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五章 兵制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五章 兵制[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要想打胜仗,就必须要先选好将。



而且……若是还以大宋过往的领兵统筹的方式,赵昕以为,他们接下来就算是有火炮,也没有办法保证百分百能赢。



因此……



在到了泾州以后,赵昕并不着急立马就去打西夏。



而是先把战场地形,还有将领,甚至是士兵,都统筹好。



如此,这仗将来才好开打。



泾州知州刘凡,之前连听都没听说过的一个名字。



也不知到底有何本事。



这就是目前不说泾原路吧,至少……也可以说是泾州最大的既管民政,也管军政的长官了。



这就是大宋目前的戍边军事长官的质量。



不过想想也对!



虽说人家没什么战绩,也没什么特殊的事迹,但人家起码能当知州就行。



这其实也充分地暴露了,大宋以文官管军事的弊病。



你说,这万一要是西夏有人要打过来了。



当然!



大宋肯定也不笨。



往往在对方将要动手之前,通常就会收到消息,然后就有可能把刘凡给紧急召回去。



从而说不定让别的,如范仲淹这样的人来。



但问题是……



范仲淹当初好像也没怎么打过仗。



这就怎么说呢!



这就会让赵昕觉得有点别扭。



你说,万一派的是一个根本不会打仗的文人来,该怎么办?



夏竦其实就是很好的例子。



夏竦会的只有厚恤阵亡的士卒以及士卒的家人。



其他的,压根什么也不会。



可以说是一问三不知。



也得亏当初范仲淹、韩琦能够顶得住。



当然了!



这打仗嘛!



就跟打架一样,其实也不需要范仲淹、韩琦有多会。



反正……



到时候应该还会派一个擅长打架的将领过来。



至于这个将领,跟底下的小兵关系如何,还有跟范仲淹、韩琦的关系如何,那就不好说了。



不过照理说!



通常在开打之前,这将领什么的,肯定都会给士兵说一番话,以便让小兵,以及一些小校,能够听自己的。



赵昕也只能说……



不亲自来到泾州一趟,赵昕都没有办法理解这前线的情况。



大宋的这一套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可能存在有哪一位将领,可以造反。



而坏处,也是非常地明显。



那就是很多的东西,都是临时的,看着即插即用,确实很方便。



可关键是……



这将领都是从千里之外去选的。



虽说有的将领,他可能在这边也确实当过一段时间的官,比如说转运使,比如说判官等等。



然而……



第二百二十五章 兵制[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