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章:孤德薄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孤德薄[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长孙无忌双手持笏板,面色如常,不为所动。



好似殿中的情形与他没有干系一般。



实则,他内心却是沉到谷底,持笏板的双手,已经死死的捏紧了。



他内心怎么可能平静。



早就后背发凉了。



作为一个资深的老狐狸,群臣都明白看穿的事情,他如何不懂?



不是他不懂,而是没有办法。



本来他作为陛下妻兄,三个嫡皇子的亲舅舅。



谁当太子,谁当皇帝,对他来说,都是没有任何损失的。



他依旧是他,是太子舅舅。



这一点,是怎么也改变不了的。



他根本不需要有多余的举动,就立于不败之地。



保持中立,是他作为外戚最正确的选择。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可谁知道,今日朝局,风云变幻。



太子李承乾大朝议讲‘礼’,瞬间就把他推倒风口浪尖上。



句句没有他,但无处都不是他。



当太子舅舅,不在太子名单上,那本身就是一件莫大的过错。



更别说,太子所说的‘礼’,牵扯太大,太恐怖了。



他不能主动开口,那会沦为朝外笑话。



不主动,太子却不点他。



无异于也是站在对立面。



他心里几乎在渴求,太子能够点他,给他个体面。



见太子没有点他的意思,他甚至想着放下身段,希望李承乾给他主动开口的机会。



李承乾给吗?



肯定是不会给他的。



他就是要敲打长孙无忌,就是要让他处在风口浪尖上。



就是要让他知道什么叫怕了。



长孙无忌为什么怕?



因为李承乾的开场白,说的是孔曰仁,孟曰义,周曰礼,回应的是陛下说的话。



仁,义,礼。



仁,说的是行仁政,要仁德。



义,说是名分大义。



礼,说的是礼法,礼制。



李承乾有仁德,有名分大义,更是直言不讳的说皇嫡长子的身份。



这就牵涉到‘礼’。



他就是告诉在场群臣,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



你们是拥护还是不拥护?



要知道,隋唐是门阀政治。



门阀最在乎,最看重的是什么?



传承。



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家族能够稳定传承的共识。



自从周朝制礼,确立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确实能够杜绝内部继承人倾轧,消除混乱内耗的有效验证后。



经过一千多年岁月,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已经深入人心。



不管是世家门阀,还是王公贵族,纵然是底层百姓之家,他们也是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



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的正确属性。



到了后世,嫡长子继承制,依旧是无法忽视并且存在的一项重要的继承原则。



长子,长子,可不单单的字面意思,在社会共识中,他是能够对一个家庭负责的。



他前些日子让李靖,程知节,魏征等人,遴选一子到东宫,嫡长不论,就是摸这些人的态度。



不出所料,他们一个个送的全是次子。



次子说明什么?



不是对东宫的敷衍,而是在太子说了嫡长不论,不违抗太子教令的情况下,最优解。



李承乾也探明了这些人的态度。



他们对嫡长子继承制是拥护的。



李承乾现在就在做一件事情。



在这场大朝议上,利用拥护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在拥护他李承乾,来确立他大唐皇帝嫡长子,册封皇太子身份的绝对政治正确。



反对?



反对他,就是反对嫡长子继承制。



天下人口诛笔伐,谁挡得住?



这是当代最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



第三十三章:孤德薄[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