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归乡的游子   我!从仙武归来的长生者![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归乡的游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小时后。



余家村到了。



村子比想象中破败。



村民面黄肌瘦、衣服满是补丁,祠堂都一幅年久失修的样子。



大景朝廷这些年天灾频发,连年战败又产生巨额赔款,只能不断增加田赋和粮税,更有大量如“亩捐”、“猪税”、“粪税”等种类繁多的苛捐杂税。



县令老爷还三天两头以修桥、修路之类名义榨取民脂民膏。



老百姓负担这么大。



有好日子才怪。



余家村鼎盛时期据说有上千户,现如今只有两三百户,总人口只有一千人左右。



日子可谓十分艰难!



此刻,一位手持拐杖的耄耋老人,正带着百八十村民在村口迎接。



余晓不感到意外。



为了今天的衣锦还乡。



他铺垫和准备了半月,村子早就提前知道了。



老者是村长兼族长余国泰,年轻时就中过秀才,如今已经年近八十,一辈子为人正直、廉明仁厚,不仅在余家村德高望重,放眼十里八乡也是颇有贤名。



当面对满身贵气仪表堂堂的余晓。



余国泰激动上前握住他的手:“你就是阿旺的后人?!”



余晓满脸喜色点头:“老族长,晚辈就是余晓,祖父他老人家临终前,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落叶归根,今天终于可以代表他回来认祖归宗了。”



“好好好!”



耄耋老人回忆往事老泪纵横。



“哎,如果不是活不下去,没有人愿意客死他乡,那些年好多族人被迫出海,阿旺就是最早的一批,但从没有一个能回来落叶归根!”



余晓也是不禁感到了唏嘘,根据他调查到的资料,这批人多数都在西洋修铁路,十之有九已经死在路途或施工过程当中。



哪怕顽强生存下来,也只是当地的下等人,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余晓给自己打造的人设是。



祖父余国旺是余家村最早一批的出海闯荡者。



在枫叶国参与过太平洋铁路的建设,并与当地一位洗衣女工结婚。



两人后来在当地开餐馆,攒下了一笔积蓄后,搬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市生下了父亲余青山。



余青山在传教协会兴办的东方之家学校接受教育,十五岁就开始创业白手起家。



如今在北美、南洋都有产业。



是一位家财万贯却异常低调的富商!



不过,常年劳心劳力过渡,以至身体每况日下,不由想起老爷子临终前的遗愿,让刚满二十岁的独生子回来替自己认祖归宗。



余晓解释道:“家父十分繁忙无法抽身,最近身体也很是不好,恐怕经受不起长途奔波……不过,老族长尽管放心,等父亲养好身体,第一时间就会回国认祖!”



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为什么要专门编造出一个不存在的“父亲”?



其实就是想告诉别人,背后是有人有势力的,自己虽然有钱,但钱是父亲给的,而且家里的产业都在父亲手里。



让人有所忌惮。



能减少很多麻烦。



余国泰:“不打紧,不打紧的,有你代表青山和国旺回来,我这把老骨头已经很高兴了。”



一位国字脸中年问:“阿晓,你这次回国准备待多久?”



他是老族长的儿子余青海。



余晓对众人一抱拳:“这次回国不仅是为了认祖,也是代表父亲投资国内、置业兴邦,短时间内是不会离开的,今后还请父老乡亲多多关照。”



众村民纷纷叫好。



“好!”



“有本事!”



“衣锦还乡,实业报国,理当如此啊!”



“……”



没人会怀疑眼前之人的身份。



虽不知余青山在海外的事业到底做得多大,但眼前这个年轻人光一身衣服的价值,普通人就算不吃不喝几年也不一定买得起。



这样的贵少,若非祖籍在此,何必来穷乡避壤之地认一帮穷亲戚?



好好巴结。



未来或许能跟着喝口汤。



余晓自然猜到了大家的小心思?



这帮村民普遍衣着简陋、面黄肌瘦,说明大部分人日子并不好过,现在有了这层关系,想收买他们轻而易举。



余晓说:“我为庆祝顺利回国,自作主张采买了一批物资,打算办一场流水宴回馈相亲们。”



说完一挥手。



第三章 归乡的游子[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