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969章 寇季提出的两个百年国策   北颂[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969章 寇季提出的两个百年国策[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向嫣听到了寇季的话,无言以对。



寇季说的没错,钱对他而言,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他想要钱的话,轻而易举就能拿到。



大宋钱庄是大宋所有人的钱庄,是赵祯一个人的产业,也是寇季一个人的浮财罐。



寇季真的想用立马的钱的话,无论是通过赵祯的手调动,还是自己刻一个模板、调一些墨汁印刷,都可以。



特别是寇季自己刻模板、调墨汁印刷,可以不动声色。



大宋钱庄如今用的交子模板,依旧是寇季最初帮一字交子铺做的那套模板。



从一字交子铺开设至今,不是没有人想过重新做一套模板替代寇季的那一套模板。



但无一例外,做出的模板跟寇季做出的模板都相差甚远。



更重要的是,寇季调的墨汁,几乎没人能防出来。



赵祯的忠仆陈琳,曾经就想更替寇季调配的墨汁,抹除寇季在一字交子铺的痕迹。所以他就找到了那个除了寇季以外,唯一知道墨汁配方的哑奴,研制了许久墨汁,但都没有成功。



大宋目前没有印刷匠人的技艺能够突破寇季,所以做不出能够超越寇季的交子模板。



寇季的交子模板,没有替代品。



所以大宋钱庄跟寇季的浮财罐没区别。



寇季将设立钱庄的事情交给了向嫣以后,就没有再关注此事。



向嫣的速度很快。



她次日就去户部和鸿胪寺领取了准许韩王在汴京城等地开设钱庄的文书,然后去大宋钱庄,交割了开设钱庄所需的保证金,然后选定了铺面,开始依照钱庄的样子装修。



半个月后。



名为天赐钱庄的正式开业。



开业当日,有许多人上门道贺。



但向嫣却没有露面,只是用了一个姓寇的掌柜充门面。



随着天赐钱庄开业,其他豪门大户的人也惊醒了过来,纷纷拿着钱冲到了大宋钱庄去交保证金。



各种名字的钱庄,如同雨后的春笋般,冒了出来。



豪门大户都把此事当成了一个暴利行业,所以抢破头了往进挤。



豪门大户都觉得一条金光大道铺设在了他们面前,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赵祯已经稳稳的踏在了金光大道上。



资事堂内。



赵祯豪迈的笑道:“四哥,朕原以为,让民间开设钱庄,会出现许多祸端。没想到经过你的妙手调整以后,居然有如此大的益处。



那些豪门大户一个个都以为自己在占便宜,疯狂的去大宋钱庄获取开设钱庄的资格。



却不知道,朕才是背后的大赢家。



朕不仅让他们将自己家里的存钱乖乖的拿了出来,还让他们乖乖的存进了朕的大宋钱庄。”



赵祯看着寇季,有些激动的道:“一个月,短短一个月,大宋钱庄就拿到了近两千万贯的保证金。



朕从没有想过,朕手底下的这些豪门大户如此富裕。



如今,他们的钱都是朕的。”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其实也没有那么多,其中有六百多万贯,就是臣贡献的。”



赵祯哈哈一笑,道:“那是天赐儿的钱,可不是你的钱。”



寇季疑问道:“有区别吗?”



赵祯笑容灿烂的道:“润儿把从你哪儿得到的钱,守的紧紧的,不愿意给任何人。你觉得你给天赐儿的,天赐儿还能还给你吗?”



寇季失声一笑。



赵祯笑着坐下道:“如今豪门大户和大商人们都被钱庄所吸引,咱们拟定的商律是不是也该推行下去了?”



寇季点头道:“确实是时候了,不仅要推出商律,还要借着这个时机将银币也一起抛出去。”



赵祯点点头。



两日后。



赵祯在朝堂上宣布了新商律。



同时将已经浮出水面的税务司,纳入到了户部管辖,归入到了户部四部之中的度支部。



范仲淹顺势升迁为权户曹尚书。



仅仅比户部尚书韩阳第一级,比户部侍郎吕公著高了一级。



无论是韩阳还是吕公著,脸黑了好几日。



但他们却不敢去反驳赵祯和寇季的决定。



赵祯在宣布了新商律以后,就派人将邸报下发到了各府,同时通过大宋书报铺,将大宋新的商律传达给了所有百姓。



大宋书报铺虽然设立的时间不长,但是因为此前赵祯狂发邸报的原因,使得百姓们对大宋书报铺十分有好感。



因此大宋书报铺在设立以后,就拥有了一批读者。



没有人喜欢被欺骗,即便是没什么文化的百姓。



以前他们都是在豪门大户和族老乡老的口中得知朝廷各项政令的。



豪门大户和族老、乡老,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对朝廷各项政令曲解的十分严重。



朝廷清查天下从商的官员的时候,豪门大户和族老、乡老就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方出了许多谣言,曲解了朝廷的政令。



但百姓们在赵祯下发的邸报里,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



所以他们并没有被糊弄。



他们虽然仍旧习惯性的喜欢听豪门大户、族老、乡老们解释朝廷的政令,但他们也会经常从家里蒙童口中听到朝廷的各项政令。



大宋书报铺对各地蒙学是免费的,赵祯甚至暗示各地蒙学先生在开课的时候,向蒙童们宣读大宋书报。



所以蒙童们多少会知道一些朝廷的各项政令。



无论是赵祯,还是寇季,他们心里都清楚。



当大宋县一级、府一级的学府设立以后,朝廷的各项政令将会彻底的下乡。



因为他们会让读报成为各级学府的一个必修的课程。



有蒙童们口口相传,有重兵弹压,又有钱庄的事情吸引,朝廷在颁布了新的商律以后,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反弹。



新的商律中提到,朝廷将会将所有税收收税权收回国有。



丁口税由各地衙门管辖,商税由各地税务司管辖。



丁口税税律不变。



商税税律上调到十三税一。



取消商税中的过税和住税,只征收交易税。



以税务司开设的税票为准。



税务司的基本作用和智能,以及税票的作用,也刊登在大宋书报上,告知给了大宋所有百姓。



百姓们得知了丁口税没变以后,就不再关注此事。



商人和豪门大户得知了税律上调以后,也没有闹情绪。



因为朝廷取消了过税和住税,统一征收交易税,对他们而言交税变得简单了,也避免了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



看似提高了税律,可避开了地方上的苛捐杂税以后,他们交的钱反而少了。



新的商律中,除了规定了税额和交税方式以外,还设立了相应的律法规范了市场,以及明确了商人的义务。



同时还给出了免税的政令。



比如,地方商人想地方上蒙学提供教学所需,可以减免相应的税赋。



其中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地方上的商人承担教育成本。



当然了,最让商人们狂喜的是新的商律中提到的一条。



商人财货不可侵占。



除非商人倒卖朝廷明令禁止的货物,又或者偷税漏税,不然地方衙门,以及各个关口,不得以任何形式侵占商人的财货。



若是有人巧取豪夺,亦或者有强人劫道,地方衙门必须严格依照国法处置,不得推脱。



对于豪门大户而言,这一条倒是没什么。



但是对纯正的商人而言,这一条商律,简直就是福音。



要知道,在这个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的年代。



纯正的商人几乎不会受到任何保护。



所以纯正的商人被欺压的很惨。



唯有那些脱身于豪门大户的商人,才能活得滋润。



往往,一次劫掠案发生,商人们找到了地方衙门以后,背后有背景,地方衙门才会管,背后没背景,地方衙门根本就不管。



由此可见,这一条商律对纯正的商人到底有多重要。



随着商律传便了天下,原本稍微恢复了一点活力的大宋商业彻底的沸腾了起来。



所有的商人都嗅到了,属于商人的机会来了。



谁能抢先抓住机会,谁就能借此大发特发。



大宋朝彻底掀起了一场商业热。



被铁律钉死的文官们,只能站在一旁说酸话。



但是没人敢跳出来反驳此事。



因为他们跳出来以后,手下要面对的就是集体武臣。



武臣在朝廷清查官员从商的事情中几乎是毫发无伤。



偏偏文官们还没办法将此事当成小辫子反驳人家。



第0969章 寇季提出的两个百年国策[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