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九章 松露之秘   我看到了一切[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松露之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1月25号。



可能是临近新年,天气一改前几天的阴雨绵绵,今天难得有暖洋洋的太阳。



江淼将所有准备返乡的外地员工召集起来,拿出一大叠红包。



“来!好好干!”



888块钱的红包递过去。



张欣怡赶紧双手接过去:“谢谢老板!老板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



很快二十几个外地员工都收到了888块钱的新年红包,然后拉着行李箱,坐公司的五辆皮卡车去高铁站,或者客运站。



一旁的林书雅看着冷清了不少的公司,哈了哈气,搓了搓有些发红的手掌,她笑着问道:“你这几天应该留守公司吧?”



“嗯,公司必须有管理层留守。”



“我倒是没有什么事,从滇南采集样品的工作需要时间,松露目前已经获得了5公斤左右的样品;鸡枞菌要七八月份才会有货,松茸同样要到七八月。”



江淼蹲下来,摸了摸从老家带过来的大黄,当初就是这个家伙发现自己被雷劈晕的,揉了揉它的狗头,又喂给它一块鳗鱼肉。



“松露研究得如何?”



林书雅给他科普了一下情况:“目前黑松露、白松露培育技术上,很多地方都有研究,其中攀市的农林研究院,在23年完成了仿野生环境的栽培技术。”



“亩产应该非常尴尬吧!”



“没有错。”林书雅一边回答,一边蹲下来看着大黄在吃鳗鱼肉。



江淼之所以猜到白松露的亩产尴尬,就是因为市场价格反应了真实的生产情况。



如果攀市的农林研究院可以实现白松露的大规模量产,那白松露的市场价格绝对会下跌。



可是江淼通过采购部的报表,知道这几年的白松露价格,一直维持在每公斤400~1000元左右,平均在580元每公斤左右。



既然市场价格没有暴跌,那就说明攀市农林研究院的技术,没有办法实现大规模量产,只能小规模仿野生环境进行栽培。



“大黄,我们走!”江淼拉着狗绳。



前往南湖农场的乡间公路上。



上午的阳光明媚,虽然北风依旧不愿意放假,但阳光还是给行人带来一丝暖意。



两人牵着大黄,散步前往南湖农场的临时食用菌实验室。



二十分钟后。



在农场北侧的山坡脚下,就是集装箱房搭建的临时实验室。



更换了一套防护服的江淼,看到了林书雅利用木屑和泥土、生石灰、石膏制作的袋料包,一共有一百多个袋料包。



这些袋料包采用了不同的配比,以10袋为一组,一共有14个对照组。



通过鉴定面板,江淼看到了这些袋料包内的白块菌情况。



其中三组的生长情况比较好,江淼看了一眼标签,眼神之中露出一丝果然如此的神色。



因为这三组的袋料,一组是攀市白松露产区的林下土,两组是根据攀市林下土的成分,模仿出来的人工土。



‘果然土壤之中的微量元素,对于白块菌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土壤之中的磷、镁、锰、硒对白块菌至关重要。’



第二十九章 松露之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