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935章 毛病都是惯出来的   北颂[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935章 毛病都是惯出来的[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最快更新!无广告!

可是好巧不巧,赵祯在这个时候突然就病了。



文官们瞬间是欲哭无泪。



赵祯一病,他们连叫屈的地方都没有。



他们若是依照惯例,上书弹劾寇季的话,那奏折必然会经过寇季之手。



寇季随手就能将他们的奏折打回去。



帮赵祯筛选奏折,那是政事堂的职能之一。



就在文官们凑在一起准备想法子应对此事的时候。



一则流言传出,说是寇季在去探望患病的赵祯的时候,向赵祯提出,加开恩科。



文官们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瞬间就炸了。



“王相,他在示威!他在向我们示威!他在告诉我们,我们若是不听他的话,他就会真的毁了我们家中子嗣的仕途!”



“王相,从我大宋立国至今,就没见过这么张狂的人!当年丁谓把持朝政的时候,也没这么猖狂!”



“王相,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



“……”



文官们炸了以后,全部簇拥到了王曾府上,声讨寇季,让王曾出面主持公道。



王曾坐在正堂的座椅上。



文官们七嘴八舌的哀嚎着。



“够了!”



王曾怒喝了一声。



文官们瞬间闭上了嘴。



王曾瞪着文官们,破口大骂道:“你们口口声声让我给你们做主,你们告诉我,我怎么给你们做主?



官家称病不出,朝野上下大小事务,都是由他处理。”



言外之意。



赵祯不出,寇季就是最大的。



他要干什么,谁也没脾气。



“王相,我们不能任由他胡来吧。让他这么闹下去,那我们还怎么做事啊?”



“对对对,他如此疯狂行事,我们根本没办法做事。”



“王相,官家既然不出,那我们就去叩宫门。必须将官家交出来,阻止寇季的疯狂行径。”



“……”



文官们高喊着。



王曾瞪着眼喝道:“要去你们去,我可不去,我没那个脸。寇季此举虽然胡闹,可是有一点却没有说错。



那就是论忠勇,我们比不上武臣。



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武臣们几乎毫不犹豫的献出了自己府上的人。



可我们呢?



一个个藏着府上有才有能的子弟,生怕他们被派遣到辽地和河西去。



辽地怎么了?



河西又怎么了?



难道不是我大宋的疆土?”



“王相,我们家中子弟和门人学问尚浅,出去了只会误人子弟。所以我们才不允许他们出仕,并非是不让他们为朝廷出力。”



有人开口叫屈。



王曾恼怒的喊道:“你们当我是棒槌吗?你们家中的子弟和门人是什么德行,我会不清楚?



用这么话来搪塞我?



给我滚!”



文官们一愣,一脸愕然的看向了王曾。



王曾拍桌而起,继续喊道:“我现在觉得寇季说的没错。你们这些人已经被朝廷惯出毛病了。



想当年大宋初立的时候,哪有地方给读书人挑。



一个个还不是看到了空缺,就如同苍蝇一样扑上去。



生怕去的晚了没位置。



如今大宋强盛了,官位多了。



你们反倒是挑挑拣拣了起来。



偏远的地方不愿意去,只想着留在大宋腹地享福。



你们不愿意家中子弟去偏远的地方,觉得没前途。



那我就告诉你们,你们趁早打消了这个念头。



鉴于你们贪得无厌,我决定奏请官家,以后再派官的时候,所以官宦人家出身的进士,一律派往偏远的地方。



若是不愿意去,那就革去功名,终生不得录用。”



说到最后,王曾几乎是放声在大喊,“我让你们挑,我让你们挑!你们给我滚!”



文官们在王曾的咆哮下,灰溜溜的逃出了王府。



他们出了王府以后,凑在了一起,直奔蔡府。



刚到蔡府门口,就看到蔡齐的幼子,领着一群年龄相当的子弟,拿着籍帖出门。



“几位公子打算去何处?”



有文官赶忙凑上前打听了一下。



蔡齐的幼子躬身道:“奉家父命,带着族中的弟兄前往吏部录名。”



蔡齐的幼子说完这话,对着文官们拱了拱手,离开了他们眼前。



文官们一瞬间是面若死灰。



政事堂三位宰辅居然是一条心。



他们铁了心要从各家抽血。



文官们根本找不到任何反抗的希望。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让府上不成器的门人和家中不成器的子弟去辽地和河西?”



“我们不能服软,我们若是服软了,难保寇季不用再用此法对付我们。”



“可我们不服软的话,就要面对三宰,有可能还有官家。”



“被他们四个人盯上了,我们的仕途可就完了。”



“……”



“诸位,我已决定交出家中子弟,告辞。”



“明义兄等等我……”



“……”



文官们瞬间你追我赶的四散而去。



他们能混到汴京城当官,嗅觉都是十分敏锐的。



如今三宰一条心,赵祯又十分巧合的病倒了。



一切都已经成了定局。



反抗纯属徒劳。



与其挣扎一番,被人按在地上捶死,还不如乖乖认怂。



家中子弟、气节、名声,都没有他们的高官厚爵重要。



身处在权力中心,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权力代表着什么。



文官们纷纷回府,挑选了府中的子弟、门人,写了名录,让人送到了吏部去登记。



短短三日。



吏部就收录了一千多各府举荐的读书人。



虽然其中的英才不多。



但朝廷对辽地和河西的官员要求也不好。



所以他们勉强合用。



有这一千多生力军的加入,河西和辽地两地的官员需求,也能得到很大的缓解。



寇季在拿到了吏部呈报的名单以后,大笔一挥,将其中一部分还算有点才能的,送去了河西,另一部分充数的,分配去了辽地。



辽地除了知府、知州以外,其他品阶的官员要求并不高。



维持着地方不乱,关键的时候能跑去找驻军求援就行。



至于治理地方什么的,根本不需要他们。



辽地只要不出现天灾人祸,只要维持着去岁的方式继续经营就行。



等到随后朝廷招募的三百万兵马彻底在辽地安家落户以后,才会需要地方基层官员去施行朝廷的政令。



如今朝廷招募的三百万兵马中,最先招募的两百万兵马,才刚刚赶到辽地,正在往地方上分配。



剩下的一百万还在招募当中。



等他们全数被分配到了辽地各地,参与到了劳作当中,见识到了辽地广阔的土地资源,以及那些最早迁移到辽地的百姓们丰收的成果以后。



他们必然会在辽地落地生根,想办法写信让家人、族人,迁移过去。



到那个时候,才是辽地最需要地方基层官员的时候。



而这个过程,长则两三年,短则一年。



朝廷完全可以借着这个空挡培养出合格的地方基层官员。



也正是因为如此,寇季给辽地划分官员,很随意。



让人惊奇的是,寇季在分派完了官员,并且派人送他们赶去赴任以后,赵祯不药而愈。



赵祯病愈以后再次上朝。



满朝文武到的很齐全。



在依例施礼过后。



文官们开始炮轰寇季。



最先站出来弹劾寇季的是参知政事蔡齐。



垂拱殿上。



蔡齐一脸肃穆的面对着赵祯,朗声道:“启奏官家,寇季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期间,肆意妄为,张狂行事,以至于惹出了许多民怨。



臣请罢寇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



蔡齐虽然将家中最优秀的子弟和府上最优秀的门客送出去为官。



但并不代表他赞成寇季的做法。



在蔡齐眼里,寇季号召文官家中的子弟和门客出仕为官,为朝廷的兴旺增砖添瓦,他是赞成的。



但寇季用一种威胁、胁迫的方式迫使着文官们交出家中的子弟和门客,他不赞同。



所以他在赵祯病愈上朝以后,毫不客气的出声参奏了寇季。



蔡齐的话,犹如一个引信,瞬间点燃了满朝文臣。



文臣们纷纷出班,细数着寇季张狂的罪行。



他们喊的很凶,声音很大。



一个个像是慷慨赴义的义士。



脸上充满了悲壮和愤怒。



在文臣们接连不断的出班参奏寇季的过程进行了一半的时候。



武臣队列里有人出班,毫不客气的对着文臣就是一顿狂喷。



“一派胡言!胡说八道!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武臣队列里有人开口,其他人也纷纷跟着开口。



一场参奏寇季的浪潮,还没涌到底,就演变成了文武对骂。



垂拱殿一瞬间乱的像是菜市场。



第0935章 毛病都是惯出来的[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