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三个芦头的转胎参   民国:关东参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三个芦头的转胎参[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好家伙,我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参呢,绍扬,你小子掏上了啊。



这苗参,最低也得八两往上,好了得九两多接近十两。



你知道这是啥意思不?这就是宝贝,人家说的千年人参,能成精的那种,知道么?”



刘东山看着那苗参,激动的不行。



在参帮行的术语中,长在地里的参论棵,一旦抬出来,就论苗。



眼前这苗参,头顶三个芦头,身形飘逸灵动,看起来倒有些凤凰飞翔的样子。



“我以前听山里的老山狗子说,长白山的人参里面,上等的参长得像人形。



但是还有更罕见的龙参,长得像龙蛇一般。



据说,这大清朝的开国皇帝,老罕王,当年在长白山脉的朱雀山中,亲手挖出过一苗龙形参。”



“我想着,既然有龙参,就一定也有凤参。



绍扬,这苗参,不如就叫凤翔吧。”



曲绍扬还没见过刘东山这么郑重其事的模样呢,于是就笑了。



“行啊,师父说叫什么,就叫什么呗。师父,这参咱卖么?”



“卖什么卖?这是宝贝,不说价值连城也差不多了,不能卖,留着当传家宝。”



刘东山瞪了徒弟一眼,嫌他说要卖人参。



“嘿嘿,我就是问一问。”曲绍扬被师父训了,只挠了挠头,嘿嘿的笑。



“快,赶紧去扒苔藓还有桦树皮,赶紧打参包子,别耽误时间久了,跑浆气。”



刘东山小心翼翼的捧着那苗参,打发曲绍扬去干活。



曲绍扬到阴坡,用刀子挖了一大块青苔,然后又从桦树上扒下来大块的桦树皮。



刘东山将凤翔参放在了苔藓上,然后捧了些原地的土,将参须子盖住。



接着用苔藓将参包起来,再用桦树皮裹紧了,外头用榆树皮里面柔韧的部分,捆扎好。



山参这样包起来,可以长时间保鲜,不会干掉烂掉。



忙活完这些,刘东山又指挥着曲绍扬,在附近找一棵红松树。



然后在离地一人来高的位置,扒掉一块树皮。



用斧子,在露出的树干上,左边刻两道,表示他们是两个人来放山。



右边刻六道,说明他们是拿到了六品叶。这就叫砍兆头。



有的人砍兆头还会在上面刻年月。



更有一些人,兆头上不刻横道,而是刻一种特殊的符号,被称为花码,主要就是不想被人知道放山的具体信息。



砍完兆头,还要给兆头洗脸,就是用火将四周的松油烧掉,避免年深日久,兆头就看不清楚了。



忙活完这些,师徒俩背上行囊,就准备往外走了。



这一趟他们出来又将近半个月,估计家里头都等的着急了。



师徒二人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还没等走到那山谷呢,忽然就听见“哦、哦”的动静。



二人不由得一愣,这是狼又来了?



这几天一直很消停,爷俩还以为那些狼不敢再来了呢,这咋又来了?



就在二人疑惑之际,忽然听见“嗷呜”一声。



二人顿时觉得头皮发麻,身上一阵酥麻感,从头延伸到后背。



“草,这些狼又跟老虎较上劲了?”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三个芦头的转胎参[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