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913章 唯有寇季能降妖(三更,一万八……)   北颂[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913章 唯有寇季能降妖(三更,一万八……)[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价值一千万贯的嫁妆,对赵祯而言,不算什么。



但是对大宋朝野上下的官员而已,那就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也难怪王曾在拿到了礼单以后,会去找赵祯。



寇季感慨之余,随口问了一句,“宝庆此前的嫁妆里,包含公主府和食邑换成的钱财吗?”



陈琳坦诚的道:“只包括食邑……”



寇季沉吟着道:“以宝庆的身份,出阁以后,获得的食邑应该在一千户左右。逢年过节再加一些的话,应该会在一千三百多户。



每年的收益应该在五万贯左右,若是富庶一点的地方,恐怕更多。



依照五万贯算的话,十年就是五十万贯。



二十年就是一百万贯。



宝庆如今还年幼,好吃好喝的伺候着的话,必然能长命百岁。



那她从食邑上应该能获益四百多万贯。



也就是说官家给的嫁妆也不多,就五百多万贯而已。



还好官家没将宅院算进去。



依宝庆的身份,出阁以后,少说要在汴京城最中间的位置,安排一座大宅子做公主府,还得在外城准备两处别院。



依照如今汴京城宅院的价钱。



官家若是将宅院算进去的话。



那宝庆可就嫁亏了。”



陈琳冲着寇季一个劲的翻白眼。



他第一次听见有人把嫁公主的事情说的如此市侩的。



“你好歹也是我大宋枢密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能像是市井小民一样市侩呢?”



陈琳眼见寇季还有开口的意思,就忍不住出声讥讽。



寇季反问道:“难道我算的不对?”



陈琳义正言辞的道:“当然不对,公主乃是千金之躯,能下嫁到你们寇府,是你们寇府的荣幸,你寇府不应该计较钱财。”



寇季淡淡的道:“我也没计较,只是忍不住说了说而已。”



陈琳瞪了寇季一眼,“官家就是差咱家过来跟你通个气的。官家说了,钱被人拦下了。看看你还需要什么其他的,他可以想办法添上。”



寇季沉吟了片刻道:“给点农具,给一些匠人,再给一些读书人吧。如今韩地最缺的就是农具和匠人。



读书人的话,官家看着给一些就行。”



陈琳见寇季并没有狮子大开口,脸色缓和了不少,“咱家会如实禀报给官家的。”



说完这话,陈琳也没有多留,拱了拱手退出了寇季的书房。



陈琳走后。



寇季叹了一口气,略微揉了揉眉心。



赵祯突然赐给了宝庆三千甲士,那交趾和元山两地的那些将士们,就没办法大张旗鼓的进入到韩地了。



中间得想个办法,让他们换一个身份进入到韩地。



不过问题不会太大。



那些将士们伪装成投诚的海盗,亦或者其他遗族都行。



只是多了一层身份的伪装而已。



陈琳回去没多久以后,宫里就私底下派人送来了嫁妆的礼单。



除了陈琳所说的那些外,又多了一万多匹布、十万多农具,三千匠人和两百读书人。



寇季在看过了嫁妆的礼单以后。



果断吩咐向嫣,将寇府名下的所有田产、房产、铺面等不动产,以及带不走的一些资产,全部写成了一张礼单。



然后派人将其当作聘礼,大摇大摆的送进了宫。



赵祯拿到了聘礼礼单以后,哭笑不得。



吕夷简抿着嘴没说话。



王曾又好气又好笑的道:“慷他人之慨,真是没面皮。他倒是赚足了面子,朝廷却什么好处也没捞到。



最后反倒是便宜了官家。”



依照赵祯此前封王的时候定下的规矩,几个王爵在离开大宋的时候,所有的不动产都会交给朝廷。



除了一些宅院要归于皇室私产以外,其他的都会归入国库。



国库也会因为丰收一笔。



可寇季如今将那些产业当成了聘礼,送到了赵祯手里。



那么那些产业随后都会入了赵祯一个人的口袋。



毕竟,那是人家嫁女所得。



满朝文武可拉不下那个脸,将赵祯嫁女所得,充入国库。



一直在一旁沉默不语的吕夷简突然开口感慨道:“寇季可真会钻空子。”



赵祯笑着道:“寇府的人可还没离京,所以寇府的所有家业,他都有处置之权。”



吕夷简和王曾对视了一眼,齐齐叹了一口气。



好处都让赵祯一个人占了,赵祯当然这么说。



若是寇府将不动产全部发卖给了别人,你再看赵祯还会不会笑的如此开怀。



吕夷简叹气过后,幽幽的道:“老夫不得不佩服寇季敛财有道,才短短十数年,积攒的家业就远超许多人。



光是田产,就远超一百多万亩。



汴京城内的大宅、别院、铺面,加起来多达四十多处。



此外在大宋各地,还有近六百多处铺面,一个个价值还不低。”



赵祯听到此话,淡然笑道:“四哥府上的家业,几乎都是他凭借着过人的头脑赚回来的。而不是他受贿得来的。



一百多万亩良田,看着多。



可真的归四哥支配的,只有河西的五十万亩贫瘠的土地,以及汴京城内的三千多亩地。



剩下的可都是寇氏一门的地。



其中有华州的,也有四哥的父亲的。



细细算起来,四哥并不贪地。”



河西五十万亩地看着是挺多的。



但是在河西最初被收回大宋的时候,大部分人觉得那是穷乡僻壤,不肯去。



寇季拿了五十万亩地,派给了俘虏耕种。



所得的大部分粮食几乎都给了朝廷,他从中赚取到的钱财,倒是不多。



毕竟,五十万亩地中,有近二十五万就是林地,根本没什么产出,还要时时派人去维护。



另外二十五万亩地,种出了庄稼以后,留足了俘虏吃的,交够了朝廷的,剩下的再低价卖给朝廷。



好处几乎都让朝廷占了。



寇府不过是得了一些钱财而已。



虽然数量很大,但是朝廷得到的更大。



总不能朝廷得了大好处,还埋怨人家寇季喝汤了吧?



吕夷简和王曾知道其中的门道,所以只是感叹了一下,并没有多说其他的。



赵祯在吕夷简和王曾感叹过后,继续道:“至于四哥府上的宅院、别院,几乎都是朕赐下去的。



而那些铺面,都是四哥名下的万象楼和万象典当行近些年盘下来的。



散落在我大宋四处的那些铺面,有一部分里面还有朕的份子。”



寇府散落在各地的生意中。



除了万象楼和万象典当行以外。



剩下的推广农具的铁铺,以及贩卖布匹的布铺,几乎都有赵祯的份子。



吕夷简和王曾在听完了赵祯的话以后,心里一个劲的长吁短叹。



他们觉得寇季实在是太聪明了。



大宋朝做生意的人太多了,能落下好名声的没几个。



寇季拉着赵祯一起做生意,即把钱赚了,也把好名声落下了。



无商不奸、为富不仁之类的话,根本落不到寇季头上。



寇季的生意和赵祯的生意是一体的,诋毁寇季做生意是个奸商,那就是在间接的骂赵祯是个奸商。



那还了得?



当然了,吕夷简和王曾心里最大的感触还是羡慕。



同样是当官,别人为了捞钱,那是提心吊胆、脑袋挂在裤腰带上。



寇季就不同,不仅把钱捞了,还不用提心吊胆。



吕夷简和王曾神色复杂的沉默了许久。



王曾突然盯着赵祯,可怜巴巴的道:“官家……多少给国库留一点……国库如今空的能跑耗子……”



赵祯翻了个白眼。



在寇季回京之前,国库确实空的能跑耗子。



寇季回京的时候,带了大量的钱财,不仅偿还了朝廷从一字交子铺借贷的债务,还塞满了国库。



所以国库如今不可能空的跑耗子。



真要是空的跑耗子,那赵祯就该杀人了。



“官家……”



王曾见赵祯只翻白眼不说话,又呼喊了一声。



赵祯见王曾也是一片公心,心就软了。



“罢了罢了,寇氏在汴京城,以及华州的所有铺面,万象楼扑卖,扑卖所得充入国库。”



王曾一愣,“万象楼不是……”



不等王曾把话说完,赵祯就打断了王曾的话,“万象楼的招牌,好不容易竖起来,好不容易让大宋上下所有的人认可,就没必要废弛。



朕回头会将万象楼并入到一字交子铺。”



王曾原本想说,寇府既然已经将万象楼交给了朝廷。



那就暂时没办法用了。



但听完了赵祯的话以后,他缓缓闭上了嘴,只是直直的盯着赵祯。



赵祯见此,猜倒了王曾的心思,他叹了一口气,道:“你别看着朕了,朕既然答应了将寇氏在华州和汴京城的所有铺面充入国库,那就不会食言。



万象楼算是一字交子铺买的。



随后朕会让一字交子铺拿出一笔足以买下万象楼的钱,充入国库。”



说到此处,赵祯顿了一下,继续道:“寇府的田产、以及其他各地的铺面,朕随后有大用,依照此前的规矩,暂时将它们全部挂到国库里。



但不能发卖,也不能擅动。



一切照常运行。”



赵祯费尽心思收了这么多地和铺面回来,就是在为以后的文制革新做准备。



他自然不可能将田产和铺面充入到国库里去。



真要充入到了国库里。



下面的人一准会动歪心思。



要知道,朝廷一般出售抄没的田产、房产、铺面,卖出去的价值倒是不低,可是承保上来的数字绝对低的吓人,充入国库内的钱财会更少。



所以赵祯只是将田产、房产、铺面挂靠到了国库,但不让国库掌握。



目的就是为了杜绝有人从中谋取暴利。



第0913章 唯有寇季能降妖(三更,一万八……)[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