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史之心,口灿舌莲   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史之心,口灿舌莲[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丹阳郡,泾县,此地位于丹阳郡治宛陵西南方向,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南边山区的交界地。



县城立于群山之中的一处盆地,四面环山,唯有东西两处大路与外界联通,是真正的易守难攻之地。



而在泾县之南,却有群山,因形似牛骨,故名牛骨岭。



岭下又有一村,名为巧峰村,于此地连通上山,则有一处山寨,山寨之中,又有不少兵士守卫。



而在寨内主屋之中,有一个魁梧大汉正坐于主位之上,听着麾下人的汇报。



此人,正是刘备心心念念的太史慈。



只见其长髯及胸,颇似关羽,形貌威武,不过身材却不似关羽那般庞大,少了不少威慑力。



此时听罢了手下人的汇报,太史慈不由抚须道:



“似如这般说来,现在孙策已经率军攻至无锡,即日便可兵临吴县?”



那人闻此,便点头道:



“正是如此,此次江东大乱,孙策便抽调了徐琨麾下兵马。”



“现在已至将至吴县,宛陵空虚,只有三千兵马,已无援军!”



“将军,咱们是不是趁势出击,一举夺取宛陵?”



“现在咱们要是再不动作,恐孙策回军之后,便再无良机矣!”



他如此说着,面上神态自是越发急切。



只待太史慈决定,他就准备前去传令了。



而听着此人之言,太史慈却是抚须沉吟看着地图,并未回话。



实则正当秦瑱这边在谋划太史慈之时,太史慈却也在谋划偷袭孙策手上宛陵。



事情之所以会如此,自然也是秦瑱的蝴蝶效应导致。



有时候蝴蝶效应的恐怖就在这里,往往一个地方变化,就会导致全局变化。



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历史事件之中,改变一个点,就会导致形势剧变。



本来在这个时期的太史慈,是不准备夺取宛陵的。



因为他麾下的兵马,满打满算也就四五千人,压根不是孙策的对手。



可随着秦瑱给陈瑀加了一个陈登,使得五家伐袁之时形成,局势就彻底改变了。



周瑜的提前抵达,导致孙策于淮南兵败。



陈登的上手操作,使得江东产生了一场历史上原来没有的混乱。



眼见混乱如此,太史慈自然也就升起了原本历程中所没有的心思——夺取宛陵,全据丹阳!



不过他兵力终究太少,因而还在犹豫不决。



思虑之间,太史慈不由看向眼前之人道:



“不知刘玄德在淮南可有异动?”



对于刘备,太史慈的感情可谓颇为复杂。



一方面是因为二人是旧识,其中有一些恩义交杂。



另一方面,现在他独立领军在此,已不再是当初那个为了义气可以不顾一切,孤身闯入敌军的汉子。



几千个士兵性命握于手中,他自然不能再像以前那般没有顾忌。



而面对太史慈的问话,那人却摇了摇头道:



“未曾闻之,不过如今淮南大旱,想来刘备便取了淮南,也无动兵之力才是!”



“将军,若欲行事,须尽早决断!”



“现在我军粮食已快见底,若再不夺取县城,我军恐再无粮可用!”



“便是不取宛陵,也当先取泾县,不然我等属实难以熬到明年。”



听得此话,太史慈的眉头自是微微一皱,抓着胡须的手也紧了紧!



钱粮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现在他所处的情况,和之前刘备的情况差不多。



兵马不多,输不起!



可不打又不行,没有了粮草,他这几千人马恐怕都要耗死在这山中。



想到此处,他声音一沉,便道:



“罢了,传令下去,准备动军!”



“三日之后,随我下山攻取泾县,奇袭宛陵!”



太史慈这一声令下,那人自是急忙朝着屋外行出。



可他刚一出门,便见一个半大小子一脸欣喜的朝着屋内行来,边走边道:



“父亲,孩儿有喜来报!”



这小子,便是太史慈之子,太史享,演义被写成了太史亨。



其人年方十四,却已生的颇为高大,与太史慈年轻之时便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



见得此子前来,太史慈自是抚须一笑道:



“享儿自何处来,有何喜事?”



他一说罢,却见太史享笑道:



“孩儿若说来,父亲定然不信,因今日孩儿下山打猎,却在村中见得一贤,容貌不凡。”



“孩儿思之父亲于此,并无商议之人,故请来一见。”



“不料此人却说其为使者,是来送信。”



“我又问他与何人送信,此人便说乃是刘使君使,因闻父亲在此,故而前来。”



“孩儿却问他使君何人,他又说其讳备,字玄德,乃父亲故旧。”



“孩儿想父亲曾言与这刘使君到有几分交情,故邀入寨一叙,方知此人竟是来表父亲为丹阳太守。”



“此等大喜之事,孩儿不敢隐瞒,故前来报!”



他自少年心性不知事情复杂,可太史慈一听,便是暗道不好。



刚刚听是刘备的使者前来,他心里就有些不祥的预感。



毕竟他和刘备多年未见,眼下陈兵在此,刘备又是哪来的消息?



又听对方是来任命自己职位,更是心中一沉。



现在这个局势,刘备与孙策生怨,多半有意南下,莫不是想空手套白狼来了?



是想通过一个丹阳太守之位,让他率军北上投靠?



亦或是想要用他来牵制孙策?



要真是如此的话,他确实不好拒绝。



可现在的形势,这要让他北上,他便愿意,麾下也未必愿意,他当然不可能弃部曲而去。



同样,他麾下兵马可都是他辛苦带到此处,自也不可能带着去和孙策火并。



思虑之间,他便问太史享道:



“刘使君派使者前来?此使何在?”



太史享见太史慈脸上并无喜色,一时不解,听得问话,自忙回道:



“正在厅外等候传召!父亲可是不欲见得此人?”



“若是如此,孩儿这便将其赶出去!”



可太史慈一听,便是眉头一挑道:



“岂有此理,刘使君为吾之友,今遣使来,不可怠慢!”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史之心,口灿舌莲[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