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19章灵宝通四海   泼刀行[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9章灵宝通四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混元阁二层售卖法器、三层是古籍秘卷。



成品的法器,价格昂贵,而且还有个适应性的问题,不同法脉之间,可能并不适合。



比如蜀王宫一战,雷部行刑,击杀李文渊后,还留下其布阵所用五方旗。



那法旗品质颇高,李衍本想用其容纳大罗法器五方罗酆旗,但此旗强于幻术,加上雷击受损,便送给了“竹林六闲”。



想到“竹林六闲”,李衍忽然心中一动。



“竹林六闲”虽情谊深厚,司徒博有难,其他人便不远万里前来相助,无惧生死,但毕竟已经年迈,都在家乡隐逸。



而他们在本地,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比如梁玉,用茗香阁暗中掌握情报,成都大小事情,都瞒不过她,背后还和“岭南茶谷”与“湘西草鬼婆”一脉有联系……



“画皮匠”崔白,生在齐鲁大地,是当地匠门的老前辈,人脉深厚…



“阴山棋”范铁拐,专盗权贵墓穴,和憋宝人的探幽一脉不清不楚,大多时候都钻在墓中…



“阴阳笔”文宋,公门修行老前辈,常年居住金陵秦淮河,神州很多衙门,都有其徒子徒孙…



而“地听弦”岳三耳,正好是豫州人。



其既是会鲁班法的木匠,也是地师,会“黄河丧号子”,帮人办白事为生。



虽孤苦一人,却熟悉豫州玄门。



这次前往豫州,或许能向其求助…



李衍边琢磨,边走上三楼。



这里都是些典籍孤本,并非开窖宝物,算是青城放出库藏,与各派交易。



典籍的交易有个特点,便是只能用典籍互换,算是玄门之间的知识交流。



这些东西,李衍最感兴趣。



他不如王道玄博学,但因为大罗法界,对各种民俗和神话的演变,更加重视。



通过这些传说,或许能一窥大罗法界隐秘,常人无法判断真假,但他却能在将来验证。



果然,让他找到了几本。



比如一本《楚巫杂说》,翻了没两页,便看到上面一句没头没脑的诗文:凤死则地崩,琮碎则神迁!



李衍看着直摇头。



原来九头凤脉的事,早已被人察觉,并且隐秘记录,可惜却没人注意,差点酿成大祸。



如今,开启九头凤脉的九枚血玉琮,有七枚镇压在武当五龙宫,吕三在巫山神女宫得到一枚,被李衍暗中丢进神女洞与地脉相连的无底洞,剩下一枚不知所踪。



赵长生想用此物搞事,怕是没了机会。



还有本《雪山灵应经》。



原版是吐蕃写本,经青城先辈翻译批注。



上面写着“雪域有龙女,名‘贡妃’,司冰川消长。唐时文成公主入藏,以金城公主镜镇其魂,敕封‘冰雪度母’……”



又是从没听过的名字。



按照之前的情报,无论天庭、地府、西方极乐,都在大罗法界。



大罗有包罗万象之意,所以才以此命名。



所有登神者,无论羽化、寄杖、兵解,所有手段都是抛弃肉身,就连二郎真君杨戬,肉身也随九鼎而灭。



而如五方罗酆旗这种大罗法器,都是以特殊罡炁状态存在,阴兵亦是无形之物。



那么进入大罗法界,是否必须神游?



李衍查看着典籍,陷入沉思。而下方的灵材购买也已进入尾声。



毕竟,外面还等着法脉众人。



“诸位,还请到后殿交易。”



灵云子上前微笑提醒,带着众人前往后殿,而法脉的人,也终于得以进入,在玄门正教挑剩的灵材中寻找。



没有人觉得委屈。



每一个玄门正教的诞生,都是经过数代人努力,如太玄正教,甚至贯穿了神州历史。



而在后殿,李衍也是头大。



他让王道玄和吕三放开了挑,却没想到二人将众人需要的灵材凑齐后,钱竟然有些不够。



即便将白家秘藏、茶仙的灵茶全部放出,还难以交换所有灵材。



比起正教大派的底蕴,他们毕竟还差得远。



而仔细查看,哪个都舍不得扔。



比如一截地母铜精,价格高昂,但却是帮武巴炼制指虎和重炼虎蹲炮的关键。



作为团队重要输出,这可怜的娃自从板斧坏了后,就一直空手作战,连铠甲都没有。



还有一些珍贵的符纸、红绳、宝烛等布坛之物,虽是一次性,且价格不菲,但关键时刻却能保命。



“要不算了,贫道和掌教说。”



灵云子见状,连忙低声劝说。



李衍等人看了一眼,皆纷纷摇头。



青城可以大方,但他们身为游仙队伍,却不能欠下太多人情,否则将来很难办。



王道玄心中一动,将两枚玄黿甲取出,“待会儿不是有拍卖会么,所得灵材,便以此交换吧。”



“无需拍卖,青城收了!”



话未说完,青城长老朱青子便走了过来,这位古板的老道,此刻声音都有些激动。



李衍等人也不奇怪。



玄黿甲这东西,算不上绝世,但却少见,凡是地师或擅占卜之术者,都不愿错过。



与此同时,正在交易的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几名老道同样跃跃欲试。



朱青子见状,连忙说道:“你们带上山的铁犀牛乃镇水之宝,连同此物,青城一并收了。”



“你们炼器的辅材,青城全包,另外再给你们这个数…”



说着,从怀中取出几张银票。



“成交。”



李衍只是看了一眼,立刻答应。



五万两,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他们在蜀中消耗不少,很多活都没挣钱,五郡王如今很惨,答应的报酬也没了下文。



有了这些钱,他们至少很长一段时间,无需为钱奔波。



灵材交易后,众人身上已没了交换之物。



当然,法器拍卖照常参加,涨了不少见识。



比如青城拍卖的一把古青铜剑,既是法器,也是古董,只因上面刻着“蚕丛氏于玉垒山埋剑镇龙”……



还有一尊青铜簋,圆腹双耳,通体爬满铜绿,内壁却隐约透出金丝纹路,形似蝌蚪游弋,乃周宣王时《吉日簋》。



按照售宝的闾山教长老所言,昔年尹吉甫伐猃狁,铸此器以录“既伯既祷”之祀,内藏《小雅·吉日》全篇。



当然,更关键的,这是尊国祭神器。



放入洞府,可庇护地仙老鬼。



这种东西都放出来,自然引得人人争抢,价格高到李衍咋舌,甚至想把从卢生手里得到的秦玉佩拿出来卖。



还有闽南玄岳观售卖的砗磲贝壳,内藏七枚龙眼珍珠,妈祖庙内供奉了二十年,名‘七星镇海’,专用于出海护船……



晋商票号的“俗神巡游图”,可在进入凶煞之地时,守护商队……



总之,都是功能性法器。



或许没有战力,但对大型势力很有用。



其中也发生了些小插曲。



比如一枚“张继先天师印”,茅山与灵宝就争了个不可开交。



终于,开窖大会就在这喧嚣中结束,而李衍等人也卖掉所有重物,下了青城山……



第619章灵宝通四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