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953章 用王安石的旧事教育王安石   北颂[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953章 用王安石的旧事教育王安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今听到了寇季不会分润他们多少,他们自然松了一口气。



寇季笑呵呵的瞥了赵润一眼,“你个小财迷,快跟我说说,背后是谁牵头的。”



赵润低声笑着道:“知礼部陈执中……”



寇季脸上的笑意一敛,有些不敢相信的道:“你确定是陈执中?”



史书记载中,陈执中此人不好也不坏,留下了许多典故,但是名气和能力都一般般。



比起他爹陈恕,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死后在给他定谥号的时候,曾经出了许多波澜,最终就得了一个‘恭’字。



对,就是一个字。



此人如今在礼部当菩萨,每日到了礼部衙门,什么也不做,清闲的很。



如今居然背地里帮豪门大户扛旗。



寇季有点不太理解。



寇季看着赵润询问道:“牵扯有多深?”



赵润笑嘻嘻的道:“据说是有人找上门,送了他一些难以拒绝的东西。他就勉为其难的为新的交子铺做靠山。”



“姻亲?”



“嗯。”



“难怪……”



朝廷如今对贪赃枉法盯的很严。



已经有好多年没暴露出什么大贪官了。



赵祯对于贪官污吏更是难以容忍,发现一个砍一个。



陈执中如今也算是朝中重臣,不可能不知道赵祯心里的忌讳,更不可能去触赵祯眉头。



所以别人送上门的钱,他肯定不收。



除非是亲戚送的。



“他恐怕什么都不管吧?”



寇季笑着问。



赵润点头道:“朝野上下的官员,几乎都不管自己府上的生意,都是府上的女眷在操持。”



寇季笑着道:“希望他牵扯的不深,牵扯的太深的话,那可就不妙了。”



以寇季的身份,说陈执中不妙,那就是真的不妙。



“朝堂上的事情你们不用管,你们现在只需要盯着那家交子铺就行。开张的时候,记得过来找我。”



寇季笑着吩咐了一声。



赵润、王安石、曾巩齐齐应允了一声。



往后一段日子。



赵润、王安石、曾巩就一直在盯着那家交子铺。



那家交子铺从盘下了铺子以后就没什么动作,一直到过年,都紧闭着大门。



看样子在年前,恐怕不会开门。



寇季将那家交子铺的事情交给了三个小家伙以后,也没有过于关注。



在年末的最后一大朝会以后,朝野上下的官员就进入到了漫长的年假当中。



赵润被曹皇后换回了宫中。



曾巩也会了汴京城的曾府。



王安石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住在文昌学馆。



寇季知道此事以后,就让王安石暂时搬到了竹院。



寇季原以为,多一个人,竹院里会多很多人气。



可王安石搬进来以后,竹院依旧冷清。



以往的时候寇季感触还不深,到了年节的时候,竹院的冷清和院子外面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寇季身边即使放着两个火盆,以然觉得有寒风顺着他的袖口往进钻。



“呼……”



一阵寒风冲开了书房的门户,卷着雪花在书房里翻滚。



寇季遍体生寒,打了个哆嗦。



王安石匆匆的跑到门口去,关上了书房的门户,然后拿了个暖手炉,放在了寇季手里。



寇季抱着暖手炉,感觉到暖意充斥了全身,刚要夸奖王安石一句。



就见寇卉包的像是熊猫一般,冲开了书房的门户。



“爹……寇天赐的人到汴京城了!”



寇卉冲进了书房以后,兴冲冲的对寇季道。



寇季有些脸黑的道:“那是你兄长。”



寇卉理直气壮的道:“他抛下了你和我娘,不在你们面前尽孝,我就不叫他兄长。”



寇季翻了个白眼,“你是埋怨他不带你去韩地玩……”



寇卉脸颊红扑扑的道:“蛮夷之地,我才不去。”



寇季摇头一笑,没有继续跟寇卉讨论这个问题。



寇卉那点小心思,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寇季吩咐寇卉关上了门户,道:“来人是谁?”



寇卉挠了挠头,努力回想了一下,道:“说是韩王府长史,也是曾祖父的学生,叫什么梁适。”



寇季有些意外的道:“梁适?那可是祖父为数不多的得意门生之一啊?不是说要出仕的吗?怎么跟着祖父去了韩地。”



寇卉一脸认真的道:“那得问他自己。”



寇季点点头,吩咐道:“去告诉你娘,既然是自家人,就安排到厢房里歇下。别去驿馆凑热闹了。



让梁适等一行人放下了东西以后,吃一顿饱饭、歇息一番,晚些我在去找他们。”



寇卉点了点头,风风火火的离开了寇季的书房。



寇卉走后,王安石再次帮寇季闭上了书房门户,并且满脸疑惑的询问寇季,“先生似乎很看重梁适?”



寇季缩在躺椅里,笑着道:“能被我祖父委以重任的,自然不是什么小人物。”



王安石赞同的点点头。



寇准在宦海沉浮数十年,曾经一度掌控着大宋最高的权柄。



他能看重的人,自然不会差。



“学生只是觉得,梁适既然有才,为何不留下为朝廷效力,反而跑去了韩地?”



寇季瞥了王安石一眼,笑着道:“你是觉得,我韩王府,就不该有英才。”



王安石赶忙道:“学生不是这个意思。”



“我知道你不是这个意思。你是觉得,能被我祖父看重的,应该是一位大才,不留在汴京城里大展拳脚,却跑去韩地那个一府之地,觉得梁适选错了路。”



“学生……”



“行了,不必解释。有此想法,并不奇怪。韩地只不过是一府之地,比起大宋差了一星半点。



一些大才在大宋能展开拳脚,去了韩地自然会憋屈一些。



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



梁适愿意去韩地,自然有他要去韩地的目的和追求。



在他没有达到目的和追求以前,是不可能离开韩地的。



屈不屈才,他心里清楚。”



寇季说完这一席话。



王安石躬身一礼,“是学生孟浪了……”



寇季摇头道:“你不是孟浪了,你只是心太大了。你觉得每一个大才,都应该做大事。想必你心里也觉得自己应该做大事。



但你有没有想过,所有人都去做大事了,谁来做小事?



而且,即便是要做大事,也要从诸多小事做起。



因为不做小事,只做大事。



是会出问题的。



我以前看过一本大食书籍,里面写了这么一个故事。



说是在遥远的乌托邦国,有一个国相,在担任类似我大宋知县的官职的时候,了解了当地百姓的贫苦,然后向国王,讲述了一些他在地方上领悟的弊政,要求朝廷革新弊政。



乌托邦国的国主深以为然,觉得他是大才,便将他调遣到国都担任国相,由他主持革新。



他在出任了国相以后,其中一项革新的政令是将王国的储粮,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折算成了本钱,借贷给了国民,以缓解地方上的高利贷,同时增加王国的收入。



你觉得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王安石听完了寇季一席话,仔细的思量了一番后,很想说一句国泰民安。



可是看到了寇季似笑非笑的盯着他,他就知道那个乌托邦国的国相,推行的这一条政令的下场不太好。



如果是好的,寇季也不可能拿出来跟他说。



王安石迟疑了许久,几次张嘴,想说出一个符合寇季心思的答案,比如‘民不聊生’之类的。



但是他觉得,他最初的想法跟这个完全是相反的,他不想自欺欺人。



所以,王安石最终只是摇了摇头。



寇季盯着王安石笑道:“我来告诉你,最后的结果就是王国的官吏逼着百姓们借贷。即便是百姓们衣食无忧,什么也不缺,王国的官吏也会逼着百姓们借贷。



然后静等着连本带利的从百姓身上讨回来。



百姓们是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最终王国不得不废除这个政令。”



王安石忍不住道:“那个王国的官吏太可恶了。若不是他们,王国的政令也许是一条善政。”



寇季笑眯眯的道:“如此政令,放在我大宋,问题会更大。”



王安石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他清楚,小国寡民最好治理。



如此政令,在小国推行,都出了大问题。



在大宋推行,出的乱子只会更大。



寇季盯着王安石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一定要深思熟虑的看清楚。不能只看到一点,就盲目的以为自己看到了所有问题。



所以,要做大事,一定要从小事做起,最好将小事了解的清清楚楚,积累好根基。



然后再某大事。



乌托邦国的国相,若是在地方上任职的时候,能多经历几任地方官,那他一定不会推出如此律法。”



王安石恭恭敬敬的一礼,“学生受教了。”



寇季点点头道:“以后也沉下心读书、做学问,别总想着做大事。没学问、没见识、没根基,你做什么大事?



在虚空中建立楼阁吗?



你觉得建的起来吗?”



第0953章 用王安石的旧事教育王安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