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章 心已不在此处   志怪书[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 心已不在此处[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



不知不觉,两月过去。



此方天地由仲春到了初夏。



那位神医开的药虽然贵,效果却也真的好,大伯的病眼见得好了起来,已然可以下床了,最近几天还犟着出去做点农活。



不过这对林家来说,也只是解了燃眉之急。



林觉是个读书人,读书的消耗本来就大,原先大伯没病之前家中就是勉强维持,如今就算大伯痊愈如初,也只不过是回到了原先的境地。



偏偏此地盛行的孝悌礼法不止约束着晚辈,也约束着长者,只要林觉待在村里一天,大伯大娘就得养着他,甚至既不能让他放弃读书,农活也不能让他多做,否则在这舒村,就会有指责与闲话。



当然,除了孝悌礼法,亲情也有不小的约束作用。



这也是林觉最近常常思索的问题。



日子还是照过。



“哗哗……”



小溪流水奔涌不绝,少年任由青牛在旁边吃草,自己则捉了几条小鱼,将之用竹枝穿着,另外捡了一堆木柴来。



面对木柴,林觉却不取火折,只是抬头左右环顾一眼,便低头一吐。



“呼~~~”



一口火焰吐出,持续不断。



没有多久,便将木柴点燃。



林觉将鱼儿放在火上炙烤,目光盯着火焰,逐渐出神。



旁边青牛有些诧异,多看了他几眼。



照着那本古书所说修习下来,进速虽然没到极致,却也算是很快了。



如今林觉纵使还没到自生火气的地步,可一口下去,也已能吸纳大量火气,能在体内存放一天一夜也不散。若说吐火的距离和次数,还要比当日那名老者更远更多一点。



林觉大抵明白,也许那位老者就是书中所说,没有灵法修习天赋的那些江湖人,因而只能苦修吐纳法,修习大半辈子下来,造诣也有限。



自己则应当是可以修习灵法的,估计天赋还算比较好的。



加上年轻也是优势。



只是不知灵法到底又是什么。



同时他也发现了古书的局限——



虽然目前为止,无论是吐气,还是厌火术、养气法,古书讲得都很完整通透,可它毕竟是死物。



如果它所讲内容林觉完全能够理解,那就没有什么,可但凡林觉有什么不懂之处,或是有别的相关的疑问,需要解答,它就不能回答了。



因此有时林觉需要找人请教某个穴位是什么地方、某个名词是什么意思,有时还需要摸索着来,总担心练岔了会走火入魔之类的,格外谨慎。



若非如此,进度应当还会更快。



“呵……”



林觉忽然想到,自己此时出去,就算在街头表演戏法,应该也饿不死了。



如果精通其中门道,知道哪里哪里有庙会,如何如何调动看官情绪,说不定赚的钱还不少。



如此一想,心又一沉。



离开这个小山村、去外面见识这片广阔天地的想法越发强烈。



渐渐闻到香气。



等他吃完这串小鱼,旁边的青牛也差不多吃饱了,林觉由着它下河玩了会儿水,这才牵它回去。



恰好在饭桌上,听堂兄问:“你最近见过舒大头没有?”



“前几天见过。”



“他今天走了,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都见不到他了。”



“去哪了?”



“去邻县念书去了。”



“为何去邻县念书?”



“说是我们村才气不足,这么多年也没几个考上功名的,前些天邻县有位大人告老还乡,在收学生,他就去那拜师了。”



“外出求学啊……”



舒大头是村中舒姓子弟,家中比较富裕,和林觉和堂兄年纪相仿,加之同村,所以小时候常在一起玩耍,直到慢慢长大接触才变少。堂兄给他说时语气有些奇怪,应当是少年人的唏嘘。



林觉倒是忽然觉得,这正好给了他一个令大伯大娘更好接受的理由。



“我也想要出去求学。”



“你也想?为何?去哪?”



林觉放下筷子,认真解释着说:



“一来家中贫困,堂兄尚未娶妻,大伯久病初愈,再供我读书实在难以为继。



“二来村中也许真的是才气不足,近些年来少有考中的,甚至连过发解试的人都没有几个,我们又不像舒家大族,在县里有关系,长久下去,恐怕难以读得出来。如此还不如出去。



“最后就是,我思索许久,那夜横村汪家祠堂那位所说应当不是骗我,我落水逃生,魂魄不稳也很合理,若不出去,找不到我的安魂之法。”



既有外出求学,自然也有游学。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进行过游学。有的是已经有了很深的学问,为了丰富自己四处寻访名师,有的是打着游学名号,游山玩水结交好友,有的则是单纯四处寻访名师,希望能教导或在人脉上帮助自己,考学入仕。



林觉此刻已然没了读书之心,满心都是仙道长生、见识这个世界奇妙独特的一面,待在这村中既是对自己的煎熬,也是大伯大娘的负担。



更何况还有那夜那位所说:



他的魂魄不稳,得寻安魂之法。



这倒正是个不错的理由。



正好又有同村人在前开路。



只是此时尤其是此地的宗族礼法实在太严,欲行此事,也不是那么简单。



至少便得给村中舒姓族老、相熟的邻人都说清楚,自己是自愿出去游学,否则自己一走,大伯大娘恐会遭人闲话。



另外还要开具凭由。



林觉决心一下,便十分果断。



几天下来,先是陈明利弊,近借同村舒大头的例子,远引古人游学先例,说服大伯大娘与堂兄。随即挨家挨户上门,与相邻的人道谢道别,详细告知他们自己的想法与这样做的理由,却是避开了家中负担这类事情。



借了书的也得把书拿去还了。



第10章 心已不在此处[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