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零七章 算计高仙芝,西域之路   大唐天将军[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七章 算计高仙芝,西域之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高都护攻取石国,得到许多金银财宝吗?”



李隆基得到高力士的汇报后,眉头一皱。



以前李瑄说过:天地万物,皆由圣人,圣人给予,方可自用。



这句话,满足了李隆基的掌控欲。



使他认为战利品必须向他上缴九成。



而高仙芝只是为他献上俘虏。他还以为没得到什么财富呢?



“粟特人是天生的商人,石国可是粟特国度,其都城柘枝城,绝对富裕啊!国王都被逮捕了,王室怎会没有财富呢?”



高力士同情李瑄,帮着李瑄说话。



石国国都柘枝城,在大唐可谓是大名鼎鼎。



长安的酒肆、青楼、教坊的柘枝舞,就是石国商人传入长安。



柘枝舞风靡长安,其动作明快,旋转迅速,刚健婀娜兼而有之,同时,注重眉目传情,眼睛富于表情。



人们在这种健舞上看到别样的风情,连李隆基都甚为喜爱。



“立下军功,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李隆基觉得有道理,他相信高力士。



好歹给他留点,可他连汤也没喝上。



安禄山几乎每个月都会安排车驾,从范阳到长安,为他献上珠玉、金银、虎熊、皮革等等。



李隆基以为这些都是安禄山的战利品,实际除了派人逮捕老虎、黑熊以外,大多都是河北的民脂民膏。



而且安禄山吸引许多粟特商人,这些粟特商人被任命为将领,大量的珍宝,都入安禄山的口袋。



安禄山认为自己是粟特人,他最反感“杂胡”这一词。



他想将这些粟特人,往自己亲信方面发展。



殊不知粟特人缺少底蕴,以至于今后被麾下少量的汉人文武所掩盖。



“老奴认为,自古将领贪财,数不胜数,不是谁都能和天水王一样。昔日侯君集纵容属下在西域劫掠,回来后太宗皇帝也只是小施惩戒。而今高都护立下大功,重惩只会是使边将寒心。”



高力士权衡利弊后,不想让李隆基因此惩罚高仙芝。



“说得有道理!大食的皇帝太不给脸了,竟然敢让我大唐退出葱岭以西。高宗的时候,那里就是我大唐的羁縻州。现大唐这么强大,而葱岭西却无法收复,让我如何去见列祖列宗?”



李隆基想到大食皇帝艾布阿拔斯的回信,非常愤怒。



这什么东西啊!竟然比曾经的尺带珠丹还嚣张。



有吐蕃赞普受封,臣服的例子。



李隆基也想让大食这个所谓的哈里发臣服。



“大唐天威,必能让大食服从。”高力士顺着李隆基的话点头。



“昨日高仙芝向我请求,回到西域后,就准备调兵遣将,主动攻击大食。力士怎么看待这种事情?”



李隆基向高力士询问道。



高仙芝贪墨他的财宝,李隆基先暂时忍下这口气,他还能用得上高仙芝。



不过这笔账他记下了。



“天水王说,大食东西万里,不比大唐小。他们的人口,虽不及大唐,是吐蕃的十倍。而那个艾玛阿拔斯,相当于我中国的开国君主,必有雄武之姿。恐以安西的兵力,想驱逐大食非常困难。”



高力士如实说道。



大食的人口和面积,一度震惊李隆基。



不出意外的话,大食随随便便能出动数十万兵马。



“天水王说的不错,不能坐井观天。葱岭隔绝了大唐西进,也阻碍了大食的东扩。”



李隆基这时候想起了李瑄。



和历史上的不同,李瑄这几年时常向李隆基宣扬大食的强大。



还曾带着大食和粟特商人入宫,让他们描述见闻。



国土面积代表所能用到的资源。



人口代表着能耕种土地的数量,和战争的潜力。



既然已经知道大食的强大,李隆基没有如历史一样头铁。



“圣人所言极是,臣觉得高仙芝进攻大食,不是很好的人选。他虽然灭朅师和石国,然这两个国家,老弱妇孺在一起,不过数万之众,突骑施更是西逃的余孽,可战的兵马也只有两千人左右。不足以体现一个将领的强大。”



高力士这才表达他不看好高仙芝去攻击大食的想法。



高仙芝是不错,但世人都知道,和李瑄一比,嫩太多了。



高仙芝擒的可汗只是西逃的余孽,还不如一个突厥部落。



攻破的国家只是十几万人的小国,和吐蕃这种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世人甚至认为是李瑄发动大非川之战,歼灭吐蕃数十万大军,才让高仙芝灭掉小勃律。



“高仙芝有无可能凭借士气,趁着大食改朝换代,元气大伤的时候,将吐蕃驱逐出昭武九姓故地?”



李隆基依旧认为高仙芝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名将。



“老奴不通军事,不敢否定一个名将。但国家有韩信、李靖,何必用彭越、冯异这样的人呢?”



高力士向李隆基暗示道。



基于对李瑄的信任,他认为李瑄到达西域,将大食赶出昭武故地,十拿九稳。



而高仙芝,只打过一些小战。



未如李瑄一样,参加过灭突厥之战,主持双方超过五十多万兵马,二十多万骑兵的大非川之战,并全歼对手。



虽然地域不同。



但李瑄已经证明了,他能在草原,雪域高原,攻坚战、山地战、海洋上的驰骋。



“力士说这些,我会考虑的。天水王深知大食,是一个好的选择!”



李隆基只是点了点头,但没有立刻答应高力士的请求。



高力士明白李瑄刚罢相,李隆基心中有芥蒂。



许多人不希望李瑄再拜相。



包括一些权贵!



但在大唐,李隆基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只要他认真,没有人敢说话。



李瑄和别的大臣不同,复杂的性格,长袖善舞的举止,使李瑄没有像其他宰相一样罢相后被贬出长安。



其实,如李瑄这样的军功入相者,即便被贬,也很可能和张说罢相一样,贬为某个边镇的节度使。



在高力士与李隆基谈论完毕后,右相杨国忠来求见李隆基。



“拜见圣人!”



杨国忠向李隆基拜道。



“国忠因何而来啊!”



李隆基向杨国忠说道,从称呼上,就能看出他对杨国忠的亲近。



天宝年间,李隆基宠信一个人,不是看一个人多有能力。而是看这个人会不会忤逆他的心意。



杨国忠和安禄山一样,从来不对李隆基说不顺心的话。



同时,李隆基自认为发掘出杨国忠的能力。



“现如今兵部尚书空缺,臣向圣人推荐一个人才。”



杨国忠向李隆基禀告道。



“何人?”



李隆基问。



“高都护!他战功卓越,节度使中,唯有他能胜任兵部尚书一职。”



杨国忠向李隆基回道。



节度使任正三品的兵部尚书,一定还会加以使职。



如果没有异心,这一定算是提拔。开元以来以兵部尚书拜相的人可不少。



如果有异心就另说了。



让安禄山当吏部尚书,他定不愿意交出兵权。



高仙芝是胡人,想拜相必然会被汉人大臣阻止。



但兵部尚书很有机会,朝堂上也有胡人大臣。



“高都护在西域多年,他在朝任职,西域该怎么办呢?”



李隆基思索片刻,向杨国忠说道。



“当然是派一名将入西域,臣听说大唐将与强大的大食国开战,收复故地,鹰扬国威。高都护不一定适合在西域,只有久经沙场的名将可万无一失。”



杨国忠的话语也很明显。



能百战百胜,万无一失,谁都会想到李瑄。



虽然杨国忠登上首席宰相的宝座,李林甫老贼已死。



但李瑄依旧是他最忌惮的人。



他能听出贵妃娘娘对李瑄的百般维护。



由于李瑄在长安,他甚至不敢去动李瑄任命的官吏。



五杨已经露出獠牙,却还无法下手。



如果哪天李瑄把李隆基哄开心,贵妃再吹一吹枕头风,给李瑄再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岂不是要如李林甫一样被架空?



至于杀李瑄,更是天方夜谭。



能杀李瑄的唯有谋反这种大逆不道的罪名,先不说能不能使李隆基相信李瑄谋反。如果李瑄死了,杨玉环能把他宰了。



李瑄到西域,哪怕李瑄立下军功,在短时间内也很难为相。



他会寻找其他机会。



最重要的是,他要先把安禄山这个杂胡弄死。



现在,杨国忠已经派人去河北搜集线索,看看有没有蛛丝马迹。



但凡安禄山表现出任何不臣,他都会告状。



“国忠也是这也认为的?”



李隆基知晓李瑄和杨氏的关系不好。杨国忠应该是忠心为国。



“这是臣肺腑之言。”



杨国忠点头。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明日便在朝堂上提议吧!”



宰相和高力士同时向他说明,使李隆基心中敲定。



让高仙芝这个拿他钱的人,当兵部尚书,算是便宜他了。



“臣遵旨!”



杨国忠面露喜色。



把李瑄搞走,他就可以大显身生手,不再有忧虑了。



他的宰相之位,一定稳如泰山。



他需要立威,但他决定先不拿李瑄的亲信立威,而李林甫的后代和亲信,是最好的人选。



柿子专挑软的捏!



“国忠,上元夜如何?”



李隆基又问杨国忠这件事情。



他的玉环娘子最近似有忧虑,他准备举办一次盛大的宴会。



以讨美人欢心。



长安的上元夜灯会,是一年中最盛大的时候。



“时间虽紧迫,但臣必然会让圣人和贵妃满意。”



杨国忠拍着胸脯说道。



长安有现成的灯楼、灯塔、灯轮,数以万计的灯具,都可以拿出来展现。



更何况,李瑄培养的铁花队,更加成熟。



杨国忠为取悦李隆基,不计国库的消耗,但求华丽。



“甚好!”



李隆基开怀一笑,兴致来了,在亭中写一书法。



杨国忠身为宰相,竟然屁颠屁颠上前为李隆基研墨。



但看到李隆基书法的内容后,杨国忠像是打翻醋坛子一样酸。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李七郎的新作啊!



据说是李七郎在长乐坊的酒肆中醉酒写下,最近在长安疯传,一时间“洛阳纸贵”。



……



此时此刻,李瑄正在后花园的梨树下抚琴。



从袅袅琴音中,能看出李瑄心境。



“真羨慕天水王的才华啊!”



李瑄曲罢,被婢女引入后花园的李岘拍手称赞。



“每次一弹《流水》,知音就会到来……”



李瑄起身,请李岘到亭中入座。



李岘现任京兆尹,这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人。



哪怕是杨国忠,都不能轻易免去。



因为免掉一个大臣,总得有借口说服李隆基。



否则隔三差五搞一下,那还得了啊!



第三百零七章 算计高仙芝,西域之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