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2章 军事账和政治账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章 军事账和政治账[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日天色刚刚放亮,张国梁所率的江南大营便马不停蹄的从池州启程,向东撤去。



而也就是在张国梁所部撤兵不久,唐军的先头部队便杀到了池州城外。



面对唐军的先头部队,池州城内的那些守军完全不敢抵抗,直接选择了献城投降。



随后,唐军开始继续向着南京的方向稳步推进。



铜陵,芜湖,当涂等地几乎全部都是一鼓而下,唐军完全没有受到任何的阻碍。



从9月13日,唐军自九江出发,正式发起第二阶段的东征战事开始算起,前后仅仅花费了十余日功夫,至9月27日唐军便一口气打穿了整个安徽。



距离南京城仅一步之遥!



说白了,除去黄石矶和安庆的两场战事还算有模有样之外,剩下的路程,唐军几乎是全程武装行军走过来的。



极少遇到抵抗!



长江沿线的清军再一次向义军展现了一把什么叫做望风而降。



嗯,上次太平军东进时,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情况。



……



江宁内城,江宁将军府。



两江总督怡良,札萨克郡王僧格林沁,江北大营钦差琦善,提督陈金绶,江南大营钦差和春,提督张国梁等聚在一起议事。



共同商讨迎接唐军东下的具体事宜!



参会的,除去这些清廷大员之外。



还有英国新任的驻华公使阿礼国,英国驻上海的驻军指挥官泰勒上校等。



虽然在广州之战中,英军主力被大唐歼灭,但那只是香港方面的英军。



英军除去驻军香港之外,还在上海的租界这里驻扎了一定数量的军队,用于拱卫租界的安全。



只是数量不多,也就几百人。



但是,随着广州之战的消息传开,英国果断从印度调兵增援东亚。



现在其在上海租界内的英军驻军数量大大增加,规模已经达到了近三千人。



虽然这些英军大多都只是殖民地兵,可放在现如今的江南清军中,却也是一股不弱的力量。



此次清军高层商议如何抗贼,便也将英国人给请了过来参会。



当然,现如今站在满清这边的列强不只是英国一家。



法国,美国,荷兰,西班牙等国也同样如此。



这年头的列强虽然在别的地方人脑子都快打成狗脑子,但在远东却是十分默契的保持了行动一致。



不是没人想过干脆交好扶持大唐,分裂中国,只是,现如今英国的影响力实在太大太强。



在英国打定主意要和大唐开战的前提下,整个欧洲就没有敢和英国对着干的。



哦,沙俄应该有这个胆子,但沙俄现在在远东的势力几乎都在满清的北部边境。



他们最多也就影响一下黑龙江,乌里雅苏台,或是西域,至于说南方,鞭长莫及的。



只是,法美两国虽在上海有驻军,但由于他们在东亚没有殖民地,没办法向上海增兵。



所以,他们在上海的驻军满打满算也就几百人,拱卫一下租界尚可,想要和英国人一样直接出兵干涉满清的内战,显然是做不到的。



而荷兰和西班牙就更别说了,他们现在连租界都没有。



能出售给满清一批军火,或是帮满清组织一支雇佣兵,就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而他们所组织起来的雇佣兵,现在也是被划归给了泰勒指挥。



自然他们也就不需要来参与这场会议了!



两江总督怡良最先开口说道。



“前线传回来的最新消息,太平府已经丢了,唐贼正在继续向江宁挺进。”



“诸位都议一议吧,我大清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在问这话的时候,怡良心中满是凝重。



他的话音落下,一旁的英军指挥官泰勒开口说道。



“总督大人,在我看来现在我军最应该做的事情便是后撤,通过继续拉长叛军的补给线。”



“然后想办法掐断叛军补给线,削弱叛军实力,寻求战机。”



“而不是贸然在江宁与叛军进行决战!”



“这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



泰勒从军事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但是,怡良闻言之后,却是果断摇头道。



“不行,绝对不能撤。”



“我大清刚刚才收复江宁,绝不能再让江宁被唐贼占了去。”



“否则,天下必将再度震动!”



从军事角度上来看,清军撤出江宁,避唐军锋芒,择机再战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怡良作为两江总督,以及奉命督师清军主力的钦差大臣,他做事却不能光算军事账,还得将政治方面的因素给考虑进去。



从政治层面来说,现如今的江宁对清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但这座南天第一城,这座前明朱元璋的起家之地被唐军所取,那清廷在政治层面上必将输的一塌糊涂。



要知道,当年太平天国在攻占江宁前,也不过只是一支流贼罢了。



清廷上下都没太将其当回事。



可是,在太平天国攻占江宁之后,其却是一举从一支流贼,变成了天下反清势力之魁首。



第152章 军事账和政治账[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