一千年后的人,通晓各代历史的缘故,而来的忧虑。



很多时候,李承乾只能通过许敬宗的奏疏来了解各县的治理情况。



因为大唐的发展并不快,所以变化也不多。



因此大唐的官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学习压力便小了很多。



宁儿见油灯的火苗越来越小,便给太子殿下换了一盏油灯。



“宁儿姐。”



“奴婢在。”



李承乾颔首道:“舅舅近来总是睡不好,明天你去一趟太医署拿一些安神的药材,孤给舅舅送去。”



“喏。”



翌日,早朝,太极殿上。



第一次尝到了互市甜头,而朝中各部官吏,开始纷纷拿出各种论述,要求组建互市队伍。



他们分别列举了瓷器,丝绸,笔墨,纸张或是玉石,来进行互市。



李世民听着这些人的讨论,怎么都觉得不自在,好好的朝会就快成了一群做买卖人的吆喝起哄。



这早朝还能不能好好开了。



李世民沉声道:“房相,互市之事谁在主持?”



房玄龄道:“回陛下,涉及钱粮调度自然是太子殿下,互市之策也是太子殿下主持。”



见父皇与老师的目光都看了过来。



再继续沉默下去,也不好。



李承乾上前一步道:“诸位,若有提议下朝之后可以向中书省提交奏章,孤看过之后再做定夺。”



众人平息了议论,纷纷又站了回去。



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神色多了几分复杂。



下了早朝,李承乾将一包药材放到舅舅手中,道:“听闻舅舅这两天总是睡不好,孤让人准备了一些安神的药材。”



“让太子殿下牵挂,臣实在是……”



李承乾道:“无妨,舅舅要多注意身体呐,平日里可以与孤一样晨练,颇有成效。”



长孙无忌欲言又止,手里拿着这包药材,沉默着。



真要说最近为什么睡不好,还不是因为这李家父子,一个当皇帝的,一个当太子的。



太过闹心。



李承乾又道:“舅舅,近来睡眠时常有梦吗?”



长孙无忌点头道:“有吧。”



“吃些安神的药材多半会好一些。”



长孙无忌气馁行礼,如果太子殿下能够好好地呆在东宫,不参与朝政,不顶撞陛下,其实以前还是睡得很踏实的。



李承乾揣着手问道:“舅舅,孤有一事想问。”



长孙无忌叹道:“殿下请讲。”



“近来孤也很少见父皇,听说这些天父皇时常召见房相?”



“嗯。”



李承乾又问道:“有些事孤也没什么经验,如果做错的地方,舅舅一定要指正,也不知道当儿臣的能不能顺父皇的心意,如果老师与父皇之间有什么议论,舅舅若知晓,也还请告知孤。”



长孙无忌板着脸,沉声道:“太子殿下做得很好,陛下虽没有赞誉,可允许了殿下依旧留在中书省,甚至主持互市便是最好的赞誉了。”



“多谢舅舅指点。”



来到中书省,李承乾发现自己桌上有不少的奏章,厚厚地堆起了一叠,打开一卷便是想要通过互市买布匹的。



满朝文武是热情的,只要一个方式被验证是可行的,他们就会大举来进献主意。



而长安城也有不少权贵都是有家业的。



据说程咬金大将军家的家业就挺大的,不然父皇扣了他这么多年的俸禄。



要不是有家底家业,可能程咬金大将军会成为大唐第一个被克扣俸禄饿死的将军。



再看到一些将木材与陶器通过互市卖出去的想法。



不考虑运输成本?不考虑人力成本?说卖就能卖?



有这种想法的官吏莫名觉得可爱。



李承乾脸上带着笑容,这些奏章太有意思了,越看越上头。



其实通过以往的经验来判断,如今可以确定的是茶叶与丝绸,这两个是一定能够赚取巨大利润的。



因为运送成本低,一两茶叶就可以卖出不菲的价钱。



这些年桑蚕越来越好养,丝绸是越来越多,关中的丝绸价格,仅仅只是细绸,两贯钱一匹。



寻常人家买个三五尺的绸布,便能够做一身好看且穿着舒服的衣裳。



看完了眼前的奏章,李承乾便将它们堆放在一旁,其中有些建议不出于实际意义考量,也就没有参考的必要了。



李承乾将一份奏章放在了房相的面前。



第九十二章 苦恼的舅舅[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