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7章:始皇帝的功与过,大一统的理念,刻于骨血之中。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7章:始皇帝的功与过,大一统的理念,刻于骨血之中。[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但这也不可否认,开元盛世铸造了一个巅峰的时期,所以李隆基功是功,过是过。



毕竟没有人知道后来的事情,那这一位的泰山封禅,以功绩而论,倒是配得上。



“至于剩下的皇帝,第一个封禅的皇帝,始皇帝嬴政,结束了春秋数百年分裂的局面。”



“建立了中原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其功绩,统一六国,建立皇帝制度,统一度量衡,开设郡县制,延用至今日。”



“虽然秦朝二世而亡,但始皇帝的功绩不可磨灭,泰山封禅,还是由他而启,自然无愧天下。”



朱棡又是看向在座的所有人,轻声开口道。



“你倒还挺推崇始皇帝?”



朱元璋却是眉头一挑道。



“车同轨,书同文,开设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难道不值得推崇?”



朱棡也是抬起眼眸,看向朱元璋道。



“一个暴君,有什么好推崇的?”



朱元璋不屑的撇了撇嘴道。



他从来都不否认嬴政的功绩,但对于他的做法,不敢苟同。



但所有的史记,都将嬴政记载为一个暴君,而出生于微末的朱元璋,自然也不可能喜欢始皇帝。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朱元璋建立帝王庙,没有将始皇帝嬴政放进去的原因。



因为朱元璋从骨子里就认为,嬴政就是一个暴君,他不配被人祭祀。



所以听见自家儿子这么推崇始皇帝,心里自然略微有些不爽。



“暴君是暴君,昏君是昏君,岂能一概而论?”



“更何况,您为什么不想想?”



“在那个并没有大一统的春秋战国,始皇帝统一了六国,开创了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



“而且那个时代之混乱,您身为皇帝,应该也能明白。”



“特别是始皇帝统一天下的最开始,六国百姓对于大一统的概念,更是几乎为零。”



“因为大部分人都还念着自己的旧国。”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始皇帝能怎么办?”



“唯有严苛律法,将大一统的理念,深深刻进他们的骨子里。”



“这才有了后来。”



“再者,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开始,所以我觉得始皇帝并没有错。”



“就像秦亡了,但秦一统天下的理想不该亡。”



“这才有了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开创了四百年的汉家江山。”



“而意图重启分封制的江东项籍,也就是西楚霸王项羽,才是在开历史倒车。”



面对朱元璋的不满,朱棡直接回怼,丝毫不给自家老爹面子。



这更是怼的老朱面色胀红,可却连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毕竟这是大义为先,而如果没有始皇帝破釜沉舟,一心开创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



哪还有后来的大一统王朝?



周朝所设的分封制,仍然还在华夏遍布。



而这中原更是各国争雄,永不凋零。



因为如果秦始皇选用分封制,再加上项羽的重启分封制,那后面的王朝,就算再想改革,也必须启用分封制。



这便是历史的必然性。



那这天下,哪还有今日?



所以秦始皇没有错,始皇帝不会错。



“老三说的不错,秦朝灭亡了,但秦一统天下的理想不该亡。”



“所以项羽失败了,汉高祖刘邦定鼎天下。”



“而汉高祖所设立的分封制,也是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和补充。”



“毕竟汉高祖刘邦并不像始皇帝嬴政,拥有一个庞大的嬴氏皇族作为支柱。”



“所以他需要自己的儿子们强大起来,就如您一般,壮大宗室底蕴,以图王朝不朽。”



“可在理念上,汉高祖刘邦仍然是心向于大一统王朝。”



“这就是为什么,汉高祖刘邦分封自己的子弟和亲戚为王,即同姓王,以期通过血缘关系来强化中央集权。”



“而这些同姓王分布在汉朝边疆和战略要地,既作为屏藩抵御外敌,又便于中央监控。”



“不过也有弊端,那就是同姓王权力过大,导致了汉朝时期的七王之乱。”



“可这也是汉高祖刘邦的无奈,因为宗室太过于弱小,不足以巩固汉家江山。”



朱标也是点头开口道。



“没错,天下非刘氏者不可封王,这才使分封制,在短期内帮汉高祖巩固了统治。”



“但长远看,它与中央集权的需求产生了矛盾,促使后来的汉文帝、汉景帝乃至汉武帝不得不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限制王国权力。”



“要不然,大汉王朝,岂能有两朝而兴,分东汉、西汉。”



朱棡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但这父子三人恍若无人的交谈,倒是使得在座朱元璋的所有老兄弟面面相觑。



不就是去不去泰山封禅,怎么还能扯上分封制与大一统?



那你们这兄弟俩不是在打朱元璋的脸么?



毕竟朱元璋的藩王制度,也是属于分封制。



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稳固边疆防御,防止权臣篡位,以及希望皇权能世代永续。



但是你哥俩在你老爹面前,畅谈分封制的弊端,还有汉王朝的七国之乱,这不就是在抨击朱元璋的藩王制?



“好好好。”



“不愧是咱的儿子。”



但不同于这帮老兄弟的思索,朱元璋的脸上却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更是让他的这群老兄弟们,瞪了瞪眼睛,并且还伸出手擦了擦,又掏了掏耳朵,听错了吧?



这能是他们认识的朱元璋?



“历史终究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其中的肮脏与黑暗,肯定会无所不用其极的美化。”



“因为要巩固统治,所以咱觉得并没有什么错。”



“而这天下的文人骚客,对于始皇帝的功绩,一直是处于批判。”



“所以站在王朝的角度,站在政治的立场,哪怕是这个皇帝拥有再大的功绩,只要不被人所认同,那他就是错的。”



“因为这个天下容不下他,可对于拥有这般丰功伟绩的皇帝,死后的洪水滔天,与他何干?”



“只要是天下能欣欣向荣,只要这大一统的传承理念不断,他终其一生的奋斗,就已经传承了下去。”



“就像眼前的大明,何尝不是大一统的传承,又何尝不是那一位的传承。”



“而秦,没有做到万世而终,仅二世而亡,但他刻在骨子里的精神,会永远传递下去。”



“那对于始皇帝的争议,就会永远不断。”



朱元璋捏着自家两个儿子的肩膀,吐露心声的笑道。



朱元璋能得天下,岂能不明白,始皇帝的功过。



可坐上这个位子,当上这个皇帝,有些事情真的不能随心所欲。



权衡利弊,才是常态。



不管是盛名永传,还是骂名不朽,只要是他们所希望的,那他们就会当机立断。



所以对于始皇帝,不是皇帝们容不下他,是这青史悠悠,是这天下的文人墨客,容不下他!



可是这天下,仍是由始皇帝一手造就。



大一统的理念,郡县制的开启,都足以让始皇帝存于天下。



第127章:始皇帝的功与过,大一统的理念,刻于骨血之中。[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