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862章 让人绝望的大决战 (高考加油!)   北颂[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862章 让人绝望的大决战 (高考加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玮只是大致的给种世衡和狄青二人讲解了一下作战的方略,主要是针对左右两翼包抄部分的。



中军的作战部分,曹玮早在种世衡和狄青二人赶到幽州城之前,就已经部署妥当。



一切都交代过了以后。



种世衡、狄青二人各自回到了各自率领的兵马大营做起了前期准备。



行宫里就剩下了赵祯、曹玮、寇季三人。



赵祯忍不住感慨道:“此次战事,应该是我大宋立国以来最大的一次。”



此次针对辽国作战,大宋前前后后投入的禁军多达六支半,算上北疆的镇北军的话,足足有七支半。



其他各地方地方兵马还没有算在其中。



大宋的地方兵马如今加入到战场当中以后,更多的是担任一种辅助作战的职责。



类似于以前的厢军和民夫的集合体。



他们在确保了辎重运输以外,还拥有一定的战斗力。



必要的时候可以成为正式的兵马,进入到战场中作战。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宋在兵制革新以后,已经很少在战事发生的时候,大肆的征伐民夫。



此次大宋东西两线开战,征调的民夫数量不到十万。



若是换作以前,如此规模的战事,大宋要征调的民夫数量少说也在八十万到一百万左右。



民夫的数量大规模的消减以后,战事对百姓的影响就降到了最低。



这也是为何大宋维持如此大战大半年了,国内依然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的原因。



如今。



在辽国战场上的六半禁军中,有四支半身在幽州城。



禁军的数量在二十三万。



地方兵马的数量几乎和禁军的数量持平。



如此数量的兵马,已经远超城外的辽军,也远超此前大宋应对任何一场战事的兵马数量。



玉门关一战,大宋投入的兵马数量虽然多。



但是禁军数量却不多,基本上都是地方兵在战场上充当野战的兵马。



论整体实力的话,比幽州城战场上的兵力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曹玮提出了以堂堂正正的姿态碾压过去,寇季和赵祯二人并没有异议,就是因为此处兵马的整体数量、整体素质,远远碾压辽军。



若是不堂堂正正的碾压过去的话,那都有点对不起大宋天朝上邦的称呼。



寇季在赵祯话音落地以后,盯着曹玮认真的道:“幽州城禁军中,配备着火器的禁军将士已经达到了十万。曹公应该好好的利用利用火器。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到任何一支兵马有效的利用火器。”



大宋禁军配备火器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可是能真正有效的利用火器的战事几乎没有,全面的应用火器作战的战事也几乎没有。



火器的优势并没有被充分的发挥出来。



许多战场上,仍旧保持着相对的骑马砍杀的局面。



就拿北疆的战事而言。



杨文广在抵御辽兵的时候,就没有有效的利用火器,反而更侧重骑马砍杀。



若是寇季在北疆战场上的话,面对辽兵入侵。



他最先做的一定不是去征调兴庆府等地代罪之身的人。



他最先做的肯定是征发民夫,挖战壕。



十几道战壕往战场上一橫。



炮兵占据高地,炮击敌人。



火枪兵伏在战壕里,用火枪和手榴弹打击敌人。



待到敌人临近的时候,迅速的退到后面的战壕。



敌人想要冲到他们近前,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将他们挖下的战壕填满,另一个是下马徒步渡过战壕。



但敌人无论是填满战壕,还是下马徒步渡过战壕,都必须在火枪兵的火力覆盖下完成。



等敌人能跨过所有的战壕,出现在镇北军面前的时候,就是镇北军骑兵冲锋的时候。



而那个时候,敌人几乎剩不了多少。



根本不可能是镇北军骑兵的对手。



如此一来,北疆的战事就会轻而易举的解决。



然而,正是因为杨文广没有有效的利用火器,所以最后不得不征调代罪之身的人上阵,最后也导致了辽国巨变。



所以寇季有必要提醒曹玮,该好好的利用火器。



曹玮在听到了寇季的提醒以后,点头道:“你的想法跟我差不多,我在文昌学馆教学生的时候,没少跟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也没少跟学生在战场上观摩火器作战。



得到的结果跟你所说的一模一样。



目前为止,我大宋还没有一支兵马能够有效的利用火器作战。



我在观看了诸多战事以后,最终摸索出了一些火器作战的兵法。”



说到此处,曹玮盯着寇季认真的道:“稍后的战事中,我会用到火器作战的兵法。火器是你造出来的,如何有效的利用火器,你心里应该有点想法,到时候我指挥兵马作战的时候,你可以在一旁看着,有什么想法,可以一起说出来,商讨一下。”



寇季闻言,缓缓点头。



大宋现在急需一套以火器作战的兵法。



曹玮应该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想通过战场尽快的磨练出火器作战的兵法。



为此不惜请教一个外行人。



在曹玮眼里,寇季就是一个外行人。



寇季也承认自己是一个外行人。



虽然寇季从出仕到如今,参与过的战事已经不再少数,可他从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天生的将帅之才,也从不认为自己精通兵法谋略。



寇季所指挥的许多战事中,他提供的只是一些战略和战术上的指导。



真正调兵遣将,真正排兵布阵的几乎都是别人。



寇季给自己在战场上的定位是参谋,而非主帅或者主将。



赵祯对曹玮和寇季二人的做法也十分有兴趣,所以他在寇季和曹玮二人说完话以后,笑着道:“算朕一个……”



曹玮和寇季意外的看向赵祯。



赵祯继续道:“朕不会插手战事,朕就是想跟你们一起商讨一下兵法谋略。毕竟,有些事情当局者迷,旁观者却看的十分清楚。”



寇季和曹玮思量了一下,缓缓点了点头。



赵祯承诺不会插手战事,那就一定不会插手战事。



从之前赵祯的表现就看得出来。



在这方面,赵祯还是十分有信誉的,也十分有自知之明。



就算赵祯开口要插手战事,二人也不会答应。



历来帝王,总是在一些溜须拍马的臣子的吹捧下,觉得自己天命不凡,无所不能。



所以什么都想插手,什么都想指导。



但最终的结果其实十分差强人意。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某十全老人。



赵祯直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寇季和曹玮二人都觉得有道理。



由于明日就要正式的拉开大战的序幕。



所以三个人几乎都睡不着。



他们凑在行宫里,一边涮着鲜嫩的羊羔肉,一边谈天说地。



一晃就是一夜。



翌日。



清晨。



晴空万里。



赵祯、寇季、曹玮,各着一身盔甲,出现在了幽州城城头上。



幽州城外,是一大片的辽兵大营。



幽州城内,是一个个严阵以待的将士。



三个人站在城头上,看的十分真切。



寇季着一身简单的盔甲,坐在赵祯右侧。



曹玮着一身宽松的墨色盔甲,坐在赵祯左侧,在他面前,摆着插满了令旗的旗筒和插满的令箭的箭筒,在其背后,一面黑底红字的曹字大旗迎风招展。



赵祯居中,着一身镶嵌着各色宝石的金甲,看着十分不凡,十分光彩夺目。



在他面前摆放着一张宽大的可折叠的长几。



可折叠的家具,可不是后世的专属。



古代就有。



用传统的铆钉等技艺打造的家具,同样具有可折叠的功能。



只是对技艺要求有些高,非大师傅不能造,且一般人用不起,所以市面上很少见到。



但你要是参加权贵人家的春游会,或者是权贵人家的赏诗会等宴会,就有机会见到。



赵祯面前的长几上,摆放的东西就有些丰富。



吃的喝的皆有。



但赵祯从头到尾就没动过。



三人只是静静的盯着城外的战场。



在曹玮身边,摆放着一个日晷,待到指针的阴影到达了一个刻度的时候。



曹玮毫不客气的下令。



“擂鼓!进军!”



“咚!咚!咚!”



力士们提着鼓槌,缓缓的敲了三下,随后便是十分密集的鼓声,将幽州城内外的一切带入到了金戈铁马的战场当中。



似乎是为了回应力士们的鼓声,幽州城外突然卷起了风。



风声吹动着旗帜呼呼作响。



幽州城的城门在风声最劲的时候,缓缓被打开。



数十万将士,沿着幽州城北、东、西三门,冲出了幽州城。



冲出了幽州城没多久以后,大宋将士已经全部压到了辽国兵营的正南面。



第一通鼓声缓缓落下。



大宋将士摆明了车马,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静等第二通鼓声。



城外的辽兵早在幽州城内的鼓声响起的时候,就做出的反应。



辽营各处响起了号角声。



辽兵策马冲出了辽营,在辽营外组成了一个又一个军阵。



辽皇耶律隆绪坐在一驾十分宽大的龙椅上,阴沉着脸,闭着眼,任由三十八个力士抬着他缓缓前行,在他的身旁,坐着辽国皇太子耶律宗真。



辽皇耶律隆绪的龙袍有些大,挡着半个耶律宗真。



耶律宗真浑身紧绷着,身躯微微向前倾斜,似乎背负着什么。



辽皇耶律隆真坐着龙椅出现在辽军阵中以后,辽兵中爆发出十分强烈的欢呼声。



第0862章 让人绝望的大决战 (高考加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