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不存在的偏差评估体系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不存在的偏差评估体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罗勇军比张硕要激动的多,仿佛就是他自己完成了大研究。



也不怪他这么激动。



数学,尤其是纯数学方向,是最难的学科,甚至都没有‘之一’。



多数数学博士都要延迟毕业,卡住他们的就是两个字--



论文!



纯数学的每一个方向都很难,PDE(偏微分方程)已经是最大众的领域。



这个领域方向多、应用多、范围大,也就代表可以研究的内容多,但好多博士依旧卡在论文问题上。



毕业论文,只是其中之一。



好多高校都要求学生在读博期间发表SCI论文,苏东大学也有同样的要求,博士毕业需要发表至少一篇SCI。



PDE领域的数学学者是最多的,专业学术论文的数量也是最多的,但想发表优秀SCI论文的难度依旧很高。



以影响力来划分,SCI期刊被分成了四個区,一区、二区的影响力最大,三区则是超过50%的分界线。



多数数学博士在读博期间,只能勉强发表一、两篇SCI四区论文,或者干脆转方向发一篇数学计算机论文。



想要发表数学类SCI三区论文,就需要有内容、有创新性了。



这是非常难的事情。



PDE方向的学者众多,无论是哪个小方向都可以说被研究透彻,多数创新性研究都只是在一个小领域上进行拓展。



比如,不可压缩流体。



一大堆的学者都从事不可压缩流体的研究,也能找到数不过来的论文,想在相关方向有创新研究,也只能在一个微小的方向进行拓展。



张硕研究出来的PDE方程组变化法,可以通用于带有一个PDE方程的方程组,甚至可以拓展到两个,应用涉及的领域就非常多了,也就是说,研究本身有很大的应用基础。



有了应用基础,发表出来以后引用就会很多、影响力也会很高。



这种涵盖范围大的数学论文,只看内容就达到了SCI三区期刊标准。



如果试着争取一下,投稿二区期刊也可能会通过。



数学类的二区SCI论文,放在数学教授身上都会是个人履历的重重一笔,对申请项目、职称提升都会带来直接性的帮助。



更不用说,张硕就只是入学半年的博士生。



“等回学校,你就把重点放在写论文上,内容、英文,也包括投稿等方面,有什么问题都来找我。”



“有这篇论文打底,你就可以安心准备博士论文了……”



罗勇军连续说了一大堆。



张硕摆出一副认真听的姿态,他知道罗勇军是为了他好,只是他从来没有担心过论文问题。



……



第二天,罗勇军、张硕以及刘成杰早早的来到办公室。



罗勇军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开始认真写起了数据报告。



他们组已经完成了实验数据的计算分析工作,剩下的就是做个小总结、把重点数字列出来,再简单写个报告就好了。



“一个小时做完!”



罗勇军决定正式工作时间前完成,就能第一时间把报告送到审核组,到时候,其他人就会知道,他们组用一天就完成了工作。



刘成杰则有些无所事事。



他也不能参与写报告的工作,就干脆找了个电影打发时间,但是他明显有些心绪不宁,总忍不住扭头朝着张硕看。



他和张硕并不熟悉。



博士入学以后,他们没有分到一个宿舍,平日里也只是上课和每周讨论的时候会见一次。



但同在一个导师手下,心里总会有比较的心思。



刘成杰一直觉得自己比张硕强,得知张硕被取消了硕士学位,他心里甚至有点瞧不起对方--一个硕士论文都涉嫌抄袭的家伙,研究生阶段大概率是混出来的。



即便学校没有开除张硕,决定让他继续读博,但能不能继续读下去、读下去能不能毕业,都变得很不确定。



昨天则是一场颠覆。



张硕展示出非常优秀的计算能力,能和导师一起快速完成复杂工作,后来导师还激动的夸赞他的成果?



还说最高能投SCI二区?



第四章 不存在的偏差评估体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