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5章 本科会元,必是我唐寅!(六千五章)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5章 本科会元,必是我唐寅!(六千五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会试不亚于坐牢。



贡院的考场名曰“号舍”,每名考生一间。



号舍宽三尺,长四尺,高六尺。一平方米多点有限。



考生在这一平方米多点的空间内,不但要绞尽脑汁写出锦绣文章,还要解决吃喝拉撒睡的问题。



首先说吃。



考生的食物需自带,贡院是不提供的。



在大明,存在穷秀才,但绝不存在穷举人。



就算你家里穷的耗子路过都含着眼泪走,只要中了举人,有得是人“投献”田地、送房产、送礼金、送女儿给你当小妾、丫鬟。



这帮举人平时吃香喝辣,到了贡院考场就只能吃锅盔或炒米就白开水。



九天时间呢。也只有自带锅盔、炒米这种不易腐烂、不易吃了拉肚子的食物,才能确保三场考试顺利考完。



再说睡。



号舍中有一方木板,可以放下睡觉。但号舍一共就长四尺。躺下睡就得蜷缩成一只大虾。



几乎全部考生,都会选择趴在桌上睡。



连睡八夜,身体再好都会腰酸背痛。



接下来是喝。



贡院在每个号舍中放置一个水桶。每日都会有号兵帮忙将水桶添满。



考生每天洗脸、喝水,全指望这一桶水。



当然,贡院提供的是白开水。防止帝国的精英们因喝生水拉肚子,完不成考试。



最后是拉和撒。



号舍内放有一个恭桶。拉屎、撒尿全在恭桶里。导致整个贡院一到春闱便臭不可闻。



号兵每日卯时推着粪车,前来帮忙倒恭桶。



有经验的考生会憋一天屎,早起临近卯时拉。省得号房臭一天,甚至熏臭答卷。



常风已经考过三次会试,这是第四次参加会试,经验十足。



第一场第二天卯时,他撅着腚,将一坨粑粑精准的拉在恭桶里。



没过多久,号兵便来倒恭桶了。



常风心道:还是古人说的好啊,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还有八天呢。慢慢熬吧。



本来常风答题答得很顺利。第一场第三天发下来的最后一道经义题,却让他犯了难。



这题出的刁钻古怪。常风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破题、承题。



不会答,也不能交白卷。



交白卷是个态度问题。一旦你交了白卷,便失去了拔贡资格。



只能硬着头皮、字迹工整的答题。



常风耗费了一个时辰,生拉硬凑了一篇经义文。



他劝慰自己:如此刁钻古怪的题,我答不出来,恐怕旁人也没几个能答出来的。



第一场的七道题,考生会对应做七篇文。写在七张答题纸上。算作一份答卷。



傍晚时分号兵前来收卷。



接下来的二场、末场六天的考试,常风感觉自己发挥一般。看来这回又要名落孙山了。



他很佩服那些动辄考七科、八科的老举人。



上一科有个三甲进士,整整六十多岁了。考会试考了十一科共三十三年。



从英姿勃发的青年,生生考成了白发老朽。终于金榜题名。



弘治帝为了表彰老进士锲而不舍的精神,破格让他进了翰林院做学官.当然,也是怕他年老昏聩,外放当知县会害了一县百姓。



总而言之,科举就像是历代王朝拴在读书人眼前的胡萝卜。



胡萝卜是驴的奔头。有了奔头,驴才不会尥蹶子造反。



试毕锣终于敲响。



常风出了北卷号房,在通往龙门的冗长步道内,他遇见了从南卷号房出来的王守仁。



王守仁虽随父住在京城,却因祖籍浙江,考乡试也是在浙江,属南籍举人。故他做的是南卷。



南、北卷的二三场考题不同,第一场书义、经义题却是相同的。



常风抱怨:“王老弟,经义第四道题也太刁钻古怪了吧?”



王守仁附和:“恐怕要查个两三天的古书,才能琢磨出如何破题、承题。”



“不过常兄放心。我估计几千南、北举子,没几个能把这一题做好。”



突然间,常风听到前面两个南方口音举子的对话。



“唐兄,考得如何?”



“探囊取物,小菜一碟。会试拔贡,不是有手就行的事?”



“那是那是。唐兄之才,冠绝天下。”



“呵,说句不好听的,会试拔贡狗都能行。”



常风听这两位口气很狂,故意快步走到他们前面,回头望了他们一眼。



那两人,正是唐寅和徐经。



当然,此时的常风还不认识他们。



举人们在贡院吃了九天苦,好容易考完了,自然要吃喝聚会,放浪形骸一番。



会试后的举人聚会,像极了洋鬼子的社交季。



天南海北的举人们聚到一起,吃吃饭喝喝酒,认识认识,拓展下人脉。



即便考不中,多认识几个举人也是极好的。



说不准名落孙山后,到吏部挂牌子等举人“大挑”,以后大家有缘,能在一个地方当小官。提前结交下没坏处。



常风回了府,先睡了一天一夜,补足了觉。



指挥使牟斌派人来传话,说会试辛苦。让常风歇三天再来卫里当差。



常风难得闲在。在后花园里看妻子刘笑嫣教十三岁的儿子常破奴射箭。



常破奴随他娘,射艺精湛。箭箭正中靶心。



池塘边擎着鱼竿的外祖父刘秉义抱怨,今日王八老不上钩。



常破奴直接走到池塘边,拉弓搭弦儿,瞄准水面。



“嗖!”箭簇脱手。正中一只倒霉王八,箭头贯穿了王八壳子。



刘秉义惊叹:“外孙,你好本领啊!”



常风亦道:“厉害厉害。只听说过百步穿杨的,今日见了我儿百步穿鳖。”



内行看热闹,外行看门道。刘笑嫣说:“穿鳖比穿杨难多了。鳖是游动的,还有水面折射影子。”



“壮壮今后若从军,一定是神射飞将军一般的人物。”



就在此时,黄元领着王守仁兴冲冲的走了过来。



黄元道:“大哥,今夜本科应试举子们在鸿宾楼摆酒开诗会。您一起过去吧。”



常风问:“今科举子摆酒,你这个上科进士去凑什么热闹?”



黄元道:“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寅也会去。我和守仁兄去瞻仰瞻仰他。”



常风哑然失笑:“就是那个写出‘不如回家玩老婆’打油诗的唐寅?”



王守仁点头:“正是他!他不但诗词做得好,制艺正业也独步江南。去年是应天乡试解元呢。”



“他本科拔贡应该不成问题。”



刘笑嫣在一旁道:“今夜家里开两桌麻吊。一桌是爹和他的往昔同僚,一桌是我和几位要好的诰命夫人。”



“家里没你待的地方。你出去喝喝酒,作作诗,散散心吧。”



常风闲着也是闲着。便答应了下来。



入夜,鸿宾楼。



上下两层楼已被举子们包了下来。坐了三十几桌。一楼大厅中央还搭了一个赛诗台。



常风和王守仁、黄元坐一桌。



在他们对面,坐着唐寅和徐经。



王守仁拿手一指:“瞧,常大哥,那人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寅。”



常风看了一眼,笑道:“哈,这不是昨日试毕时,说会试拔贡有手就行,狗都能行的那位嘛。”



王守仁道:“常大哥,唐寅在江南是出了名的狂。但他的狂,是有大才学做依仗的。”



一众举人纷纷串桌,推杯换盏,相互结交。



常风没敢承认自己的大名。他怕一亮锦衣卫屠夫的名头,吓着举人们,破坏了考试后的轻松氛围。他谎称自己是“北直隶举人张风”。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开始作诗词、评诗词、比诗词。



恰逢酒楼外下起了春雨。



一名举人提议:“今日我等就以雨为题,如何?”



一众举人纷纷响应。



常风被黄元强推到赛诗台上。



常风是被妹夫赶鸭子上架了。他平时不怎么喜欢作诗词,只钻研八股正业。



他无奈,只得拿起笔,写了一首五言诗。



“皇恩深似海,草木皆生机。”



“雨润乾坤间,田畴荐丰滋。”



“帝王仁心泽,社稷浩无边。”



“万宇皆同庆,祥云漫天随。”



自仓颉造字以来,便是文章如人。



常风这个锦衣卫大佬是皇帝的家奴,连写诗都情不自禁对皇帝歌功颂德。



如果这首诗拿到江南文人的赛诗会上,肯定要受嘲笑。



但拿到在京举人们的赛诗会上,也算应景。毕竟大家都挤破头想要进入仕途,沐浴皇恩。



这场赛诗会,要评个甲、乙、丙、丁、戊等。



一众举人公议,给了常风一个乙等。算是中上水平。



后世的晚会,最大的角儿总是要最后一个压轴出场。春晚就是李谷一奶奶压轴。



大明文人的赛诗会也是一样。



今晚的主角唐寅最后一个登上赛诗会。



唐寅已经喝多了。走路晃晃悠悠,他拿起了笔,挥毫泼墨,写了一首词《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这首词写完挂起后,鸿宾楼内鸦雀无声。



每一个男人,都渴望有一个美丽的女人钟情于自己。相聚时“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别离时“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的词引起了所有举人的共鸣。



短暂的沉默后,酒楼内对唐寅的赞美声此起彼伏。



“唐兄不愧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果然文采斐然!”



“我看这一科,唐兄一定能杏榜提名,连登金榜!”



“唐兄这首词,若拿到教坊司去,一定是今年京城传唱最广的词!”



“大才啊!今日能够跟唐兄一处喝酒,实乃在下三生有幸。”



唐寅得意洋洋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上。



第215章 本科会元,必是我唐寅!(六千五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